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山东滨州】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
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
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坚韧,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2)请结合上面新闻,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
(2分)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冠
【答案】示例: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对联的能力。
使用“拆合法”对对联最有效。
所谓“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冠”,可以进行这样的切分:“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冠”。
然后根据新闻材料,提炼出关键词,一一作对即可。
如,“铿锵玫瑰”代指“中国女排”,可以想到“巾帼英雄”;“沉着应战”可选用材料中的“奋勇出击”;上联的结果是“大赛终折冠”,下联可选用材料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的关键词,与“大赛——终——折冠”一一对应为“奥运写传奇”。
注意字数相同,内容有联系,形成对偶即可得分。
2.【2017·浙江宁波】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两浙光风三月柳”选出下联( )(2分)
A.齐家立业即文章
B.千秋功业一楼书
C.四面湖山依几席
D.争与友人戏落红
4.B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
对对联,要注意其常识,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结构形同、平仄相协,宽对即可。
从结构上看,上联是“四字短语+三字短语”;从词性来看,是“偏正短语+偏正短语”,认真分析所给的四个选项,B项是符合要求的。
(3)3.【2017·北京】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2分)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①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②》乃历史剧先锋
【答案】①自创②屈原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需结合材料信息与对联内容综合分析。
对对联,要注意其常识,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协,宽对即可。
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材料。
第②空,难度不大。
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
第①空,则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变”词性相对应。
4.【2017·浙江杭州】“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面四副对联中不属于“拆字对联”的一项是()(2分)
4.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判断“拆字对联”的能力。
“拆字对联”,顾名思义,即利用汉字方块字的特点,采用离合汉字部件的方法,巧妙地变成的对联。
“拆字对联”的上、下联分别有一个字或几个字拆开单独成字。
A项,上联将“柴”拆分成“此”和“木”,将“出”拆分成“山山”;下联将“烟”拆分成“火”和“因”,将“多”拆分成“夕夕”。
B项,上联将“沙”拆分成“水”和“少”,下联将“柯”拆分成“木”和“可”。
C项,上联将“冻”拆成“东二点”,将“洒”拆成“西三点”;下联将“切”拆成“上七刀”,将“分”拆成“下八刀”。
而D项,“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下联中并没有拆开字,其表达的意思为:只要有恒心,又何必每天都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去做事),最不好的是做一天,歇十天。
5.【2017·内蒙古包头】完成下面的对联。
一年秋天,包头市文联组织青年作者到赤峰采风。
诗人振江看到满山红叶似火,触景生情,吟出一个上联:
赤峰红叶浓叶红峰赤,
然后让大家对下联,一时间无人能对。
大家都说太难了,下联也要含有一个地名,还要符合从头读或从尾读内容完全一样,而且“叶红”与“峰赤”还得是因果关系。
振江自己也没有对出。
第二年夏天,振江到青岛旅游,看到青岛到处都是绿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去年吟出的上联来,触景成句,对出了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青岛绿树稠树绿岛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知识。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
给出的上联正反读起来都是一样的,且地名“赤峰”的“赤”也表示颜色,这就要求下联也要和上联一样,正反都可读,开头要是带有表示颜色的字的地名,另外,抓住对应词词性相对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