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
(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交流方式:(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2)通过提问发现美;(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
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摘录文中优美片段。
板书设计:景点景物特色镜泊湖山湖花树自然朴实绮丽多变静态吊水楼瀑布瀑布万斛珍珠动态千朵银花千军万马地下森林森林郁郁葱葱静态野生动物活动动态火山口峭壁如屏静态《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
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
“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消灾弭祸:消除灾祸。
弭同“弥”,止息的意思。
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
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
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
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胜,能够承受。
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
耸峙:高高的直立。
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
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
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情景。
第4段〈第5自然段〉:重点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观。
)(六)指四名同学分段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镜泊湖在什么地方?课文主要讲了镜泊湖哪些主要景点?读后让学生回答。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
课文主要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个主要景点。
)(七)学习课文第1段。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1段。
2.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后给予解答。
(可先让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然后老师再给予补充纠正。
)3.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中的传说故事。
4.说说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八)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习词语:消灾弭祸天廷忌妒索取争执炽热阻塞绮丽别墅点缀一望无际缤纷耸峙奇幻俯视黝黑美不胜收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2、3、4段。
(二)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景点的具体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点的特征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的。
(三)体会文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三、教学过程(一)指名读第1段课文,并说说第1段所写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说出这段话的段式待点是什么?(总——分段式。
先总说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再具体展开说明它怎样“自然朴实”,又怎样“绮丽多变”。
)3.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是“自然朴实”的?读出有关语句。
4.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绮丽多变”的?读出有关语句。
5.“有的直插湖中如屏似壁,有的退避三舍形成水湾,湖心石岛耸峙,湖心倒影奇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6.仿照这段话,自己组织语言说一段话。
(要求运用:“……除了……没有…………只有……然而……”这些词语。
)小结:课文第2段,作者是从整体上向我们描述了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即: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7.齐读第2段。
(三)学习第3段课文。
1.学生自学第3段课文。
边读边思考:(1)吊水楼瀑布在什么地方?(2)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3)“千军万马”、“声闻数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在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时,吊水楼瀑布结冰吗?为什么?2.分小组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在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课文第3段,作者重点介绍了镜泊湖的著名景点: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景象。
由于瀑布流水处在剧烈的运动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也从不结冰,这是动态的描写,与第2段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
3.齐读课文第3段。
(四)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学课文第4段。
边读边思考:(1)地下森林为什么要说“所谓地下森林”?(2)为什么能在这里长起郁郁葱葱的森林?(3)什么叫“俯视”?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时感觉怎样?(4)为什么地下森林的树木会“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2.自学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镜泊湖这里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3.指名读第4段课文。
(五)朗读课文。
(六)镜泊湖的景色有静有动,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七)总结(略)。
(八)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空。
(1)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山岩,()的湖水,()的花树,()林海。
(2)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着,一到陡崖,突然下(),顿时()万斛珍珠,()起千朵银花,水雾(),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三教学目标: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教养目标:1.理解并学习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
2.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4.感情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学习按照景物的不同特点,描写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教具准备: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有关录像带,幻灯片。
课前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叫奇观?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
(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快速阅读课,提出预习要求。
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况,质疑。
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1.再读课文,思考:(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
指名读第二段。
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绮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出示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
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是静态描写。
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著名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习第三段。
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色。
并理解下面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
“蚀成”表现了时代久远,慢慢腐蚀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
“跌”水从上往下落。
用“跌”加强了突然的特点。
(幻灯出示)“……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势如千军万马……。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好处。
怎样说明瀑布的温度?(因为它地处北国,当地气温极低,它不结冰断流,就成了奇特希罕的景观了。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这与瀑布飞流直下有什么关系?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总结写法上的特点。
总结学法:读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读读体会好处,领略美景。
了解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运用学法,自学第四段。
集体订正,质疑。
(幻灯出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指导朗读。
纵观全文回顾第一段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其实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这么美丽,这么壮丽的景色,大家喜欢吗,还想不想再去?看录像,听录音,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作业:观察校园一角写一篇文章,注意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板书设计:14.镜泊湖奇观镜传说:宝镜形成:火山喷发,岩流阻塞,水面抬高泊自然朴实整体特点(静态)湖绮丽多变静态与奇观宽、高、深动态相奇吊水楼瀑布抛、溅(动态)结合壁陡底平,景色壮丽(静态)观地下森林野生动物(动态)《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四情景说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从本质上说,教学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探究、感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