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难硐室概括1.概述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的要求,以及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兴隆庄煤矿实际,开发设计了永久避难硐室,以供发生灾变时人员安全避险使用。
2.主要用途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后,井下人员所佩戴的自救器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时,其提供一个安全避险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等,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3.使用环境条件—适用于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保持硐室内温度35℃一下。
—相对湿度:0—95%4.工作条件可在与外部的空气、水、食物、电力全部隔绝的状态下,依靠避难硐室内部储备为避险人员提供至少96小时以上的生存条件支持。
5.主要技术参数6.安全使用注意事项6.1一般情况下的安全使用方法1.通过防火密封门上的观察窗口查看过度硐室内是否有人正在进行洗气。
2.搬动过渡硐室门手柄,打开过渡硐室门。
3.进入过渡硐室并关闭过渡硐室(此时请勿打开生存硐室门)4.打开压缩空气瓶阀门,开启喷淋装置,进行洗气。
5.打开生存硐室门,进入生存硐室内关闭生存硐室门。
6.按避难硐室操作手册,进行后续操作(详见本手册第二章避难硐室图式操作说明)警示:1.不经洗气就直接进入生存硐室,将会使灾害产生的毒气进入生存硐室,危害硐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2.用带油污的手或工具去开动氧气瓶阀、安装或修理氧气管路,可能会引起发火。
3.进入生存硐室后未按硐室内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可能导致避难硐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达到应有的防护时间和效果。
6.2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1.如果用带油污的手去操作氧气瓶阀门、安装或修理氧气管路发生着火时,先关闭阀门,并使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将其扑灭。
2.避险人员长时间在密闭状态下生存,要注意生存硐室内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应控制在18.5%—23%之间。
如氧气浓度超过此范围时,应及时调节供氧量或补充空气。
二、避难硐室图示操作说明灾变发生后,避险人员应按闭灾路线图的指示迅速前往避难硐室。
避险人员可以从两侧过渡硐室进入生存硐室。
请按照以下图示说明进行操作。
1.避难硐室外部设施避难硐室外观标志硐室外设有通讯电话。
当救护人员到达硐室外时可以通过电话与生存硐室内避险人员联系,以便了解生存硐室内人员生存状况。
硐室外设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温度传感器,检测硐室外部环境数据。
传感器数据直接显示在机电硐室内的监控分站上,避险人员能够准确掌握硐室外部环境状况。
避难硐室外单向排气阀,人员请勿靠近,严禁堵塞。
2.进入过渡硐室操作通过防火密封门上的观察窗口查看过渡硐室内是否有人正在进行洗气。
注意:如果有人正在洗气,等其洗气结束后迅速进入过渡硐室。
确认过渡硐室内无人后,旋转左侧上、下门手柄打开过渡硐室门进入过渡硐室。
进入后立即将过渡硐室门关闭。
3.气幕洗气系统操作3.1压缩空气洗气操作当人员进入过渡硐室后,首先打开所有压缩空气瓶阀门(把所有压缩空气瓶阀门打开到位)。
每侧过渡硐室均有空气钢瓶10只。
此时空气减压器排气压力已经预设气压至0.3MPa,请勿旋动。
打开压缩空气瓶管路控制球阀。
3.2压气喷淋操作此时空气减压过滤器排气压力已经预设气压至0.3MPa,请勿旋动先打开压气喷淋装置的控制球阀2再打开压气喷淋装置的控制球阀3,水幕由喷嘴向外喷出气体对人员进行洗气,洗气过程大约需要20—30秒(每次过渡硐室内洗气人数不得超过4人)3.3压风洗气操作打开气幕喷淋装置的控制球阀,空气由喷嘴向外喷出气幕对人员进行洗气,洗气过程大约需要20—30秒(每次过渡硐室内洗气人数不得超过8人)4.氧气供给系统操作4.1医用氧气供养操作完全打开硐室内所有氧气瓶(蓝色)阀门(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硐室内有氧气瓶8只。
打开生存硐室内的氧气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阀门。
此时氧气减压器排气压力已经预设为0.3MPa,请勿旋动打开氧气流量计(逆时针开大,顺时针为关小),将每个流量设置为:人数*0.5升/分钟。
流量计出口有气体喷出即表示氧气已经供给。
如:总共10人,则需氧气流量为5升/分钟。
注意:当氧气传感器显示氧气浓度超出(18.5%—23%)范围时,可缓慢旋转氧气流量计的旋钮来调节硐室内氧气浓度。
4.2压风供养系统操作逆时针旋转90°,打开压风三级过滤装置前端的不锈钢球阀。
听到消音器发出声音确认有压风吹出表示此时压风供养系统已开启。
(硐室内共4个压风供氧出口均需打开)压风供养减压装置已设置好,请勿随意改动。
5.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操作5.1开启液态二氧化碳气瓶将硐室内的二氧化碳气瓶(灰色)阀门全部打开(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
气瓶硐室共有二氧化碳气瓶183只。
打开二氧化碳管路控制球阀。
5.2运行空调完全打开空调主控阀(阀手柄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逆时针旋转90°。
检查并确认液态二氧化碳压力,高压表数值应大于600psi。
Psi是英制压力单位,1psi=6.895Kpa,600psi=4.137Mpa 打开过滤除湿集成装置左边的降温阀门TCV-1、2、3、4由下而上依次打开(逆时针为开,顺时针为关)开启阀门的数量控制送风量与制冷量,当硐室内温度不超过35摄氏度后依次关闭2、3、4阀门,自行调节阀门内温度(阀门开启越多液态二氧化碳消耗量越大)注意:在压风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阀TCV-1、2、3、4中TCV-1应处于完全开启状态。
当生存硐室内的温度、湿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为节省硐室内储备,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温度控制阀TCV-1、2、3、4开启的个数。
当液态二氧化碳即将用尽、除湿降温过滤集成装置无法正常运行时,打开紧急气体旁路系统。
并确认温度控制阀TCV-1、2、3、4已经全部打开。
将低压表数值控制在30—50psi范围内。
注意:打开紧急气体旁路系统控制阀会加速液态二氧化碳的消耗,从而缩短系统运行时间。
5.3 吸附剂放置从吸附剂存放专用地点内取出两盒二氧化碳(CO2)吸附剂,用刀具小心切开铝箔。
将吸附剂放置在过滤除湿降温集成装置中间和左边图示凹槽中。
注意:当生存硐室内二氧化碳(CO2)浓度无法降至1%以下,或者吸附剂颜色变为浅紫色应及时更换二氧化碳吸附剂。
(生存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由二氧化碳传感器显示)从吸附剂存放专用地点取出一盒一氧化碳(CO)吸附剂,用刀具小心切开铝箔。
将一氧化碳(CO)吸附剂放置在过滤除湿降温集成装置右边图示凹槽内。
注意:凹槽标识应和吸附剂标识(CO)一致,确保药品放置到正确的凹槽中。
一氧化碳(CO)吸附剂一经充装放置,请勿更换或移除。
当生存硐室内一氧化碳(CO)浓度无法降至24ppm。
以下时在更换一氧化碳吸附剂。
(生存硐室内一氧化碳浓度由一氧化碳传感器显示)警示:当生存硐室内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人呼吸要求(氧气浓度为18.5%—22%,一氧化碳浓度小于24ppm,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佩戴的自救器。
6.硐室内监控传感器生存硐室两侧顶端设置有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可通过读取传感器显示数值确认生存空间的生存环境。
气瓶硐室内顶端设置有一氧化碳、氧气传感器,可通过读取传感器显示数值确认气瓶硐室环境参数。
7.通讯电话生存硐室内的电话可以直接与矿调度室进行通话,以便救援人员了解生存硐室内避险人员的生存状况。
硐室内无线通讯系统,保证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联系通畅,及时准确地报告遇险人员的数量和健康状况、舱内设备运行及事故发生情况等相关信息,等待救援。
8.卫生设施解手完毕踩下坐便器踏板,完成机械打包后放下坐便器上盖。
抽出储便盒,将里面打包好的塑料集便袋取出放到指定位置。
9.自救设施座椅下放置压缩氧自救器,当外部环境允许逃离生存硐室或生存硐室内系统供给不能保证人员生命安全时,避险人员应佩戴好自救器迅速转移。
10.其他物品硐室内配备荧光棒,应用紧急照明座椅下分别配备由急救包一个,工具箱2个,压缩干粮15箱,矿泉水1008瓶。
注意:食品为军用压缩饼干,一包4块(约为6400千焦)每人每天一包。
饮用水为矿泉水,一瓶为1000毫升,每人每天饮水量为2000毫升。
三、故障分析与排除当空调装置无法正常运行时,使用紧急气体旁路系统。
装置左侧为紧急气体系统控制阀。
注意:仅在空调装置无法正常运行时才使用紧急气体旁路系统在打开紧急气体旁路系统控制阀之前,请确认温度控制阀TCV1、2、3、4已全部打开。
方向朝外,慢慢地打开紧急气体旁路控制阀,此时低压表显示为30psi左右(低压表在装置前方面板上)。
通过打开紧急气体旁路系统,将使用储存在1#及2#气瓶硐室内钢瓶及管路中残余的二氧化碳气体。
四、保养、维护安全警示:气瓶属特种设备,要严格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安全使用。
搬运氧气瓶,人工移动时,要小心谨慎,轻搬轻放,禁止用肩扛或横在地上滚动;远距离搬运要带好瓶帽,使用专用车运送,不得混装;安装和开、管操作氧气瓶时,手和工具要严防沾有油污,绝对禁油。
1.日常维护、保养、校准煤矿企业应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精确安全紧急避险设施设计、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
煤矿企业应建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保持避难硐室内及其周围的清洁。
加强干部、工人的技术培训,知道避险矿工正确使用。
应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定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每次检查/检修后要关闭好避难硐室门。
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经检查发现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
采掘区域的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停止采掘工作。
煤矿企业按规定编制的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区设计及作用规程中应包含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内容。
煤矿企业每年应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书面报告一次。
2.检修周期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一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
煤矿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审查。
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试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