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原创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演示文稿.

最新原创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演示文稿.

镶嵌
12
代入消元 法
加减消元 法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三元)一 次方程组
数学问题的解
二元(三元)一次 方程组的概念
第八章二元 一次方程组
七 年 级 下 册
实际问题的答案
13
第九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解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
数学问题的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 (组)的概念
第九章不等式 和不等式组
七 年 级 下 册
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18
六、教 学 评 价
19
1、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3、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20
七、课程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
21
善于利用身边熟 悉的课程资源。
知识解决问题 ,发展应
用意识,并会与他人合作 交流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总体目标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
Hale Waihona Puke 初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

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 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 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
数 学
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总体目标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 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 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 论的确定性。
3
二、内容标准
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
相交线、 平行线
三角形
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描述
不等式和 不等式组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教学活动
二元一次 方程组
平面直 角坐标 系、
数与代数
四大领域 初 中 数 学
实践与综合应用 课题学习
内容标准
5
三、教材的特点和 编写意图
6
教材设置了思考、探究、 讨论等栏目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激发学生进行 思考,促进合作交流。
合理开发 学生生活 中的课程 资源
延伸主要的课程
资源——教材,
让教材发挥更大 的作用。
用 和课 开程 发资
源 的 利
及时捕捉互动 生成的课程资 源。
22
23
24
说教材
9

第五章:相交线、平行线
10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确定平面内 点的位置
建立平面 直角坐标系

坐标(有序数对)
11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三角形
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中线 高
三角形的 主要线段
角平分线
与三角形有 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 稳定性
第7章三角形
七 年 级 下 册
定义 多边形及 其内角和
通过让学生观察 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和图形,加强 对问题和图形的 直观认识和感受, 从中“发现”数 学问题,构建数 学模型,提高思 维能力。
在七年级主要采取渗透 说理的方式,从七年级 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开始正式出现证明,初 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循 序 渐 进 地 进 行 推 理 训 练
编排意图
习题分为:复习巩固、 综合运用、拓展提高
实际问题的答案
14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全面调查— — 抽样调查— —
收 集 数 —— 据
描 述 数 据
——
分 析 数 据
——
得 出 结 论
15
提高运算能 力、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 力
识图能力、
作图能力、推 理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 主动思考的能 力




16
五、教学建议
17
1、注重联系实际,问题情境教学 2、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教材特点 编写意图
内容标 准
教材的知识点 和能力点
研说 内容
数学课 程的总 目标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 的开发和 利用
1
一、课程总体目标
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
建立数感、空间观念、发展
形成策略,综合运用所学
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统计 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有条理的清晰地阐述自己的 观点
丰富多彩的数学 活动,使学生增 加了合作、交流 的机会。加大了 探索交流的空间
7
四、教材分析和知识的
整合
(知识点与能力点)
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
七、三角形八、二元一
六、平面直角
次方程组 九、不等式和
坐标系、
不等式组
五、相交线、 平行线
知识内容 初 一 数 学
十、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描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