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就业观
转眼间,四年的医学生活即将结束,也就要走入社会,总难免怀想其当初入学的摸样。
千头万绪在脑海总梳理不清,尽管现在的我工作已有着落,但还是想谈谈自己对于未来工作的看法,也希望对我今后的未来有所规划。
很多人以为上学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合适满意的工作,殊不知大学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以及形成独自的人格。
在学习实践的同时,大学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才干,认清未来努力的方向。
常会听说所学专业与以后择业可不相关,如且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身处多元化的经济时代中,从而我们就拥有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就业。
但鉴于医科的特殊性,终于还是应该面对现实。
医院,往往只能是多数学生毕业后的选择。
临床医学由于其专科的细化以及严谨性,研究生学历已成为基本要求。
当今的医疗体系之不完善也与医科教育的缺陷有关。
每年国家培养了大量医学生,其中还包括专科生,他们的临床思维与医学技能都极其欠缺,不合格的医学毕业生进入医院必然引起莫大的隐患。
现今随着医院人才的饱和,医科生也渐渐感到求职的困难。
当然我也只是从媒体报刊上得知这样的消息,尽管我顺利通过面试进入医院,但我还是感受到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压力之大,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医科生就是更难找到自己的满意的工作了。
放弃保研直接就业,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再深造后创业。
康复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我们作为未来的治疗师,在现在的医疗形势下需求很大。
我深知知识与能力的必要,但我更不希望只死学课本或埋没于课堂。
将近1年的临床实习不仅让我真正认识康复,理解它对于改善生活质量的益处,也坚定了我要直接就业的决心。
要干好一行,学习和实践两手都要抓。
尽管本科生毕业在医院的待遇不值一提,但我并没有过分高看自己。
很多大学生都以为自己花了大量的学费来上学,毕业了就应该得到好工作!3年的成长,我也懂得付出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可我依然相信,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就我个人而言,没有选择那些待遇更好的医院,因为我相信更好的机会总在不远处,并不需要我那么早或刻意的去争取。
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理想与现实错位、创业意识较差,择业观与现实性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到就业。
具体表现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存在择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不屑于到基层;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重地位、重名誉,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显然,大学生所表现也来的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
医学生同样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后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有根本的改善。
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择业观与现实性的矛盾,使
学生毕业后能正确地在市场中定位,把市场需求和自己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目前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正因为如此,每位大学生都应该正视就业问题,正确认识就业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等教育不仅让人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对社会的适应性。
受教育而就不了业,就算不上人才;如果是人才,不就业更是浪费。
作为大学生,所想的应该是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
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
应当树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择业观念。
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崭新的就业观,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转变。
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这是最根本的。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界打开一点,把眼光放长一些。
要认识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移,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比较客观的态度是勇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找一份工作,一边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一边根据现实状况和兴趣特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
总的来说,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定要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
医者,是这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仁心医德医术又是这个群体不可或缺的素质。
我们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一定要在毕业后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在这个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枉费国家社会的培养!
日期: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