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2013-7-29
第三章
26
3、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
1.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生产也是由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 结合进行生产的过程。 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 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C); 劳动者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C 新价值(v+m)
商品价值
2013-7-29 第三章 27
举例说明: 假定:纺纱工人六个小时可纺纱5公斤。 棉花价格:2元/公斤 总价值为10元 机器消耗价值 2元 总价值为 2元 ———————————————————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12元 假定:六小时新创造价值=3元 生产结果:棉纱的总价值=15元
2013-7-29 第三章 14
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作 为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没有其它的 生活资料来源,只能为他人劳动以获取 生活来源。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 革中产生的。
2013-7-29 第三章 15
2013-7-29 第三章 38
3、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第二、为从量上说明工人总劳动中必要 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奠定了基础; 第三、为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准备 了理论工具。
2013-7-29
第三章
39
4.资本的本质
一个名叫皮尔的英国资本家把价值5万英镑的生 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 去,并同时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企 图在英国的这个富饶的殖民地上开大工厂发大财。 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丰饶、极易独立的澳大 利亚,就纷纷离开,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 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留下。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013-7-29 第三章 28
图示:
六小时具体劳动, 12元生产资料变为产品 六小时抽象劳动, 创造新价值3元 生产结果:棉纱价值=15元
2013-7-29 第三章 29
2.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要增殖,生产仅仅作为价值形成 过程是不够的,价值形成过程必须持续 到一定的长度,使劳动者抽象劳动创造 的价值超过他自身劳动力的价值。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了补 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个一 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第三章 32
2013-7-29
如果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刚好补 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 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 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就变成了价值 增殖过程。
返回
2013-7-29 第三章 33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1、概念 2、划分依据 3、划分意义 4、资本本质
案例
返回
2013-7-29
2013-7-29 第三章 30
举例:假定:纺纱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纺10公斤纱。 棉花价格:2元/公斤 消耗棉花10公斤,总价值为20 元;机器消耗价值 4元
———————————————————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 假定:12小时新创造价值 棉纱的总价值 假定:纺纱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3元, 生产中投入的资本价值 剩余价值
2013-7-29
2、共同点
二者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的交换
2013-7-29
第三章
5
3、区别
(1)运动的形式不同 (2)运动的内容不同 (3)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 (4)运动的限度不同
W1——G——W2 G——W——G
返回
2013-7-29 第三章 6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013-7-29
第三章
17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不是 仅指由生理需要所要求的生活资料,社 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决定劳动力再 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内容方面也起 着重要作用。
2013-7-29
第三章
18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可以劳动,在 商品经济中,劳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劳动中,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产品, 从而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 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可以创造出新价值。而且, 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可以大于自身的价值。
1、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条件
4、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
2013-7-29 第三章 7
1、资本总公式: G—W—G’
为什么G—W—G’是资本的总公式? 因为它反映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通过某种商品为媒介实现自身的增殖。 商业资本: G—W—G’ 产业资本: G—W……P……W’—G’ 借贷资本:G——G’
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返回Βιβλιοθήκη 2013-7-29第三章
23
1、人类一般劳动过程
所谓人类一般劳动过程是指抽象掉具体的社 会生产关系的劳动过程,它是人们为获取物质 生活资料而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 劳动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由劳动、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组成。
2013-7-29
第三章
24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计算题
2013-7-29
货币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资本主义工资
第三章
1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 二、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雇佣劳动关系
返回
2013-7-29 第三章 2
第一、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等的那部分资本,在每 个生产过程中都不改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虽然它们整 体参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但却只磨损或消耗一部分, 因而,它们的价值也只是随着磨损或消耗的程度而逐 渐转移到商品中去。 第二、用于购置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的资本, 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全部被消耗掉,从而改变了自己的 物质形态。因而,它们的价值一次性全部转移到商品 之中去。
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规定性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再生产它所必 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当 于劳动者恢复和发展劳动力所需的必要 生活资料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即劳动力价值等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 需的必要生活资料价值。
2013-7-29
第三章
16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 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 资料的价值; 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 资料价值; 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返回
2013-7-29
第三章
41
三、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第三章
34
1.概念
用于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 ——不变资本 (c) 这部分资本随着具体劳动过程,变为 商品的一部分,因而它们的价值也转移 到商品中,或者说再现于商品中。这部 分资本转移的价值以它们原有的价值量 为限,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所以, 称为不变资本。
2013-7-29 第三章 35
不变资本价值转移的两种方式:
2013-7-29
第三章
9
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条件
要解释总公式的矛盾不能只着 眼于流通,也不能脱离流通单纯研 究生产,必须将两方面结合起来。
2013-7-29
第三章
10
4、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
G—W—G’分为两个阶段: G—W和W—G’ (1)价值增殖不可能发生在W—G’阶 段上,只能发生在G—W上; (2)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W的价值上, 只能发生在W的使用价值上。
第三章 12
2013-7-29
三、劳动力转化商品,雇佣劳动关系
返回
1、劳动力与劳动 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 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规定性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2013-7-29 第三章 13
1、劳动力与劳动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 体之中的体力和脑力总和。现实的劳动 力还包括着在现有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从 事劳动所需要的必要技能。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性 质——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除具有一般劳动过程的各种规定性 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按照资 本家的意志进行劳动;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013-7-29
第三章
25
“虽然例如皮靴在某种意义上构成社会进步的 基础,而我们的资本家也是一位坚决的进步派, 但是他制造皮靴并不是为了皮靴本身。在商品 生产中使用价值绝不是本身受人喜爱的东西。 在这里,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而且只 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
第三章 36
2013-7-29
用于购置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 (v) 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力 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 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可变资本在 生产中不仅再生产出自身价值,而且生产出一 个额外的价值——剩余价值(m)。因而可变资 本发挥作用是资本价值增殖的原因,可变资本 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013-7-29
第三章
11
返回
只有在以下情况下资本才能增殖: 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一种商品, 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创造价 值,并且在它的使用中能够创造出比它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将这一更大的价 值加以出售实现,就使最初投入的货币 变为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增殖。 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
2013-7-29 第三章 21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四、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经济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