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古诗,从读通顺读准确到能背诵。
2、学习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字音。
练习写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欣赏图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
2、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诗句,感受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赏图揭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谁来背一背?(个人背、齐背)2、欣赏图片,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欣赏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领略西湖的美景。
请欣赏。
(出示杭州西湖十景)(看完)谁来赞一赞西湖的美景?(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师评价:你说得真好。
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真是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欣赏美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非常喜欢西湖。
(出示苏轼图片)请看,这就是苏轼,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请读题目)4、(个别读)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诗人在饮酒。
在西湖上游玩。
天气先晴后雨。
)(饮字还有一个读音:yìn 饮马、饮牛)饮马就是牵着马去河边喝水。
(再齐读题目)二、反复诵读,感受韵律。
(一)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过渡: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1课,自由把诗句放声读一读,要求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
(生自由读)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全诗)生:(随机二位学生读。
)(你读得真准确。
你读得真通顺。
你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师:读得很温柔,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谁也来读读?师:这个“妆”是翘舌音。
“抹”读mǒ还有一个读音:mā抹平抹桌(动作示范抹桌)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写两遍。
老师巡视,展示,评价。
(见面时叫学生准备一个写字本)师:我们再来准确通顺地把诗读一遍。
(二)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刚才我们已经把全诗读准确、读通顺了。
但是还不够,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出示节奏诗)师:想听老师读吗?(点击配乐读)师:老师读得好吗?能给老师一点掌声鼓励吗?师:谁也想这样美美地读一读?(预设:想听班长读吗?孩子们,我们班读书谁读得最好?)(评价:竖起大拇指;老师鼓掌;说: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
)生:读。
师:读出了节奏感,好!谁也来试试?生:读。
师:真有古诗的韵味啊!(节奏感真强!)(你读得真准确,但节奏感不够强。
)师:谁还想读?请你。
生:读。
师:还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一起读吧。
(学生齐读)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美,我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的音韵美。
但我们还要走进诗中,理解诗的内容,欣赏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品读诗句,欣赏诗境。
(一)走进晴天的西湖1、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晴天的西湖。
(板书:晴)(播放晴天的景色图)请同学们细细地欣赏,看哪一种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2、说话训练(幻灯出示:我会说:晴天的西湖真美啊,你看。
)(你真留心观察。
你说得真好!感谢你为我们带来这么美的一副画卷。
你的语言真美,像诗一样。
)3、师小结:我们都被晴天西湖的美景陶醉了!诗人苏轼也一样,那么他是怎样赞美晴天的西湖呢?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点击图+诗句)4、师:请问“潋滟”什么意思?师:水光潋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波光粼粼、水波相连、波光闪动的样子......)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那么,谁来说说“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意思?(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5、说话训练师:(出示句子:我会说:在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水波荡漾,仿佛。
(水晶、钻石、银河落九天) (评价:你真会想象。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6、引读三次师:晴天的西湖真美呀!难怪苏轼说:好。
(把咪头对准学生)(西湖的景色真好,读的时候要把这个“好”读重音,读饱满。
)谁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2人,表扬读得有进步的)引读:晴天的西湖真秀丽啊,我们一起来称赞:好。
(随机板书:好)(二)走进雨天的西湖1、正当诗人沉浸在西湖晴天的美景中,忽然下起了小雨,(板书:雨)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欣赏。
(出示雨中西湖的视频)2、说话训练(出示图+我会说:雨中,西湖的山峰,像。
)(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云雾迷蒙)(像披上了一层轻纱、像仙境一样、像走进神秘世界)师:是啊,雨中西湖的山峰若隐若现,诗中哪个词描写出这个画面?生:空蒙师:是的。
“空蒙”就是云雾迷蒙的样子。
3、师:那么“山色空蒙雨亦奇”你又怎么理解?(在云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非常奇妙。
)4、师:你理解得不错。
“奇”就是奇妙、神奇的意思。
(板书:奇)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5、师:雨中西湖,其他的景物又怎样呢?出示:雨中,西湖的。
(塔、柳树、小草、鲜花)师:雨中的西湖真是神秘莫测,多么奇妙啊!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师: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赞叹(齐):“山色空蒙雨亦奇”。
(三)赏读晴雨西湖(老师站中央说)师:西湖晴天好,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西湖雨亦奇,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两种感觉都很妙。
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四)欣赏绝妙的比喻1、过渡:面对美好神奇的景色,诗人陶醉其中,心中无限热爱,情不自禁想起了。
(西施)孩子们,你们知道西施是什么人?(出示西施图,介绍西施)师:是啊,苏轼称赞她。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第四句)师:孩子们,谁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板书:总相宜)(西施无论化淡妆还是抹浓妆都很合适,都很美丽。
)2、小结:是啊,西施无论化淡妆还是抹浓妆都很合适,都很美丽。
西湖也一样,晴天美好,雨天也奇妙,所以诗人想把西湖比作西子。
这是多么奇妙的比喻啊。
学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引读:西湖如诗如画,诗人置身其中,心中涌起无限的热爱之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五)背诵诗句,升华感情。
1、苏轼如此热爱西湖,因为他曾两次在杭州任职,为当地人民疏导西湖,筑堤防洪,做了许多好事,西湖变得更加美丽。
他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就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诞生了!2、生: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次。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啊!能背诵吗?我们一起背一遍。
(消失诗句背一遍。
)3、师:孩子们,诗歌可以读,也可以唱出来,我们来试唱一次。
(点击视频学唱)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走出课文,欣赏古诗。
师:苏轼为我们写下了美妙的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赞美祖国山河的诗篇。
请欣赏。
(出示祖国山河的诗篇)2、古诗新篇,加深理解。
师:老师也尝试作了一首诗。
(出示自读)师:写得不好,请多指教。
谢谢孩子们!师总结:同学们,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愿你们在课外多读古诗,多长知识,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3、布置作业:①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②搜集两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并背诵。
板书:21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好西湖雨奇西子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