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沉积相、沃尔索相律、相模式、冲积扇、河流弯曲度、波(浪)基面、二、填空题1.指出下列相标志所代表的地质意义:黄铁矿还原相;泥炭和煤沼泽相;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河流相;冲刷面河床;人字形层理潮汐;晶体印痕干旱气候;瓣腮类、腹足类、介形虫和鱼化石组合湖泊相;海绿石海相;粒序递变层理浊流。
2.冲积扇分为扇根、扇中、扇端三个亚相。
3.河流依据平面几何形态可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四种类型。
河流相包括河床、堤岸、河漫和牛轭湖亚相。
4.河流相沉积由下往上,颗粒粒度由粗到细,是正旋回。
湖泊相沉积由下往上,颗粒粒度由细到粗,是反旋回。
5.含盐度>3.5%的湖泊,称为咸化湖泊;含盐度<3.5%的湖泊,称为淡水湖泊。
6.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以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和淡水湖泊微相沉积为主,顶部有河流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泥炭、褐煤和砂质沉积为主;前三角洲亚相位于波基面以下,以悬浮沉积、胶体沉积为主。
三角洲从下往上,颗粒粒度由细到粗,是一个反旋回。
7. 湖泊相分为湖成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亚相。
8.海相组中位于波基面和最高涨潮线之间的为滨岸相,位于陆架区的为浅海陆棚相,水深在2000m以下的为深海相三、选择题1.决口扇是()的一个微相。
(1)河床亚相;(2)堤岸亚相;(3)河漫亚相。
2. 湖泊沿岸砂坝是由()形成。
(1)河流的注入;(2)湖浪改造河流沉积物形成;(3)浊流;(4)悬浮物垂向加积。
3.浅海陆棚相是()。
⑴海平面至浪基面;⑵近滨外侧到大陆坡内边缘;⑶ 200-1500m;⑷大于1500m;⑸大于3500m。
4.依据水动力条件可将滨海相分为若干亚相,其中平均低潮线-平均高潮线之间的属于()亚相。
⑴滨外(陆棚);⑵近滨(临滨);⑶前滨;⑷后滨;⑸滨岸砂丘;5.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是()。
(1)鸟足状三角洲;(2)鸟嘴状三角洲;(3)港湾型三角洲;(4)扇形三角洲四、简述题1.河流相的“二元结构”。
2.简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五、论述题1.冲积扇的沉积特征。
2.曲流河与辫状河的异同点。
3.湖泊相的沉积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
4.海相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5.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第七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古生物、化石、地层、地层叠覆律、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标志层、地层划分、地层对比二、填空题2.古生代形成的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3.中生代形成的地层有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
4.新生代形成的地层有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5.与地质年代宙、代、纪、世相对应的地层单位有宇、界、系、统。
6.年代地层单位是根据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地层体划分的,包括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岩性地层单位是根据根据某一地区的岩性、岩相特征来划分的,包括群、组、段、层。
8.绝对地质时代是通过岩石同位素年龄的测定来确定。
地球形成时间约46亿年。
9.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现距今约有32 亿年。
海生无脊椎动物是在寒武纪大量出现。
三、连线题(将下列生物与其生存的主要地质时代用直线连接起来)三叶虫第四纪角石石炭纪、二叠纪笔石中生代蜓奥陶纪菊石、裸子植物、恐龙志留纪人类寒武纪。
四、简述题1.生物演化特点;2.地层层序律3.化石层序律4.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有哪些?五、选择题2.发生在早古生代期间的构造运动,称为()。
(1)加里东构造运动;(2)海西构造运动;(3)印支构造运动;(4)燕山构造运动;(5)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第八章复习题一、解释下列各组名词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4.走向、倾向、倾角;5.岩层铅直厚度与岩层真厚度;7.张裂缝与剪裂缝;8.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9对冲式与背冲式组合;10. 背斜、向斜、鼻状构造;11. 隔槽式与隔挡式组合;12.复背斜与复向斜;13.超覆与退覆;二、填空题1.岩石变形阶段包括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变形阶段。
2.岩石变形方式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3.断层按断层面与岩层的几何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
三、选择题1.在一定的地质发展历史时期内,受同一构造运动的影响,有共同的发展历史,有共同的油气分布规律的统一沉降区,称为()。
(1)盆地;(2)含油气盆地;(3)拗陷;(4)凹陷。
四、识图题五、简述题1. 断层的野外及井下识别标志。
2、褶曲的剖面组合形态有哪些?3、断层的剖面组合形态有哪些?第九章复习题一、解释下列各组名词1.石油、天然气、油田水。
4.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
5.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6.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
7.含油饱和度、含气饱和度、含水饱和度。
8.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
9.溢出点、闭合高度、闭合面积。
11.边水和底水。
12.圈闭、油气藏、生储盖组合。
二、填空题2.石油中不溶于石油醚及酒精,可溶于氯仿、苯、CS2的物质称为()。
(1)油质;(2)胶质;(3)沥青质;(4)碳质。
3.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凝固点。
它与原油中含蜡量及分子量有关。
4.原油的相对密度(d204)是指1个atm下,20℃脱气原油质量与4℃同体积纯水质量之比。
5.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单位体积天然气的质量与同体积空气的质量(28.98)之比。
6.一定温度下,每改变1个大气压,单位气体体积的变化率,称为压缩系数。
7.饱和压力是指当压力降低时,天然气从油中开始分离出第一个气泡时的压力。
饱和压力与油气藏形成类型有关,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形成纯油藏(未饱和油藏);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形成带气顶油藏(过饱和油藏)。
8.油田水的矿化度是指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
以水加热到105℃,蒸发后所剩残渣质量或离子总量表示,单位mg/L或g/L。
11.影响油气生成的物化条件有温度与时间、细菌活动、催化作用和压力。
12.油气生成阶段分为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和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13.生油岩包括泥质岩和碳酸盐岩,其岩石颗粒较细(粗或细),颜色通常是深灰、黑色,含有分散状的黄铁矿和微体古生物化石。
14.储集层具有两个特性,分别是孔隙性、渗透性。
根据储集层岩性可其分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他岩类储集层。
15.盖层的封闭机理是盖层的排驱压力大于(大于或小于)储集层中油气向上运动的力。
常见的盖层岩石类型有粘土岩、盐岩、膏岩和致密灰岩等。
16.油气运移的方式有扩散和渗滤。
前者是由物质的浓度差所引起的;后者是由压力差引起的。
17.列举五种促使油气运移的动力压实作用、热膨胀作用、水压力、浮力、毛细管力。
18.圈闭是由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三部分组成。
三、选择题1生油的原始物质往往是()。
(1)微生物和低等动、植物;(2)高等动物;(3)高等植物。
6.某岩样中干酪根元素分析结果为:H/C 1.2,O/C 0.1。
该干酪根是()。
(1)Ⅰ型(腐泥型干酪根);(2)Ⅱ型(腐植型干酪根);(3)Ⅲ型(过渡型干酪根)。
7.生油主带的深度和温度范围()。
(1)<1500m,60℃;(2)1500~3000m,60~120℃;(3)3000~6000m,120~210℃;(4)>6000m,>210℃。
7.毛细管孔隙是指(1)直径为0.5-0.0002mm孔隙(或直径在0.25-0.0001mm的缝);(2)直径>0.5mm孔隙(或直径>0.25mm的缝);(3)直径<0.0002mm的孔隙(或直径<0.0001mm的缝)。
8.测定岩样绝对渗透率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1)通过的流体与岩石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2)必须是单相流体;(3)流体流动必须是层流;(4)岩样两端的压差必须稳定。
9.岩石的渗透率与()因素有关。
(1)通过岩石的流体性质;(2)岩石孔隙结构;(3)岩石两端的压力差;(4)岩样的长度和面积。
10.岩石中,多相流体流动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流体的()。
(1)绝对渗透率;(2)有效渗透率;(3)相对渗透率。
11.多相流体流动时,岩石对各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1)K O+Kg+Kw>K;(2)K O+Kg+Kw<K;(3)K O+Kg+Kw=K。
12.含油饱和度是指()。
(1)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视体积之比;(2)岩石孔隙中油的体积与岩石视体积之比;(3)岩石孔隙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之比;(4)岩石孔隙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中其它流体(油和水)体积之比。
13.下列有关“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三者间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1)岩石的绝对孔隙度越高,渗透率越高;(2)岩石的有效孔隙度越高,渗透率越高;(3)岩石中某相流体饱和度越高,其有效渗透率也越高;(4)岩石中某项流体饱和度越高,其绝对渗透率也越高。
14.石膏和盐岩盖层常与()储集层相伴生。
(1)碎屑岩;(2)碳酸盐岩;(3)岩浆岩;(4)变质岩。
15.最有利于油气聚集的生储盖组合是()。
(1)正常式生储盖组合;(2)顶生式生储盖组合;(3)侧变式生储盖组合;(4)自生自储自盖式生储盖组合。
16.下列有关“油气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场所;(2)油气藏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3)油气藏具有同一压力系统;(4)油气藏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四、简述题1.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条件及产物。
3.简述影响圈闭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来影响?五、论述题1.油气藏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