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音乐_二蛰龙飞起舞东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二蛰龙飞起舞东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能认真聆听中国近代音乐作品《黄河》、《开路先锋》、《光明行》等,感受体验它们的表现形式、表现要素,培养爱
国热情。

艺术表现:能够随乐哼唱作品主题旋律,感受其创作背景、表达其情感内涵。

文化理解: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复述音乐发展线索。

二、教学重、难点
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几首近代音乐作品的鉴赏发现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脉络以及音乐在特定的时代其美育、德育功能。

三、施教对象:高一学生
四、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送别》。

(二)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就是清末民初时,在新式学堂里所开的乐歌课程及课上所教唱的歌曲,
学堂乐歌开启了我国现代式音乐教育的大门。

1.学堂乐歌早期——依曲填词
赏析《送别》
依曲填词的技法继承了传统文化
西洋音乐的借用开创了时代先河
师生共唱《送别》
注意歌曲送别意境的表现
2. 学堂乐歌后期——依词谱曲
赏析《黄河》
鉴赏要点:a.节奏特点
b.歌词语言
c. 作曲技法
跟唱《黄河》
注意用有顿挫感歌唱来渲染歌曲情绪
感知歌曲以美育为载体起德育之功能
(三)无产阶级的时代最强音
赏析《开路先锋》
歌曲的特点:
歌词及演唱,轰轰轰(革命)、哈哈哈(乐观)
音调借鉴外国进步歌曲5—1的四度上行的手法,又具有五声调式的风格
歌曲自始至终充满了有力的节律
(五)课堂小结
中国近代音乐不仅让我们充满血性还充满了信仰,那就是要恢复我们大中华的大国梦和强国梦,所以这时期的音乐不止是清风那样简单,而是精神的振奋剂,激昂有力的旋律让中国的四万万同胞浑
身充满了力量,让中国人的精神饱满而坚强,鼓舞着我们中国的民众去反抗斗争!
百年音乐!百年中国梦!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孩子是高一学生,他们对于音乐大部分都是陌生的,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情感,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在加以点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他们基本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因此不能太过于要求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根本听不懂。

本节课上,我会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的传授知识。

效果分析:
本节教材中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如在欣赏作品《送别》时,可同时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音
乐作品的时代性以及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启蒙时期“学堂乐歌”的局限性。

教师在
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提出的可行性、逻辑性和具有思考价值,要对学生开展研
究性学习有促进作用,用问题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问题与问题的连接与联系,要注意首尾呼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

本课所呈现的歌曲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当时的时代印记,突出了音乐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性。

教学中可以注重以介绍当时的音乐史为主,引
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了解、认识音乐作品所反应的时代思想,以及
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下探究。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教材中一个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拓展与探究”栏目的安排,它的意图在教材中已明确呈现。

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涉及此专题的内容。

建议教师引领学生感受、体验作品时,尽可能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的资源,自弹自唱,给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引导,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在提问中,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策略。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给每个学生都有被受到关注的感受。

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在现成的曲调上填上新词,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曲调,且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曲调特点、节奏特征还有汉字的韵律结合起来填上合适的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课《蛰龙飞起舞东方》,讲述的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在整个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一部励志史,同样它也是实现百年中国梦的一个见证者,因此地位非常的重要。

通过本节课可以有效的增加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进取心!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建国前夕,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行曲》被确定新中国的代国歌,后被定为正式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A.五四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救亡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歌使你悲使你感奋,使你知道对祖国的责任;
是指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②国歌的拍号2
4
③国歌是一首旋律轻松,舒缓的歌曲;
④国歌是一首音调高昂、气势豪壮的歌曲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2.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校举行抗日歌曲大家唱合唱比赛,下面哪首歌曲不属于抗日歌曲():
A.《保卫黄河》 B.《松花江上》
C.《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D.《祖国颂》
课后反思:
中国近代音乐可能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节比较枯燥课,无论从歌词、曲调,还是思想内涵等都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相差很多,因此,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欣赏的情境,是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时本节课的重点。

高中音乐欣赏课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聆听的境地,慢慢会失去他们主动欣赏的愿望,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注意让学生动口唱,来提高学生主动欣赏,参与课堂的程度,通过听与唱相结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

课标分析:
审美感知:能认真聆听中国近代音乐作品《黄河》、《开路先锋》、《光
明行》等,感受体验它们的表现形式、表现要素,培养爱
国热情。

艺术表现:能够随乐哼唱作品主题旋律,感受其创作背景、表达其情感内涵。

文化理解: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复述音乐发展线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