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实验
Experiment of Crop Breeding
1、实验课程编号: 01610034z
适用专业: 农学、农学(农产品)、农学(种子)
实验课学时数: 16 (周学时 4)
学分: 0.5
开出实验个数:4 (验证实验 2个,综合实验 2个)
应开实验学期:5
2、实验课程简介
作物育种学实验特点是以作物育种中各主要技术环节的基本过程为主线,着重对作物育种中有性杂交技术、性状变异特点、不同性状的重组关系、目标性状鉴定、优良基因型的分析与评价、变异类型上下代间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实验操作。

以加深学生对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的理解。

3、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作物育种实验的教学目标为:通过育种实验的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环节的理解。

基本要求为:要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各种遗传变异现象的本质;学会育种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品种特征特性的鉴定方法与性状变异范围。

学会育种实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方法。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作物育种学实验指导(自编)
主要参考书:
1.作物育种学实验,李宪彬主编,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2002
2.作物育种学实验指导,李容田,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考核办法:按时出勤20%,操作态度认真手法准确20%,实验报告60%。

实验大纲主撰人:李卓夫
(一)实验项目1作物品种比较试验设计与种子准备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5人首开日期:10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以品种比较试验为例,了解和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设计和种子准备的基本方法。

3.实验材料及用具:
小麦、大豆或玉米参试品系(包括对照品种)10~15个,1/10天平,打号机,铅笔,种子袋,种子盘。

4.实验内容提要
1.实验设计
1)实验名称
2)实验地点
3)供试材料名称和数目
4)田间设计
5)小区设计
6)实验地面积概算
7)田间管理,室内分析等
8)田间布置图
2.种子准备
3.编制试验记载薄
5.实验操作要点
1)学会随机区组试验方法
2)了解试验地面积概算方法,小区排列方法
3)学会种子包装方法,种子袋书写方式
6.注意事项
安排随机区组试验时避免不同重复间出现两个或多个材料总相邻种植,或同一材料在不同重复间处于一条直线上。

(二)实验项目2 作物(大豆、水稻、小麦)育种材料室内考种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5人首开日期:10月2.实验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作物育种材料成熟植株各性状值的测量方法。

要求能用所得到的数据对实验材料的特征特性进行系统分析与描述。

4.实验内容提要
以某一作物育种材料成熟植株为实验材料,记载对总生物量、籽实产量的称量及株高等形态指标的测量结果,描述所测量育种材料的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5.实验操作要点
(1)称量地上部干物重;
(2)测量株高、穗长(荚大小);数出分枝(蘖)数。

(3)脱粒,数出穗(荚)粒数,称穗粒重与株粒重。

(4)测小麦(水稻)的千粒重(或大豆的百粒重)。

(5)每组随机称量10个单株。

6.注意事项
计算各部分间比例关系时要用10株的平均值计算。

(三)实验项目3 玉米区域试验的产量结果分析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1人首开日期:10月2.实验目的与要求
学习育种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要求分析出品种间在产量与适应性方面的差异,根据每个品种在不同地点间产量表现变化特点确定各品种的类型(广泛适应性、专化适应性或不适应本生态区)。

4.实验内容提要
对一个生态区7至10个试验点玉米小区产量结果,按一年多点试验统计分析程序进行分析。

并对结果做显著性检验与多重比较。

再依分析结果对每个品系的产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总结出每个品种的特点及试验结果各品种的排列顺序。

5.实验操作要点
(1)用Excel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各点各小区产量结果建立Excell表格。

(2)打开DPS统计分析软件,选择区域试验选项;
(3)选取试验数据;运行程序。

(4)将计算结果抄录到实验报告中;
(5)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各品系的产量表现,做出客观评价。

6.注意事项
数据输入后要认真检查,不要有小数点错位、输错数据问题。

要依数据分析结果对各品系的产量表现进行评价,不得有人为主观意断。

(四)实验项目4 小麦面筋含量测定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每组人数:5人首开日期:10月2.实验目的与要求
学习小麦面筋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在各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保证结果的准确。

4.实验内容提要
对强筋、中筋、弱筋三种品质类型的面粉分别测定其面筋含量,比较三种品质类型间在湿面筋含量方面的差异。

掌握测定小麦面粉面筋含量的方法。

5.实验操作要点
(1)称取每一类面粉各10g,放入三个有标记的烧杯中。

(2)各加入10ml的水和成面团;然后加入多量清水,将面团泡上。

(3)浸泡5分钟后,不断揉洗面团,洗出其中的淀粉,直至从中挤出的水用碘液测后证明没有淀粉时停止冲洗;
(4)挤干面筋团中的多余水份,称重,即为湿面筋的重量。

(5)湿面筋的重量与面粉重量比值的百分数即为各面粉湿面筋的含量。

6.注意事项
(1)称量面粉量要准确;
(2)要在确定挤出水中无淀粉后再称湿面筋重量;
(3)洗面筋量注意不要丢失面筋块,保证洗出的面筋为样品中的全部面筋。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作物育种学实验特点是以作物育种中各主要技术环节的基本过程为主线,着重对作物育种中有性杂交技术、性状变异特点、不同性状的重组关系、目标性状鉴定、优良基因型的分析与评价、变异类型上下代间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实验操作。

以加深学生对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的理解。

要学好这门课,必须首先学好植物学、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植物生理、生化等门课程。

另外,本课程还与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化学分析等课程关系密切。

二、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涉及育种材料的准备、规划,育种材料收获后的室内测量和分析,以及数据的统计等方面。

着重对作物育种中有性杂交技术、性状变异特点、不同性状的重组关系、目标性状鉴定、优良基因型的分析与评价、变异类型上下代间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实验操作。

以加深学生对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的理解。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育种学实验的基本教学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制定育种计划书和种子准备,使其对育种程序有一定了解,进一步通过室内测量和数据分析,加深对育种过程的理解。

并使计算机成了育种的重要支撑硬件。

四、改革思路和说明。

育种学实验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学一些需扩展的内容。

认真思考作物育种各技术环节要达到的目的,质量要求,理论体系,实际操作应考虑的内容安排。

通过这样训练,加深对作物育种学的理解。

在育种程序中展现遗传学规律,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了遗传学原理对作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及作物育种实践对遗传学理论研究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