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心捕捉生活细节,用心描写点亮作文

细心捕捉生活细节,用心描写点亮作文

摘要:细心捕捉生活细节,用心描写点亮作文——《捡拾幸福》作文升格训练在作文日常教学中,语文老师最欣慰的就是遇到佳作——读来沁人心脾,如沐春风。

可更多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都是充满应试气息的作文——或者生搬硬套,或者选材低幼,或者雷同套作……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在研究深圳近年中考作文题的基础上,笔者以《捡拾幸福》作文升格训练为例,从“引导学生细心捕捉生活细节”和“学会描写技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捕捉细节多角度描写情景交融关注热点一、深圳近 12 年来的中考作文题目及分析。

2008《幸福的颜色》 2009《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2010 《奖品》 2011 《给自己一些——》2012《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 2013《我最喜欢的一个词:》2014 《快乐加减法》 2015 《回家》2016《我的表情包里没有——》 2017《我的动力源》2018《我与深圳的——细节》 2019《因为有我》纵观以上题目,我们不难发现,题目中基本都有一个抽象词,而这个词往往是题目的核心词之一。

比如“颜色”、“自我”、“亮丽”、“你”、“加减法”、“表情包”、“动力源”、“细节”等。

“怎样把握抽象词”,就变成了我们作文教学中亟待解决也很有意义的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化抽象为具象”,才能使作文丰富充实,有真情实感。

二、引导学生细心捕捉生活细节。

第一次布置《捡拾幸福》这篇作文时,我给出的提示语如下:“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

其实,生活中的幸福随处可见。

只要你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感受生活,你就可以捡拾到很多幸福。

”同学们交上来的作文中出现的最集中的问题一是生搬硬套,二是取材低幼。

有的只详细叙述了一件事,硬套一个结尾“捡拾幸福”,读来索然无味,根本感受不到“幸福”,更不用说“捡拾”了。

还有的人通篇写幼儿园的事情,结尾也没有任何升华,只写“回忆”,没有“幸福”。

针对这些情况,我进行了本次作文升格训练第一步——引导学生细心捕捉生活细节,并将提示语修改如下:“幼童握着心爱的画笔,信手涂抹着心中的图画,这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幸福;少年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期待着父母晚归的今日的晚餐,这是团聚的幸福;游子梦里的杏花微雨江南,大漠塞外孤烟,晚风拂柳ft外ft,是回忆的幸福;而妈妈煮的那碗汤面,爸爸鬓间那丝白发,树上绽放的新芽,几片凋零的枯叶……这是成长的幸福。

”杨茂秀先生在《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中说“唤醒人家的好奇,就足够启发人的心灵”“只需要一点点火花,如果有易燃的东西在旁边,就会烧起来”1。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

这次交上来的作文明显进步了,而且出现了一些佳作。

同学们普遍知道了“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把题目中的“幸福”与生活中的细节连接起来。

作文的题材丰富了,而且抒发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感悟。

参照以下三例:例一(生活类):“捡拾”独自一人晚归经过黑暗的小巷,然后遇到一束光的“幸福”:“我小心翼翼地踮着脚,用手不停地摸索着墙壁。

脚落地时都要确定踩实,以防滑倒,心里忐忑不安,恐惧连连……就在我还在抱怨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束光。

真的是一束光!我激动得想哭。

一盏不大的灯,照亮一小片地儿,灯光划破黑暗,温暖而明亮。

”例二(情感类):“捡拾”儿时在故乡与奶奶相处的“幸福”:“奶奶在灶台上忙碌着,我在灶台下也没闲着。

我拿着一把扇子扇着火,有时兴致一来,就朝着火堆里猛吹一口,再抬起头来,已经满脸是灰。

奶奶总会温声细语地呵责我。

“小心点火。

你看,脸脏了吧!”奶奶忙里抽空拿着布帮我擦着脸,我看到奶奶近在眼前的手,自觉地把脸蛋凑上去,也蹭得奶奶满手灰。

”例三(哲理类):“捡拾”插花中一束作为配角的“满天星”的“幸福”:“我更讶异的是,在所有的花束中最不起眼的满天星,在枯干后不像大朵娇艳的花所表现的黯淡,反而更质朴,更别致。

它们一簇簇地别在枝干上,像是沉沉睡去的婴儿,有的攀着瓶口,有的趴在花叶上,有的藏到瓶后。

也许,每个被认为的配角,只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罢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满天星’,都应在自己的生命中,懂得、感受并捡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幸福。

”这些作文或质朴或深沉,但都是把题目中的“幸福”进行了“具体化”,并把抽象的命题落实在了身边的生活细节上。

更可贵的是,孩子们还能把自己日常的思考和积累运用其中,下笔时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这种好文章的小作者们,一定是善于观察生活,勤于积累细节的。

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根本也正在于此。

只有立足于捕捉生活细节,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能够先打动自己再打动读者的好文章。

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细节,有意识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是解决目前学生作文取材低幼、生搬硬套、雷同套作的不二法门。

在这其中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那就是学生一定要有关注身边热点社会问题的意识。

比如 2018 年的深圳中考作文《我与深圳的——细节》,如果学生日常没有关注身边时政的意识,那肯定写不出有深度、有内涵的考场作文。

比如针对当前全民防疫的社会现象,有同学就巧妙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

例四(社会热点类):“捡拾”逆行者勇于担当、敬畏职责的时代“幸福”:“在自然界里,再也没有像人这样的生物——他会克服自己内心强烈而持续的恐惧,甚至冒着可能丧命的危险,发誓要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前进。

于是,就有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逆行者最美的背影。

这一个个小小的背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再放大,散发出的人性光辉照耀千古。

我想,这就是逆行者的幸福。

”孙明霞老师在《只为做一个良师》中讲,“生命课堂”必须是“生活的课堂”和“对话的课堂”2,道出了作文教学的根基——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只有那些拥有一颗热爱生活之心的人,才会胸有成、妙笔生花。

三、引导学生重视描写,教会学生一些描写的技巧。

本次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积累的素材还可以,但是笔下的文字却是干巴的,读起来味同嚼蜡。

究其原因,“不会描写”是个大问题。

写雨,只会写“电闪雷鸣”,不会用“雨脚如麻”;写笑,只会写“哈哈大笑”,想不到“笑菊绽开”。

更有甚者,会把试卷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直接搬到自己的作文中。

笔者认为,作文升格第二步——引导学生重视描写技巧非常重要。

1.学会多角度描写,丰富文章内容。

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多侧面描写的典范之作。

在进行本次作文的教学时,我给出了《春》、《秋天的怀念》、《孔乙己》三篇文章的节选部分,分别指向景物、哲理和人物的描写技巧。

经过作文批改,学生们对于描写的重要性更重视了,也掌握了一部分多侧面描写的技巧。

参照以下两例:例五(原文):“从小到大,父亲用自行车接我放学。

幸福的我在车后座上慢慢长大。

”(升格后):“小时候,最幸福的事是父亲在学校门口接我时的车铃声响起。

‘叮铃铃’一响,我便飞出校门,一跃就落在了后座上。

父亲的腰背是那么挺拔,挡住了我的视线,窜入鼻中的是那熟悉的味道——淡淡的洗衣皂香味,还有怕我饿肚子常常带给我路上吃的绿豆酥味……忽然有一天,我的视线竟然越过了父亲的肩膀!我这才发现,父亲的背不知几时已经佝偻了些许,再凝神一瞧,父亲的鬓间竟然有白发了!”例六(原文):“我握着笔,在纸上用力地写着,一笔一划,一勾一捺,按照爷爷的要求,从最基本的笔画学起,有模有样的开始了自己的写字生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着那一张张写完的字帖,我的心里不由得荡起了幸福的味道。

”(升格后)爷爷扶正我歪歪斜斜的身体,抓住我的小手,重新教我:“耳东陈,我们姓陈,我们的姓是祖先传下来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忘。

爷爷一丝不苟地教,我也收起顽皮认真了起来。

爷爷告诫我:名字是一个人的象征,一定要把名字写得方正、大气、严谨,就像做人一样,歪歪扭扭,不成体统。

”这些作文,经过多角度描写技巧的填充和升格,使得作文焕然一新。

文章不仅丰富了,而且深刻了。

这就是描写的力量。

经过原文和升格后的作文的比对,学生们也更加重视描写了,纷纷把自己的作文进行升格,其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多角度的细节描写。

这说明,这种技巧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如果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坚持加以训练,那么在考场上学生一定会写出不错的文章来。

当然,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推进这些写作要点的过程是比较艰难的,原因是“有思维深度的课必然不太顺”3,因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并把这些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这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尤其初中阶段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还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探索阶段。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的作文课堂更应该尊重规律,循序渐进,而不应强硬灌输。

2.有“人”有“情”的描写才能升华文章主旨。

“幸福”是有内涵的,学生的笔墨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日常生活的叙述描写中。

只有在描写中紧紧抓住“人”,紧紧抓住情,才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主旨鲜明。

在进行本次作文升格训练的过程中,我还引入了《紫藤萝瀑布》的选文,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点的理解。

参考以下例子:例七:“曾经,在它繁华盛开的花季,它昂首迎立在骄阳中,尽情歌唱。

它娇羞地依偎在暖风中,翩然起舞。

直到流逝的时间把它光鲜亮丽的霓裳、惊艳众人的容貌一一无情地剥夺,最后让它在凄冷的月色里孤芳自赏。

也许生命的终点不全在于消亡,不全在于飘落。

枯花,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那就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3.与时俱进的文章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近年来深圳的中考关注热点,这与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以我手写我心”的原则相统一。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社会热点引入作文外,还要强调勤于思考,把自己独特的感悟写出来。

另外,随着网络资源在教学中日益广泛的使用,也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本次作文升格训练中,学生的素材经过修改,可以很好地佐证以上观点。

例八:“朋友们,你观察过深圳早春木棉的嫩芽吗?没有经历过南方料峭春寒的人不懂得它坚强而挺拔的幸福;你观察过台风过后依然挺立的松柏吗?只有经历过肆虐的人才知道它珍贵而高傲的幸福。

深圳人的幸福是早茶氤氲,是健步如飞,是求实创新,是脚踏实地,更是疫情下全民动员的决心,也是‘人人是义工’的奉献……”四、结语。

本次作文升格训练围绕着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细节”和“学会一些描写技巧” 展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再接再厉。

因为我深知,“真正的改变需要时间”,“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你在教学工作中所做出的调整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