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框架图
律
按确定性程度: 2)准用性规范:准许用其他法规 来明确不确定的内容。(已有法规)
的
3)委任性规范:委托其他机关制定规则 来明确不确定的内容。(没有法规)
概
1)生效时间:条文规定时间;公布之日起
述
2)失效时间:条文规定时间;新法实施旧法失效;国家宣布终止 时间效力:
实体法-从旧原则:过去行为现在审理用旧法
内容(权利和义务)
法
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客体(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物、行为、智力成果。
律
关
产生:主体事实形成产生的权义关系;因合同双方的权义关系(如婚姻关系)。
系
产生,变更,消灭
变更:主体、客体、内容,其中一要素变化,法律关系就变更。
的条件
消灭:主体间权义终止。
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指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情况。
1 法律的组成成分:法律规范(最重要)、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标准、法律技术。 2 法律规范概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3 法律规范结构:三个要素 假定(前提)、处理(行为规则本身)、后果(奖励性和惩罚性)。
按调整中的不 同职能:
1)调整性规范 2)保护性规范
1)权力性规范:能做的行为。(可以做或不做,权利可放弃)
法律解释:
正式解释:
解释的主体(),解释的对象()
1 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法律。 地方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 2 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司法过程。 3 行政解释: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有关法律、法规。
非正式解释:学者、其他个人、组织。
法
法的遵守:主体-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体。是法的实施最普遍的方式。
合法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非法行为(不按法律规定)
违法行为(违背法律规定)
中性行为(在法律上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属于道德范畴)
我国的立法体制:见表格
1 法律议案提出
我国的立法程序:
2 法律草案讨论 3 法律的通过
4 法律的公布
法律的创制
法典编纂和法规汇编:法典编纂是立法活动(如民法典的编纂), 法规汇编不是立法活动。
院,若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法规的,直接用地 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
方法规;若认为适用部门规章的,应 提请全国 规章
人大常委会裁决。 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国务院裁决。
自治法规和单行条例
。
特别行政区法律
。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权 国务院各部委—行政规章(中部门规章)制定权。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行政直属机构。如办公室、法制办等对内服务机构无权制定,必须为对外管理的部委。
依法治国
主体:人民群众 客体: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 途径:一切组织和个人依法办事 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法制-法律制度,法治-法律的统治,以民主政治为前提。
有法治一定有法制,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1
律
法律的实施
法的执行:主体-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的
法的适用:主体-司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会。
国家行政机关监督:国务院到基层人民政府、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法律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监督:各级法院、检察院。 社会性的监督: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共产党、党内纪律监察部门。
4 法律规范种类: 按调整方式和 行为方式:
2)义务性规范:命令性:必须去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 禁止性:不能去做(父母不得遗弃子女)
法的规范
3)复合规范:兼具授权和义务。主要存在于国家机关授权(如税务机关有税收征收的职权);
个人的主要体现在宪法里(如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法
1)确定性规范:权利义务很确定。
法律关系的特征
1 是主体间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法律关系。 2 是主体间在法律上的权利与务关系。 3 是思想的社会关系。 4 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如 3 岁小孩和 2 岁小孩冲突已形成法律关系,大学 同学间无法律关系,动物不是法律主体。
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国家。
1
第七章 法律 第一节 法学理论基础
法的特征
1 意志性: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意志。 2 国家性:一定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制定+认可 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形式。 3 规范性:权力和义务是法的基本内容。 4 强制性:以国家强制为后盾
法的分类
1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创制方式、表达形式。 2 实体法和程序法:按内容。 3 根本法和普通法:按内容、效力、程序、地位。根本法是宪法。 4 一般法和特别法:按适应范围。 5 国际法和国内法:按创制主体、适用主体。 6 公法和私法: 按维护利益的个体。
正式渊源:
法律
基本法律 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国务院
二级大法
(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
三级(承上启下)
法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
省自直人大、省会市人大及 常委会、较大市人大
行政 规章
省自直及省会市的人大及常 地方政府规章
委会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门
地方性法规与国务院部门规章冲突:上报国务 不超出行政区域
5 法律规范的效力 空间效力: 3)溯及力: 程序法-从新原则:过去行为现在审理用新法
(即适用范围)
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
溯及力:新法颁布后对 旧事件行为是否适用。
对人效力: 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中国人、外国人
非正式渊源:政策、判例、习惯、法理学说。
制定主体
制定程序
效力高低
效力冲突
宪法
全国人大
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