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1课时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礼仪概述
第1课时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课题]: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绎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唐老师
提出课堂要求——(纪律、笔记、作业、互动)
二、为什么开设礼仪课:
1、通过学生打工经验,讨论单位对员工的诸多要求;
2、讨论人际交往中对个人服装、谈吐、仪态、礼节等要求;引出礼仪的重要性:
总结:礼仪是人们礼尚往来、各谐相处、成就事业的基础和保障。

三、导入新课
礼仪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四、讲授新课:礼仪的起源、变革
(一)、礼仪的起源
预习P2:《一、礼仪的起源》,介绍五种关于礼仪起源的说法。

总结:
1、神创论:礼仪是神创造的。

2、实践论:礼仪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在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二)、礼仪的发展
礼仪的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原始社会,原始宗教(巫教),多体现在祭祀、葬仪中。

(人与神、人与鬼的关系)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

奴隶社会(形成)——西周,周公旦《周礼》(第一部礼仪大法),与德相结合,用以治国。

(人与人的关系)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鉴于混乱的社会环境,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不学礼,无以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仪
礼》、《礼记》,(三礼)孔子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礼仪的强化时期:封建社会
将孔子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礼仪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应有所扬弃,弘扬中华礼仪传统(木鸠王杖、程门立雪、孔融让梨、张良纳履、举案齐眉……)
5、现代礼仪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废除帝制,逐渐走出国门,国际交往礼仪开始渗透,
礼仪趋向于简单实用,如握手、鞠躬。

现代礼仪,跨越国界,求大同存小异,入乡还要随俗
(三)、五礼简介:
“五礼”
吉礼: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五、课堂小结
1、神创论:礼仪是神创造的。

2、实践论:礼仪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在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3、礼仪的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

六、布置作业:
1、简述“礼”与“节”的关系;
2、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