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1、事故致因理论(1)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由于事故,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遗传即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2)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控制不足(管理)、基本原因(起源论)、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伤害损失(管理)。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3)轨迹交叉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系列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系列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这种观点被称作轨迹交叉论。

2、防治能量转移的措施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防止能量释放、缓慢释放能量、开辟能量泄放渠道、在能量上设置屏蔽、在人与能量之间加屏蔽、在被保护的人、物上加屏蔽、提高阈值,提高承受能量转移的能力、治疗或修理、恢复。

3、事故分析方法(1)事故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熟悉分析系统、确定分析对象和要分析的对象事件、确定分析的边界、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调查原因事件、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确定分析的深度、编制事故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论。

(2)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原因推论结果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由初始事件出发,按每一事件的后继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之一的原则,逐步向事故方面发展,直至分析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为止,从而展示事故或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事件树分析步骤:确定初始事件、判定安全功能、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

(3)故障假设/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将故障假设与安全检查表分析两者组合在一起的分析方法,由熟悉工艺过程的人员所组成的分析组进行。

故障假设/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基本步骤:分析准备、构建一系列的故障假设问题和项目、使用安全检查表进行补充、分析每个问题和项目、编制分析结果文件。

(4)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分析设备故障发生的方式,以及这些失效模式对工艺过程导致的结果。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基本步骤:确定分析问题、完成分析、编制分析结果文件。

(5)原因—结果分析法:对系统装置、设备等在设计、操作时运用事故树和事件树辨识事故的可能结果及其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原因—结果分析法基本步骤:从某一初因事件作出事件树图、将事件数的起因事件和失败的环节事件作为事故树的顶上事件,分别作出事故树图、根据需要和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进而得到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4、静电火灾形成的条件(1)具有静电产生和积聚的良好条件;(2)具有足够大的静电场强度;(3)静电放电引燃的爆炸气体或粉尘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4)放电能量大于或等于爆炸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量。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资料收集;(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制;(6)应急预案评审和发布。

6、事故的应急处置(1)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先尽最大努力作出妥善处理,同时向有关方面报告,必要时,先处理后报告;(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3)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

有关地方政府责任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职责的部门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也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抢救应当成立抢救指挥部,由指挥部统一指挥。

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事故发展的规模、水平的综合指标。

相对指标:它是两个有联系得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应现象的发展程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总体:指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全体,它是由所研究范围内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

样本总体:它是从全集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参数:由总体个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全集指标称为参数。

统计量: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统计量。

样本容量:一个样本所包含的单位数。

样本个数:是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韧性破裂:指容器、管道在压力总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产生断裂的一种破坏形式。

脆性破裂:指容器在破裂时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器壁平均应力远没有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有的甚至低于屈服极限,其破裂现象和脆性材料的破坏很相似。

疲劳破裂:指材料在反复加压、卸压过程中而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破坏形式。

蠕变破裂:指金属材料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受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破裂。

腐蚀破裂:指容器壳体由于受到腐蚀介质的作用而产生破裂的一种破坏形式。

物理爆炸:指由于物理的原因引起的物质的状态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爆炸现象。

燃烧: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化学爆炸:指物质发生极迅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产物,高温高压的产物对外膨胀做功而引起的瞬间爆炸现象。

化学腐蚀:指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在腐蚀过程中不产生电流。

电化学腐蚀:指金属与电解质溶液间产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破坏,在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

最小割集:指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最小径集: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径集。

28分1、事故等级划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划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指造成10以上30以下死亡,或者50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以上重伤,或者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资料;(2)分析伤害方式。

按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3、事故统计内容事故统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2)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或者事故处理决定;(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等;(4)技术鉴定、检验结论和实验报告;(5)人证、物证资料;(6)直接经济损失材料;(7)医疗单位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8)发生事故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9)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和文件等。

4、相对指标:指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得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

5、绝对指标: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

6、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7、伤亡事故简介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8、按照反映的总体现数量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

9、抽样推断: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事故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事故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抽样推断是根据随机原则,在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总体某一现象的数量性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

10、物理爆炸:指由于物理的原因引起的物质的状态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爆炸现象。

11、化学爆炸:指物质发生极迅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产物,高温高压的产物对外膨胀做功而引起的瞬间爆炸现象。

12、事故树分析步骤:熟悉分析系统;确定分析现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对象事件;确定分析的边界;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调查原因事件;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确定分析的深度;编制事故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论。

13、事故树分析(FTA):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分析法。

14、事件树分析(ETA):是一种从原因推论结果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由初始事件出发,按每一事件的后继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之一的原则,逐步向事故方面发展,直至分析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为止,从而展示事故或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15、现场勘查的基本要求:(1)了解情况,进入现场;(2)勘察的一般原则;(3)保护和保存好现场;(4)记录与勘察同步进行。

16、现场勘查方法:离心法、向心法、分段法、循线法、立体火场勘察。

17、冲击波:冲击波是一种强压缩波,波前、波后介质的状态参数具有急剧的变化,实质上,冲击波是介质状态参数急剧变化的分界石。

18、从人机系统考虑造成各种泄露事故的原因只要有以下四类:(1)设计失误;(2)设备原因;(3)管理原因;(4)人为失误。

19、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2)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3)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资料收集;(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制;(6)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20、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21、化学事故处理程序:指导思想是“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处置的基本程序是部署救援任务、控制危险区域、维护秩序、救援灾区人员、控制事故源头。

22、安全教育内容安全生产思想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典型经验及事故案例教育。

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主要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一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总结以往安全管理的经验,推广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