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幼儿的整天活动大部分在游戏中度过的。
幼儿喜欢游戏,也需要游戏,这是这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重要特征。
幼儿在生活环境中,获得各种知识或学会某种动作,往往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反映出来。
因此,历来的教育家都很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把它作为教育幼儿的一种手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对幼儿游戏有专门的论述,他认为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作用,它可以锻炼幼儿身体,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行为,能发展幼儿智力等。
而且批评了对游戏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陈鹤琴先生还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强调以游戏形式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并以实际经验充分加以论证。
幼儿游戏的内容,离不开幼儿生活的周围现实和成人的实际活动。
他们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往往是模仿成人的实践活动,借助于想象、运用玩具、游戏材料,用语言、动作、创造性地反映出来。
如幼儿上街看见行驶的汽车,回到家里就把方形的积木的玩具想象为汽车;又如去医院看病打针,回到家里想象自己是一个医生,学着打针的姿势,要给爸爸妈妈打针。
诸如此类,说明幼儿游戏所反映的内容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因此,幼儿游戏的内容是具有社会性的。
游戏活动的种类很多,提法不一致,一般有教学游戏、体育
游戏、创造性游戏、活动性游戏、角色游戏等。
但不论何种游戏,都是促使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培养。
(一)教学游戏有助于幼儿心理过程得到积极的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忆、注意、独立思考等能力。
经验证明,五、六岁的幼儿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游戏掌握汉语拼音,效果不低于一年级小学生。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为了完成教师或同伴们提出的要求,需要有意注意、有意识记,或经过思考解决一个问题,使幼儿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使幼儿心理过程得到发展与提高。
(二)体育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正常发育与技能协调发展
体育活动不是机械的训练,而是将基本的动作技能的锻炼融入于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之中,幼儿在游戏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动作。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包括仿照性游戏、有主题情节的游戏、比赛性游戏、躲闪性游戏、球类游戏、民间体育游戏等,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多样性、集体性、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与优良品格,良好的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创造性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有些教师把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才称之为游戏。
幼儿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为“违规”活动。
殊不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的一种游戏行为,正是他们自主性的体现,“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满足有需要的活动,是一种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造,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中,想象力极为活跃,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想象内容也随之丰富。
如幼儿在做娃娃家游戏时,除了自己扮演妈妈的角色,煞有介事的喂娃娃吃饭外,还会用手帕比作被子盖在娃娃身上,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着疼爱孩子的话,表露出妈妈爱孩子的情感体验。
幼儿在玩沙子和橡皮泥时,他们的想象力更为活跃,可以做出很多名堂的的物体的模样。
尤其是年龄稍大的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组织规模较大的创造性游戏,发挥集体智慧。
常常在这些游戏中,某些幼儿表现出特殊的才能,如有的幼儿组织能力很强;有的幼儿有发表演说的才能;有的幼儿有唱歌的才能等等。
(四)活动性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良优良的自觉纪律和道德品质
活动性游戏能锻炼幼儿的意志和性格。
活动性游戏多数是一种集体性游戏,每一个参加者,都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如不遵守,就会破坏集体统一协调的行动,游戏就可能中断。
这样,他们体会到个人要服从集体,培养了集体观念。
例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很能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自制能力。
玩大型积木,也需要每一个参加者同心协力,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