内容摘要:目录一、创业的一般过程概述 (3)(一)创业过程的概念及解析 (3)(二)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 (3)(三)创业过程的阶段划分 (8)二、国内外创业过程研究框架 (10)(一)Gartner(1985)的创业框架 (10)浅析创业的一般过程一、创业的一般过程概述(一)创业过程的概念及解析学者Shane教授于2000年发表了《创业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未来展望》一文。
他指出:“创业是一个过程化的概念”。
广义的创业过程(Venture Creation Process)通常包括一项有市场价值的商业机会从最初的构思到形成创业,以及创业的成长管理过程。
狭义的创业过程往往只是指新企业的创建①。
在大多数研究中,创业过程常指广义上的含义,虽然新企业的创建确实是创业的一般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
在早期的创业研究中,创业过程通常是与组织这一要素紧密联系。
例如Gartner(1985)认为创业过程实际上就是新的组织的创建过程,Kate & Gartner (1988)对组织的创建过程作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四个组织创建的必要条件:为了创建组织而收集的信息,进入壁垒,必要的财务资源,与外部的供应商、消费者的联系。
Carter et al(1996)认为,创业过程包括一项商业计划成为一个现实中的企业组织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时间。
在近期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实际上已经意识到创业过程不应当局限于单纯的组织创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创业过程,加以理解和阐述。
Bhave(1994)认为创业过程是一个理性的、非线性的、反复修正的实际过程,包括最初的机会识别、产品生产线的建设、组织的创建年、市场上的交易以及顾客的反馈等活动。
Shane & Venkataraman(2000)则认为,机会才是创业研究的中心问题,创业过程是围绕着机会的识别、开发、利用的一系列过程②。
(二)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创业过程拥有一些关键要素,它们是创业过程的推进力量,抓住了这些要素,就把握住了创业过程的关键点,有利于从更高层次理清创业过程的发展特征,推进创业过程。
因此,创业者需要掌握这些关键要素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创业过程的关系。
1.创业机会创业开始于对某一个富有价值的创业机会的发现。
面对众多看似有价值的创①万妮娜.基于创业经验视角下的创业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②[美]Hisrich和Peters.王玉等译.《创业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意,如何从中发现真正具有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机会,进而寻找与机会相匹配的发展模式,需要谨慎而独到的眼光,这是创业成功的基石。
现实中的创意纷繁复杂,呈现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它们都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可预知其市场的前景,因而要转化为新创企业的创业机会存在很大的差距,有的甚至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只能永远停留在构思阶段。
创业机会和创意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接近——来源广泛、创新性强,带有不确定性。
但是,创业机会拥有大多数创意所不具备的一个重要特征:能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因而具有市场价值。
这一特征使得一想真正有价值的商业机会得以从众多创意中脱颖而出,成为创业者关注的焦点。
投资创业要善于抓住好机会,把握住每个稍纵即逝的创业机会,等于成功了一半。
那么,怎样从众多的机会中寻找利己的创业机会,如何对创业机会进行评估,是创业者首先需要了解的问题。
创业机会首先来自于创意,通过统计调查,我们发现机会产生创意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市场中发现机会。
市场缺失常给人带来困扰,有困扰就迫切希望得到解决。
如果能提供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就是找到了机会。
例如,没有时间买菜,就产生了送菜公司。
这些都是从“负面”寻找机会的例子。
消费者使用商品时常有不少困扰发生,如果能够针对这些购买商品时所感受到的不便,制造或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商品的附加价值,就是创业的机会所在。
市场越不完善,相关知识和信息的缺口不对称或不协调就越大,机会也就越充裕。
对于创业者来说,其所面对的挑战就是能否识别隐藏于经常自相矛盾的数据、信号和市场的嘈杂与混乱之中的机会。
有经验的企业家可以在其他人很少或没有看到机会的地方或者太晚看到的地方辨识并进一步创造一种机会。
第二,从顾客不满中发现机会。
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也许就隐藏于顾客的抱怨或建议之中。
如果顾客认为其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没有很好地得到满足,他们就往往会基于对自己需求的认识,提出各种各样的抱怨甚至提出建议。
有些抱怨、建议可能是很简单的、非正式的形式,有些建议可能是十分正式且具体的,并有十分详尽的资料和说明来为其建议提供支持。
双门冰箱的开发设计就是得益于顾客的抱怨。
总之,只要顾客提出抱怨和建议,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创业者都应当耐心地听取并作出积极的响应,因为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机会。
第三,从法规变化和专利公告中寻找机会。
法规变化常常会带来商机,特别是社会与政治变革能产生很多创业良机。
随着社会价值的改变,消费形态的演变,消费者成本意识的提高,都产生不少创业机会,诸如个性商品的出现,知识商品被尊重,商品品质不容出错与以量定价的量贩商的兴起。
专利公告中也蕴藏机会,要注意市场上的信息。
索尼公司看出电晶体的潜力,积极向贝尔实验室购得电晶体制造技术,进而发展成电晶体收音机与录音机,席卷大部分市场,正是得益于这一点。
第四,从偶然和意外中感悟机会。
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喜欢一边打网球,一边听音乐。
因此,他必须在球场上装麦克风、扬声器及唱盘。
他想总该有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麻烦。
随身听就是在这种需求下产生的,这是索尼公司有史以来最具有明星效应和利润型的产品。
2.创业资源资源是创业成长的重要基础。
在创业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创业资源,及时出现了大好多创业机会,创业者也难以迅速抓住这个机会,而有价值的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的。
优秀的创业者需要了解创业资源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发和积累创业资源。
同时,创业者还需要善于借助企业内外部的力量对各种创业资源进行组织和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机会的有效开发以及战略规划的有效执行。
创业资源的含义在现有的研究讨论中非常丰富,在这里我们将创业资源定义为创业过程中,新创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支持条件。
按照资源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将其分为两大类:那些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称为要素资源;而那些虽然未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但是其存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营有效性的资源,则称为环境资源。
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组织这些资源来开发创业机会。
无论是要素资源还是环境资源,无论它们是否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它们的存在都会对创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创业者应当积极吸收各类创业资源,同时借助资源整合工具,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2.1 创业资源分类2.1.1要素资源场地资源:包括场地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便捷的计算机通信系统,良好的物业管理和商务中心,以及周边方便的交通和生活配套设施等。
资金资源:包括及时的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各种政策性的低息或无偿扶持基金,以及写字楼或者孵化器所提供的便宜的租金等。
人才资源: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高水平专家顾问队伍的建设,合格员工的雇佣等。
管理资源:企业诊断,市场营销策划,制度化和正规化企业管理的咨询等。
科技资源:对口的研究所和高校科研力量的帮助,与企业产品相关的科技成果,以及进行产品开发是所需要用到的专业化的科技实验平台等。
2.1.2 环境资源政策资源:允许个人从事科技创业活动,允许技术入股,支持海外与国内的高科技合作,为留学生回国创业解决户口、子女入学后顾之忧,以及简化政府办事手续等。
信息资源:及时的展览会宣传和推介信息,丰富的中介合作信息,良好的采购和销售渠道信息等。
文化资源:高科技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文化氛围,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文化氛围,相互追赶和超越的文化氛围等。
品牌资源:借助大学或优秀企业的品牌,借助科技园或孵化器的品牌,以及借助社会上有影响力人士对企业的认可等。
3.创业团队任何新企业的创业者团队都是其人力资源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一流的创业团队能够带来大量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对公司的承诺。
此外,与常识所示的一样,创业团队规模越大,团队成员的经验越是各不相同(原则是要求互补性),新创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尤其是,新企业存活下来的几率就越高,其成长也越快。
但是,无论多么优秀的团队,也不可能提供所有必需的资源和所有形式的信息。
最低限度,新企业经常需要公司外部专家的服务,如律师、会计或工程师。
如果新创企业在获得财务资源和建立顾客基础方面是成功的,那么超越创业团队而对员工所产生的额外人力资源需要可能就变得十分明显。
从创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看,由于价值观、发展理念的不同,原来的团队成员可能会发生矛盾和争执,甚至导致团队的分崩离析,因此创业团队成员往往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之中。
团队成员的调整是否有利,一方面要看这种调整的方向是否有利于企业的竞争优势重构,是否有利于下一步战略的执行;另一方面,也要看这一调整的过程是否顺利,如果调整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团队成员调整过程中发生倾轧,甚至引起企业的分裂,就会对企业造成极大损害。
4.商业模式当创业者瞄准某一个机会之后,需要进一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
机会不能脱离于必要的商业模式的支撑而独立存在,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一座桥梁,富有市场潜在价值的商业机会将通过这一桥梁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缺乏良好的商业模式,机会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值。
通过商业模式的构想,创业者能够全面思考组织创建中的诸多问题,对整个创业活动进行理性分析和定位。
很多创业者在创立企业的时候,并没有对商业模式进行详细完备的设定,创业者的动力往往来自创业热情以及对于目标市场的模糊设想。
这样的创业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者所追逐的创业机会可能确有持续的成长力,创业者会获得成功,但是很多情况下,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创业活动的实际推进过程与创业者额的事先假设存在很大的落差,盲目的创业活动很容易陷入困境。
因此,在创业活动的准备工作中缺乏商业模式设定环节会加大创业失败的风险。
但是,即使创业者设置了商业模式,不清晰或是方向错误的商业模式对创业过程也具备较大的破坏性。
一旦发现所涉及的商业模式存在失误,创业者应当尽快从错误的商业模式中走出来,调整发展方向,尽快明确具备可行性的商业模式。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立之前的战略规划书,当然,这一战略规划在企业创立之后仍然扮演重要角色。
5.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企业的经营规划,也是公司经营的一种内在模式。
这种特定的模式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了一种存在的规则,有明确经营模式的企业可以依据这种规则有效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使战略行动具有时效性。
战略对于新创企业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企业创立之前,创业者必须对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进行一个清晰的设想,而不能等到企业成立之后再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