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
B
C
D、肺癌
E、肝癌
3.
A
B
C
D
E
4.
A
B
C
D
E
5.
A、1/3
B、1/3
C、1/3
D、1/4
E、1/5
6.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
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
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
4.
5.
6.60-70Gy,
7.
8.
9.
10.
简答题
1.
要均匀;
2.
答:
50-60Gy/
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

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

3.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
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

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

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

4.什么要采用分次照射的方法治疗肿瘤?(6.2.4)
答:应用分次照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消灭肿瘤、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5.分次照射中的4个“R”分别代表什么?(
6.3.4)
答:①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②周期内细胞时相的再分布或重新安排(redistribution or reassortment of cells in crcle);③组织的再群体化(组织通过存活细胞分裂而达到再群体化,
(repopulation of the tissue by division of surviving cells);④乏氧细胞的再氧合(reoxygenation of hypoxic cells)。

论述题
1.根据放射敏感性的不同,可将肿瘤分为哪三类?(6.
2.1)
答:(1)放疗效果最好的肿瘤(即放射敏感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鼻咽癌、视网膜细胞瘤等。

(2)放疗有效的肿瘤(即中度敏感肿瘤):如皮肤癌、宫颈癌、食管癌、唇癌、舌癌、喉癌、
肺癌、乳腺癌、脑肿瘤等。

(3)放疗效果差的肿瘤(即放射不敏感肿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黑色素瘤等。

2.什么是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两者有无联系?(6.2.3)
答:放射治疗的应用立足于选择性的杀灭肿瘤细胞而尽可能的给予周围的正常组织的最小的损伤。

相反,然而治
3.
答:1
一2
除,
3
4
4.
答:1
骨肉瘤等单纯放疗几乎无效。

2)肿瘤的分化程度:同一类肿瘤由于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效果各异,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度越差,但并不意味着后果不好。

因为分化差的肿瘤虽对放射敏感,但其恶性程度大,容易复发或扩散,远期效果不好。

3)肿瘤分期:肿瘤早期患者多数一般情况好、瘤体小、血液供应好、乏氧细胞少,肿瘤容易控制。

肿瘤晚期多数患者一般情况差、瘤体大,乏氧细胞多而且常出现坏死或合并感染,如已出现远处转移则愈后更差。

4)以往治疗的影响:在瘢痕的基础上生长的癌,血运差,影响放射敏感性。

近期曾用过化疗,影响造血机能,不易给到足够的放疗剂量。

曾用过放疗部位复发或转移来的新病灶,由于肿瘤组织结构变异和局部纤维组织增多,血液供应差,放疗效果亦差。

5)肿瘤的类型;外生型较内生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菜花型效果明显。

溃疡型效果不好、浸润型更差。

6)肿瘤部位:不同部位的同类肿瘤放射治疗效果不同,这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力相关。

以鳞癌为例,生长于子宫颈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直肠、膀胱;生长于食管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肺、脊髓,皆不易给到较大剂量,而生长在皮肤上的鳞癌部位表浅,易定位,影响正常组织少,易达到足够剂量,所以治疗效果满意。

7)瘤床:瘤床即包绕肿瘤生长的根部组织。

瘤床组织松软者,血液供应丰富,疗效较好,如扁桃体癌。

瘤床组织硬固,血液供应差,疗效差、如疤痕癌。

8)年龄;患者年龄小整个机体能力旺盛,所患的肿瘤对射线也相对敏感,但年幼者肿瘤蔓延机会多,近期疗效虽好而远期效果差。

9)营养差与贫血:这些患者对射线耐受性差,放射反应重,影响放疗顺利进行。

更重要的是肿
10
11
5.
6.)
1.
2
3
4
5.
6
7.
答:1.早期反应:钴-60或高能X线照射的表皮量低,只出现色素沉着、毛囊扩张、脱发等放射性干性皮肤反应。

常规X线或电子线照射的反应较重,剂量在30-40Gy左右即可出现湿性皮肤反应(表皮浮起、水泡、溃破)。

湿性反应时应停止放疗,保持射野内皮肤干燥洁净,外用抗炎药物以预防合并感染,忌用酒精、碘酒、红汞、胶布、膏药等,轻者7-10天,重者2-3周可完全愈合,但可能留有瘢痕。

2.晚期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改变因放射物理条件,照射面积、时间剂量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不同,并发症的程度亦各异。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并发症出现较晚,表现为照射区皮肤,特别是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的纤维化,挛缩,进而缺血、坏死.可引起放射性溃疡,但少见。

如果发生,则治疗非常困难。

因此,重要的在于预防;要选择合适的放射线,正确掌握时间剂量因素,照射范围要适当,及时调整照射野,避免照射野重叠形成超量区。

注意保护照射区的皮肤,避免外伤及刺激。

对有过皮肤湿性反应并已形成放射花斑样瘢痕者要注意保护,避免一切理化刺激,一已有溃破应给予局部清洁、抗炎,增加营养。

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进行清创后加皮瓣移植手术。

8.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6.3.1)
答: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

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

这种改变,所有受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

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

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渐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纤维变,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2.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1)有胸部接受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年老、体弱者,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放
(2)
(3)
(4)
纵隔向9.
X
l0mg
心衰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