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匹配的原理
将式子(1.3)代入(1.2)中,可得到下面的方程组:
(1.3)
2 RL ( RS RL ) 1 2 2 ( R R ( X X ) 2 ]2 0 S L S L S L S L 2X L(XS X L ) 0 2 2 2 [( RS RL ) ( X S X L ) ]
阻抗匹配的原理
编辑整理:IDEA 邮箱:Chinglyn@
1.引言
在电子设计中,常常会遇到天线 50 欧阻抗匹配,射频 50 欧或 75 欧阻抗匹配、USB 90 欧差分阻抗匹配等等,而我们更是要求在 PCB Layout 中按上述要求进行阻抗走线,那么阻 抗匹配究竟在电子设计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其理论依据为何?本文将对阻抗匹配的知 识进行相关解疑。
图 1.1 具有电压源的等效电路
传递给负载的功率定义如下:
ZL 1 2 1 1 1 P Vin Re( ) VS2 | | Re( ) 2 ZL 2 ZS ZL ZL
(1.1)
式中, Z S RS jX S ; Z L RL jX L ; VS 是源电压振幅值; Vin 是负载电压振幅值。式 子(1.1)代入源阻抗 Z S 和负载阻抗 Z L 的实部和虚部后得:
简化得:
2 2 2 RS RL ( X S X L ) 0 XL(XS XL) 0
(1.4)
(1.5)
解出 RS 和 X S 可以得到:
RL RS XL XS
合并成阻抗形式可写成:
(1.6)
Z L Z S * RS X S
(1.7)
2.概述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指信号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源内阻抗之间的 特定搭配关系。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在电子线路中获取最大功率。在微波电子学中, 阻抗匹配主要用于传输线上, 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 不会有信 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也是为了功率最大化) 。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 载阻抗不匹配时, 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 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 为什么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反射, 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有兴趣的可参看电磁场与微波方面书 籍中的传输线理论。
3.原理
在直流电路或者低频电路中, 如果信号源已经给定, 那么当负载电阻与信号源内阻相等 时,输出功率最大。而在交流电路或者高频电路下,当负载阻抗与信号源阻抗共轭时,能够 实现功率的最大传输, 如果负载阻抗不满足共轭匹配的条件, 就要在负载和信号源之间加一 个阻抗变换网络,将负载阻抗变换为信号源阻抗的共轭,实现阻抗匹配,即阻抗匹配意味着 从源传递给负载提供最大功率。 下面我们来阐述阻抗匹配的推导过程。 为了决定什么负载值 Z L , 传递给它的功率最大, 考虑图 1.1 所示的等效电路(其实电流源也一样,这里从略) 。
该式就是共轭匹配条件,在固定信号源阻抗下,它传递给负载最大的功率。也就是在信号源 阻抗固定的前提下,当负载阻抗与源阻抗共轭匹配时(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实部相等,虚部 互为相反数) ,信号源将传递最大功率给负载。 参考资料: 【美】Andrei Grebennikov,张玉兴 赵宏飞 译 《射频与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01,P82~84
RL 1 P VS2 2 2 ( RS RL ) ( X S X L ) 2
(1.2)
假设源阻抗 Zs 是固定的,需要改变负载阻抗 Z L 的实部和虚部,直到最大功率传递给负载。 为使输出功率最大,应满足下列条件:
P X 0 L P 0 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