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到实务,实务这门课复习就要掌握方法了。
关于看课件,我只看了陈明2013年的课件,也就看了一遍。
对于课件,我觉得陈明的不错,尤其对于我这种小白鼠,他的课,技术含量重,很好,值得一听,加深感性认识,当然市政高手也许听之收获不打。
对于课件的作用,尤其实务,我个人认为其实作用不是那么大。
对市政实务考试真正有作用的课件是什么,是有一定技术深度的东西,想从某某简单讲课中搞定案例,简直是NB,听的收获是一些打答题的思路与出题的重点而已。
所以课件可听,但作用嘛不绝对。
那市政该如何复习呢。
凭我的经验,靠自己。
首先通读教材,不要求完全强记,有些印象即可,时间嘛一两个星期足以。
然后,找近几年的真题做一至两套,做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参加实际考试,让你把握案例出题现在考什么。
知道考什么后,那么再结合教材,拓展教材,看教材中所涉及的技术功法及结构的相关的其他书籍资料,做到搞懂弄清,比如技术手段的应用场合特点,比如钢性支撑的各部分结构名及作用,比如各种支撑的应用场合。
还有就是要拓展看书中所涉及的相关标准的条文。
总之在技术的方面,就是要通过学习其他的书来拓展书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
案例的技术部分考的出题点,主要是各种功法的选用原则,施工各步奏的内容,一些病害质量问题的解决等,而通篇所涉及的经验数据,比如那些挖多深呀,比如分层呀,涉及到数据的,有个印象即可,选择题对付,案例基本没用。
经验性的东西,案例不太可能考,毕竟那只是经验,不为必定法则。
至于案例中涉及管理的,这些则必背熟,保证多拿分,管理里质量,安全,网络图,招投标,还有管理的流程性的东西(比如技术交底程序,索赔程序,可陪不可陪等
等)这些都是重点。
案例管理是硬通货,是容易拿分的,因此案例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必须尽可能得全覆盖,完全记忆掌握,拿分刚刚的。
实务的选择题,那就是论坛里口诀所涉及的内容,也就是那些数据,适合选择的内容,我建议大家就基本记住就行,不需倒背如流,毕竟选择占分比例太低,而且选对就行。
我可是傻B背了个天昏地暗,考试时候发现妈的发现全无用功,最多再选择那见到点,得不偿失。
所以关键还是案例。
在此在补充下案例技术部分的考试要点,各种工法技术手段的区别及试用场合,施工的各工序及内容,结构的名称,管道的几种试验,降水,施工的质量要点,施工的质量问题等等,而这些往往要通过学习教材意外的拓展才行,要做到真正懂。
配合教材搞完拓展学习后,接下来阶段就是记忆教材了,尤其是管理的部分。
将教材搞定后,接下来就是要多做案例,做案例能让你多思考,学会怎么答题,另外也可以发现不足,强化记忆及补充,运气逆天还可以碰到类似考题,我没做什么案例,所以参加考试的时候就深有不足。
最后临考前,可以了解下那些教辅机构出的那些分析压题的材料,但看不是要你去信,而是在你复习好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预测,再重点强化下,比如2014年的垃圾填埋。
考前一至两天嘛,建议重点磨枪放在管理及技术需记忆的方面,毕竟案例是天马行空,管理及技术记忆的是不易超纲的。
至于复习时间安排,建议提前七八个月备考,前一两个月做结合教材做拓展性学习,做到学懂,学通,真正明白。
然后再开始全面记忆教材(注意重点,记忆要有区分),千万别把选择题的东西当案例来背,所以再
次强调,解析近几年真题,了解案例出题的重点,考什么,这真的很重要,案例是重点,实务成败取决于案例,案例复习的技术部分必须拓展学习,看其他书,网上看视频查资料等等。
五月至六月左右开始加入三门基础课的复习。
总之实务是重点,而案例又是实务的关键,案例定则实务定,实务定则一建可得。
补充下我没上过任何补习班,也没看那些网校的资料,只听过陈明的一次课件,别人的记忆口诀下了没看,案例也没咋做(此为失败点)我考试过程基本自力更生。
另外抄书是复习必备的手段。
再补充点考试时候的答题反思。
考试的很多问题,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自己总结提炼。
所以答题时,首先要冷静,别乱,一乱了就不知道该如何答了。
其次就是要分析回忆,分析自己知道的哪些东西与之有关,可以做答。
第三点就是答得要全面,相关的能答的尽可能答上去,毕竟答错不扣分,不答到没分,而且即使背景资料并没有提到的条件,但有可能也相关的,能答也答上去。
比如2014年实物关于降水采取哪种方法的那个问题,当时我回答脑子懵了,只是根据深度考虑2级轻型井点可以满足,结果就答了一个2级轻型井点,考后一回想,悔呀,三级轻型,喷射井点,减压井也可以写的呀,井点的排数类型也可以写呀,而且还可以写降水对周边有影响的话应配合截水帷幕比可能需要的情况下对周边地下水进行回灌补水。
又如2014垃圾填埋的那题,问项目质量控制要点是什么,书上根本没明确答案,几个施工内容书本分开写的,当时我就懵了,不知道按教材中的每个施工项目相关内容单独写,结果自己复习了相关内容,但没写出来,回答很不好,至少自己考完回
想起来。
所以复习中按考试实战做案例题真的很重要,对你组织思路,强化记忆,查漏补缺很有益处。
2014年的有些题真的很精彩,比如最后一题考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实际划分的那两问,难度不大,对内行懂的是送分,对外行不真正理解的是流泪题。
其实现在一建出题真的很有水平,不再是死背,结合实际很好,你必须真懂真明白,要高分至少你确实在理论上要真懂了。
记忆是基础,理解明白更重要。
要想稳过,或通过率高,那必须理解,弄懂,也必须投入时间精力去苦读。
努力过,当收获的时候真的很爽,越痛苦,就越快乐!
最后祝大家复习顺利,一举通过!
备考复习方略
一是依纲靠本。
考试大纲将教材中的内容划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一定要花时间多看,大纲未要求的知识点不必花很多时间去了解,通读即可。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保证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考试指定教材包含了命题范围和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必须按考试指定教材的内容、观点和要求去回答考试中提出的所有问题,否则考试很难过关。
二是循序渐进。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把书看上三遍。
第一遍是最仔细地看,每一个要点、难点决不放过,这个过程时间应该比较长;第二遍看得较快,主要是对第一遍划出来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第三遍看得很快,主要是看第二遍没有看懂或者没有彻底掌握的知识点。
为此,建议考生在复习前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一个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依此来安排自己的复习。
尽量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把考试复习时间也统一有计划地安排进去。
有些考生每次考试总是先松后紧,一开始并不在意,总认为时间还多,等到快考试了,突击复习,造成精神紧张,甚至失眠。
每次临考之时总有一丝遗憾的抱怨,再给我一周时间复习,肯定能够过关!在这里,给参加考试的考生提个醒儿,与其考后后悔,不如笨鸟先飞,提前准备。
三是把握重点。
考生在复习时常常可能会过于关注教材上的每个段落、每个细节,没有注意到有些知识点可能跨好几个页码,对这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理解和把握,就会导致在做多项选择题时往往难以将所有答案全部选出来,或者由于分辨不清选项之间的关系而将某些选项忽略掉,甚至将两个相互矛盾的选项同时选人。
为避免出现此类错误,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务必留意这些层级间的关系。
每门课程都有其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深刻把握,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在复习中若想提高效率,就必须把握重点,避免平均分配。
把握重点能使我们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考试收益,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善于总结。
就是在仔细看完一遍教材的前提下,一边看书,一边做总结性的笔记,把教材中每一章的要点都列出来,从而让厚书变薄,并理解其精华所在;要突出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并不是要求把指定教材的全部内容逐字逐句地死记硬背下来。
而要注意准确把握文字背后的复杂含义,还要注意把不同章节的内在内容联系起来,能够从整体上对考试科目进行全面掌握。
众所周知,考试涉及的各个科目均具有严谨性、务实性的特点,尽管很多问题从理论上讲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运用专业判断,但在考试时,考试试题的答案都具有“唯一性”,客观试题尤其如此。
五是精选资料。
复习资料不宜过多,选一两本就行了,多了容易眼花,反而不利于复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做题。
所以,在备考学习过程中,适当地做一些练习题和模拟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多做练习固然有益,但千万不要舍本逐末,以题代学。
练习只是针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和巩固,千万不能搞什么题海大战。
在这里提醒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考试的重点,考生在复习时要对基本概念加强理解和掌握,对理论性的概念要掌握其要点。
二是把握一些细节性信息、共性信息。
每年的考题中都有一些细节性的考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看到这类信息时,一定要提醒自己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是突出应用。
考试侧重于对基本应用能力的考查,近年来这个特点有所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