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完美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完美版)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秋末冬初。 【萧(xiāo)萧】风声。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整体感知
朗读古诗,根据注释了解三首古诗的具体意思。
山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我沿着漫长 而弯曲的小路上山,山上白 云飘浮的地方还住有人家。
课文导入
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是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萧萧梧叶送寒声”……让 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看看古代诗人笔下美丽的 秋天吧。
4 古诗三首
RJ 三年级上
理解古诗 —— 想象画面法
比如《夜书所见》这首诗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人物:梧桐树叶、秋风、客、儿童。 然后根据诗句内容丰富景物、人物的形象:什么样的梧桐树叶——被 萧萧秋风吹动的梧桐树叶;什么样的秋风—— 萧瑟的、带着阵阵寒意的 秋风;什么样的客—— 漂泊在外的诗人;什么样的情——思念家乡的情; 儿童在干什么—— 逗引蟋蟀。 最后把以上内容连成画面: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逗引蟋蟀。
字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
hán
jìng
xié shuāng zèng
liú
寒冷 山径 倾斜 霜降 赠送 刘海
gài
jú
cán
jūn
chéng
锅盖 菊花 残缺 君子 橙子
sòng
tiǎo
yóu
ào
jú
送别 挑战 犹如 骄傲 蜜橘
tiāo
挑选
挑担
挑
挑三拣四
tiǎo 挑战 挑花 挑灯夜战
购物时挑(tiāo)选物品对他来说是一个挑(tiǎo)战。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zhān),号东坡居
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 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 人的代表。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
嗣(sì)宗,号靖逸。本 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 浙江)叶氏,曾任朝廷小 官。他是江湖派诗人,诗 以七言绝句最佳。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句写白天登山所见,山路蜿蜒曲折,山顶白云缭绕。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写傍晚之景。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登车离去,足 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表现出诗 人对枫叶的赞美。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第一句诗以荷尽、菊残的衰败景象,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第二句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 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表现 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用“梧叶” “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天 的清冷,也写出了诗人客游在外的凄凉心情。抒发了诗人凄凉 孤独、思念亲人的感情。
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 爱这傍晚的枫林晚景,那被 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 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谢, 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 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 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您 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 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借助注释 理解诗歌意思(重点) 3.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难点)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fán)川居士,京
兆(zhào)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 代诗人。他的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 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杜 牧能诗亦能文,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
文章结构
眺望远景
山 行
驻足欣赏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
林
秋比春
霜
美
叶
色生 彩机 鲜盎 明然
秋末的特征
赠 刘 景 文
收获的季节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
色富 彩有 明生 丽气
远
夜处
书 所
见
近 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孤独郁 闷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亲切之 感
秋灯 风火 吹唤 动起 思乡 绪情
学习了上面的写作手法,你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文章吗?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 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 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 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逗 引蟋蟀吧,(因为)夜 深了远处的篱笆下还闪 动着灯火。
课文解读
再仔细朗读三首古诗,边读边 想,每一首诗都描写了秋天怎样的景色 呢?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不 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 们讨论解决。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两句写了夜深人静时,儿童在篱笆下举着闪动的灯火捉 蟋蟀的情景。这样的情景让诗人产生一种亲切之感,让诗人想 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
主题归纳
一、《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 )景色的七(言 )绝
句。写诗人驱车山间,看到了比二月花还要红艳的枫叶,流连忘返。这
首诗以深秋山景的生机勃勃表现诗人心中乐(观豁达
)的志趣。
二、《赠刘景文》一诗托(物言志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 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 )的高洁品格。诗人告诉友人虽然秋去冬来, 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勉励友人切莫消极。
三、《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儿捉蟋蟀、篱笆 下的灯火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 )里思(念家乡 )的情感。
写法总结
《赠刘景文》一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
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 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写法巧借鉴
写法点拨:
借景抒情。《夜书所见》一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 眼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景物也被赋予了诗人 的主观意识。如“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通过对萧 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