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优质教案(含单元知识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优质教案(含单元知识总结)

2.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指名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7)(1)会认字:强调“侵”不要读成“j ìn ”,“吆”读作y āo 。

“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 én ,另一个读音r èn 。

(2)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陷”的左下部是“臼”不是“白”。

三、精读课文,品味理解1.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出示课件8)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指名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 讨论交流。

(1)什么是“大扫荡”?(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3)“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课件出示9) “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创造”说明地道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

“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

求学生既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又能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是促使学生强化记忆的高效策略。

】【设计意图:对重点词语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出示课件17)“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特点?“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

“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

“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

孑口又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出示课件18)从第六自然段,我们能知道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有哪些??板书:火攻、水攻、毒气攻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板书:防御(出示课件19)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

板书:通信联络有线电无线电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

(出示课件20)“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3)画一画讨论交流:根据课文提示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结构示意图。

(4)说一说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

【设计意图:此处考查标点符号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画出地道战的结构,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有利于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这篇文章先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接着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

最后给予地道战高度的评价;重点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地道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革命历史纪念馆。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

1959年设纪念馆;196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加固保存着千米地道主干线及部分战斗工事和地道口。

1964~1966年,增设冉庄地道战展厅。

2017年1月,冉庄地道战遗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按课文原文填空。

1.()敌人来了,我们()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不气闷,()不嫌暗。

3.()进了活道,敌人()过不了关口。

五、查阅资料,试着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冉庄地道战遗址。

参考答案:一、1.如果……就……2.既……又……3.即使……也……4.不但……而且……二、粉碎(阴谋);创造(奇迹);发现(问题);坚持(斗争);打击(敌人);封锁(消息)三、1.创建建造;2.宽大宽阔四、1.地道、洞、气孔。

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

2.洞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3.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4.抗日战争史五、提示:可以从成因、布局、作用、历史地位等角度进行介绍。

第二单元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谴(qiǎn)惰(duò)绰(chuò)蔺(lìn)诺(nuò)御(yù)缶(fǒu)卿(qīnɡ)鸵(tuó)冠(ɡuàn)隼(sǔn)(.2.).难写的字....惰:注意右部不是“有”字。

衡:中间不要写成“鱼”。

臣:不要和“巨”混淆。

献:整体紧凑,不要写得太松散。

诺:注意左小右大,右边是“若”不是“苦”。

典:上面部分不要写成“曲”。

荆: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冠:注意不要写成“寇”。

(.3.).多音字...间间隔中间相将相互相强坚强倔强勉强划划归划船冠冠军衣冠任任丘任何2.词(.1.).必须掌握的词......汛期懒惰平衡协调理所当然召集大臣商议理直气壮交付举行典礼胆怯负荆请罪同心协力鸵鸟冠军俯冲赤道难以置信侵略共产党妨碍隐蔽陷坑陷坑拐弯(.2.).近义词...唯独~唯有谴责~斥责平衡~平稳协调~调和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着急~焦急商议~商讨理屈~理亏允诺~承诺抵御~抵挡能耐~本事削弱~减弱称赞~夸赞传播~传送也许~或许奋力~使劲瞬时~瞬间摆脱~脱离居然~竟然难以置信~难以相信封锁~封闭坚强~顽强修筑~修建警戒~警备隐蔽~隐藏毒辣~恶毒创造~制造方式~方法坚固~牢固不计其数~不可胜数(.3.).反义词...谴责→称赞懒惰→勤劳平衡→失衡轻快→沉重理所当然→岂有此理进攻→撤退胆怯→勇敢失信→守信拒绝→答应抵御→进攻推辞→应允削弱→增强理直气壮→理屈词穷绝对→可能也许→一定瞬时→长久难以置信→千真万确摆脱→依附静止→运动轻易→困难坚持→放弃隐蔽→暴露坚强→软弱打击→保护广阔→狭窄进来→出去不计其数→屈指可数(.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大大方方客客气气类似的词语:羞羞答答高高兴兴大大咧咧②ABCC式词语:人影绰绰类似的词语:议论纷纷天网恢恢大名鼎鼎小心翼翼白发苍苍③“××不×”式的词语:绝口不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类似的词语:忍俊不禁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美中不足充耳不闻④量词:一条小溪一道风景一排搭石一件无价之宝一封信十五座城一枚火箭⑤动词:保持平衡解决难题决定动身进攻国家削弱力量缚着荆条保卫国家⑥修饰词:嗒嗒的声音轻快的音乐美好的情感理直气壮地说热情地迎接⑦与战争有关的词语:烽火硝烟声东击西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血流成河南征北战纸上谈兵⑧有典故的古代成语:完璧归赵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三顾茅庐指鹿为马单刀赴会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句话把人们过搭石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2)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句子把蔺相如见到廉颇比作老鼠见到猫,写出了蔺相如对廉颇的“怕”,这种“怕”是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的,更突出了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2.设问句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

那是流星体!这个设问句,自然地引出了正要说明的对象:比火箭速度快很多的流星体。

3.含义深刻的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一排排搭石是乡亲们精神的寄托,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用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种行为来比喻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三、考试热点1.《搭石》第2至4自然段,常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易考查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2.《将相和》课文中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分别用标题写出来。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蔺相如和廉颇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常考查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4.冀中的地道战》一课第考查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还会考查这篇课文所歌颂的冀中人民的革命精神。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考查形式:(1)填空:课文描写了……表达了……(2)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常以选择题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3)提问: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1+X”阅读推荐篇目:周翔《荷花镇的早市》推荐理由:这本图画书的故事非常简单,讲一个城里的小男孩阳阳跟随爸爸妈妈回水乡给奶奶祝寿,清晨,他跟着姑姑到水乡集市去买东西,他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画家用水粉画细致地描画出了一幅幅场景,河水、屋瓦、石级、木柱、门板等。

整个水乡,都蒙着一层淡淡的绿色,看上去温馨、和谐,油然而生一种怀旧的情怀。

阅读方法:这本图画书适合一家人一起读,父母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感受那种似乎已经有点遥远的静静的温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