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药压物治疗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不加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 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一.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目前临床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利尿降压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长效钙拮抗剂。
1. 利尿降压药利尿剂自50 年代进入临床作为基础降压药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如噻嗪类利尿药降压作用缓慢平稳,作用时间较长,能拮抗其他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其降压效果。
尤其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和糖尿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吲哒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兼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 ,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且不影响糖、脂代谢,为一理想的长效降压药。
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轻交感神经活性和全身血流自动调节机制降低血压。
该类药物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受体选择性差 ,以普萘洛尔(propranolol) 为代表。
普萘洛尔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β受体阻滞剂。
第二代具选择性β 1受体阻滞作用,以氨酰心安、美多心安为代表。
第三代兼有α 1 受体阻滞、β 2受体兴奋和钙拮抗作用,如拉贝洛尔 (labelalol) 、、塞利洛尔( celiprolol )、卡维地尔( carvedilol )。
临床治疗高血压通常使用β1 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兼有α -受体阻滞作用的β -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降压作用起效快而强,主要用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静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
该药不仅降低静息血压,而且能抑制应激和运动状态下血压的急剧升高。
α 1 受体阻断剂α 1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阻断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的α 1 受体,使血管扩张,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因此,α1受体阻断剂对部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较强针对性。
该类药物尤其适用于小动脉发生结构性改变之前,单纯因血管平滑肌张力增高而导致血管阻力增加的患者。
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对脂质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而对糖代谢并无不良作用,并可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目前常用的α 1受体阻断剂包括哌唑嗪(prazosin) 、特拉唑嗪(terazosin) 及近年来问世的多沙唑嗪(doxazosin) 。
3。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抑制药RAS功能失调可引起高血压,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通过影响RAS 发挥控制血压的作用。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CEI 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第一类抗高血压药物。
它能阻止无活性血管紧张素I 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I, 从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它们也抑制包括缓激肽在内的血管扩张剂激肽类的代谢降解,导致这些物质在组织中浓度增高。
与大多数血管扩张剂不同,ACEⅠ降低血压而不引起心率增加 ,还能逆转血管壁、心脏的不良重塑「」,恢复其结构和功能。
对糖、脂代谢无不良作用, 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或逆转肾小球基底膜的糖化 ,有效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蛋白尿患者的肾脏病进程,改善预后。
所以,ACEI 类药物已被列为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 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
卡托普利 (captopril) 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非肽类ACEI。
此外还有赖诺普利、苯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 II(AII) 受体拮抗剂AII 受体拮抗剂通过干扰血管紧张素 II 与其在心血管系统中受体的偶联而降低血压。
此类药物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效应,特别是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恶化有逆转作用AII 受体有 1 和AT2 等亚型。
目前临床应用的AT1受体拮抗剂为AT非肽类 ,亦称沙坦类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两类 : ①联苯四氮唑类 ,包括氯沙坦(losartan ,LS)、缬沙坦 (valsartan ,VS)、厄贝沙坦 (irbesartan ,IBS)及坎地沙坦酯( candesartan cilexetil , CDS)。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与ACEI较为接「」近。
研究表明,但这类药物有引起血尿酸一过性排出增加和导致血钾上升等副作用,且进入临床时间较短,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另一方面,这类药物的价格目前较为昂贵。
中性内肽酶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双重抑制剂该类药的代表药心钠素(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具利钠、利尿、舒张平滑肌、降低血压的作用 ,也可抑制肾素醛固醇产生。
ANP 主要通过定位于肾小管涮毛缘的中性内肽酶作用而降解。
抑制 NEP 活性可抑制使用A CEI引起的循环 ANP 水平的代偿性降低,NEPI 和 ACEI联合应用 , 可协同降压。
4.钙通道阻滞剂 (CCB) CCB 通过抑制平滑肌 L 型钙通道从而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使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钙拮抗剂主要有三类:(1) 苯烷胺类 ,以维拉帕米(verapamil) 为代表 , 此外尚有噻帕米(tiapamil) 、依莫帕米 (emopamil) 、阿尼帕米 (anipamil) 。
(2)苯并硫氮杂卓类 ,以硫氮卓酮为代表。
(3)二氢吡啶类 ,硝苯地平为第一个上市的此类药 ,具强大的降压作用。
此外尚有尼莫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临床实践中更倾向于按药物不断的开发特点分类。
第一代CCB 为原始型药物,包括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硫氮卓酮,因其作用持续时间短,又称短效CCB。
其主要特点:预测性低,达峰时间短,作用持续时间短。
第二代用)负性变力性、变时性和传导性作用+,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第二代CCB 药物动力学特征有所改善或血管选择性有所提高。
分为Ⅱ a 和Ⅱ b 两个亚类,前者以硝苯地平缓释片、维拉帕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代表。
后者包括除硝苯地平、氨氯地平以外的所有二氢吡啶类CCB类。
本类药物存在的问题是,生物利用度仍较低,谷峰血浆浓度波动大,作用的突然消失而导致可能的疗效快速消失,临床效应仍不一定。
第三代 CCB 为特殊的长效制剂,其分子结构本身作用持续时间长,疗效不受胃肠功能和食物的影响,可以掰成两半服用,不会影响疗效,也可以和绝大多数药物一起服用。
氨氯地平是目前唯一的长效CCB,生物利用度高( 65%),稳态后谷峰血浆浓度波动小,血浆半衰期长达 35~ 50h ,起效较慢,服药后数日发挥作用,停药 1 周尚维持效果。
二.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药物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式有:阶梯治疗、序贯治疗、联合治疗。
其中前两种治疗都以单一药物治疗为基础。
单一治疗的优点是简便、花费少、对部分患者有效。
单一治疗的缺点是:对重度高血压效果差;常用药增加剂量,疗效不增;机体容易出现反调节,降低或抵消药物的降压效果;单一治疗不能兼顾患者并存的疾病或危险,从而限制充足剂量的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以及我国都推荐使用小剂量联合应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联合用药克服了单一药物治疗的上述不足。
但哪种联合是最佳组合,联合后对机体生化、生理、代谢、心脏重构、生活质量和对患者生存时间及死亡率有何影响,以及药物安全性等均需研究。
1.以利尿药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适应症:①以血容量增多为基本特征时 ,如肾功能不全; ②用药物治疗出现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升高。
如服用中枢α 1受体激动剂可乐定; ③对血管扩张剂出现耐药的患者; ④单用利尿药需要较大剂量时才有效,而由于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又不能大剂量使用。
以上情况下,可选择小剂量利尿药作为基础药。
已报道的与利尿药联用的降压药物有: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受体阻断剂、其他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断药、不同利尿药的合用、钙拮抗剂等。
利尿药 +β受体阻断剂目前美国FDA 已批准这两个药固定联合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
该两药合用时, 利尿药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刺激RAAS 作用能增强β受体阻断剂的作用,而β 受体阻断剂又能抑制(钝化 )利尿药的反调节,而且因合用减少剂量,使得β受体阻断剂本身ADR 减少。
利尿药 +ACEI 或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药促进RAAS 而限制降压 ,ACEI类抑制 RAAS活化 ,并减轻醛固酮的继发性增高,从而减少水钠潴留以及醛固酮作为生长因子的不良作用,利尿药用量减少,有助于减少尿酸、血糖、血钾、血脂等指标异常,文献报道两类药合用的总有效率可达 80%。
国外报道利尿药与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合用,对降低左心室体积指数(LV-MI)的作用相似 ,而24 小时血压控制率似乎比卡托普利组更强「」。
利尿药 +钙拮抗剂 (CCB) 两药均是目前常用的有效降压药,国内常有联用报道 ,WHO/ISH 指南没有推荐这种联合方式。
因为理论上讲 ,利尿药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钠利尿和轻度扩张血管,CCB 类药物降压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和轻度钠利尿,因此叠加降压效果不明显。
但临床试验中 ,不少报道关于使用利尿药与二氢吡啶类(DHP)或非 DHP 类 CCB 联用 ,多数联用效果优于单用「」。
利尿药与其它药物合用HCTZ 与胍乙啶 ;HCTZ 与肼屈嗪 ;HTCZ 与甲基多巴或利血平 ;以及氯噻酮加哌唑嗪。
2. 其他药物间的联合应用CCB+β受体阻断剂作用机制不同, 联合应用有协同或加强作用。
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CCB 减少外周阻力,β受体阻断剂减慢心律,进而减少心输出量,因此联用的降压效果可以累加,同时彼此中和降压触发的反调节,如 :CCB可逆转β受体阻断剂的外周缩血管作用,防止心率过缓 ;而β受体阻断剂可消除CCB 的心率加快作用,对伴有心绞痛患者更有利。
比较有代表性的联用是非洛地平加美托洛尔缓释片, 血压控制率 70%以上。
研究证实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并用CCB 和β受体阻断剂 ,有助于降压并减少心性死亡、心绞痛及冠心病发作,即使使用短效的心痛定与β受体阻断剂并用,也能增加疗效和安全性。
国内学者进行的双盲、随机研究也证明二者并用具有良好降压效果。
应该指出的是 ,以 DHP 类 CCB与β受体阻断剂合用,比非 DHP 类 CCB合用更有利于避免对心脏传导系统的不良影响。
CCB+ACE合用早已证实 ,心痛定与开博通合用降压效果增强。
近年来又先后报道使用络活喜、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CCB类药物与苯那普利、培多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ACEI「20 」类药物合用,临床疗效肯定。
二者都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同时 ACEI 能减少水钠潴留,减弱 CCB 导致的肾素活性增高;有利于缓解心衰、糖尿病、肾病、心绞痛、左室重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