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知识点:1、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16世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盖伦。
18世纪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订了生物命名方法,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奥地利孟德尔为近代遗传学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摩尔根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遗传机制。
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研究后基因学,转基因学,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3、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4、初步学会显微镜和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实验1.1)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水的含量、形态和生理作用生物体由化学元素组成,通常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
人和动物体内水约占体重的70%,生物体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牙本质10,骨骼22,骨骼肌76,心脏79,血液83,脑84,胎儿脑91。
功能: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物体中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介质帮助运输物质参与体内各种生理活动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知道无机盐的含量、形态、生理作用和缺乏症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含量少,约占生物体的1%,有些无机盐是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有些无机离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生物体需要适量的无机盐。
生理作用:1参与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形成2维持细胞功能3调节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缺乏症: Fe贫血Ca手足抽搐Zn发育不良I 甲状腺肿大第二节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通式、分类和某些糖的生理作用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功能: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生物体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分类:单糖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
(葡萄糖,果糖,核糖)双糖指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蔗糖,乳糖,麦芽糖)多糖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植物中的淀粉植物的储能物质,纤维素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动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糖的作用:a)葡萄糖: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b)核糖和脱氧核糖:遗传物质主要成分c)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d)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分成肌糖原和肝糖原e)纤维素: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知道脂质的性质、分类和生理作用基本成分:甘油和脂肪酸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脂肪: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构成的基本成分。
是更好的储能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作用,保护内脏脂肪酸:1.饱和脂肪酸碳与碳之间以单键连接室温时呈固态2.不饱和脂肪酸碳与碳之间以双键连接室温时呈液态功能:高效的储能物质; 维持体温的作用;保护内脏。
磷脂功能:构成细胞各种膜的成分胆固醇功能: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是机体生成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调节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3、知道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氨基酸通式;结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氨基酸的通式HH2N——C——COOHR4、理解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相关计算、多样性和生理功能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空间结构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12.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脱去n-1个水分子,形成n-1个肽键3.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
4.m蛋白质=m氨基酸×n-脱去的水n-1×185.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决定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
6.功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主要成分及其它物质的原料;为机体提供能量.5、知道核酸的分类、基本单位和生理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细胞核RNA:核糖核酸细胞质结构:基本单位----核苷酸: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不同点)含氮碱基DNA: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RNA:A(腺嘌呤)、U(尿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五碳糖 DNA:脱氧核糖RNA:核糖功能:生命的遗传物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6、知道维生素的含量、分类和生理功能、缺乏症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按溶解度特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不溶于水,其吸收与脂肪的存在有关,被吸收后可在体内储存.水溶性维生素------溶解于水而不溶解于脂肪,过量由尿排出7、初步学会鉴定还原性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实验2.1)1.实验目的:学会鉴定方法,鉴定食物的营养成分2.实验方法a)淀粉碘液蓝紫色b)还原性糖(葡萄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沉淀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5%的NaOH和1%CuSO4溶液)紫色d)植物油苏丹Ⅲ染液桔红色3.实验结论:a)通过化合物的特征以及组成可以进行显色反应。
b)可以确定食品中所含的化合物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一节细胞膜◆知识点:1、知道细胞膜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位置:细胞表面形态:薄膜功能:1).使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
2).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结构: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骨架蛋白质附着,镶嵌,贯穿在膜中糖蛋白,糖脂细胞识别,血型的决定胆固醇磷脂分子间,调节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知识点:3、知道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类型;被动运输:细胞内外物质浓度不同,物质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现象。
无需消耗能量。
被动运输的条件:小分子物质、存在浓度差1.自由扩散脂溶性小分子,气体分子2.协助扩散水溶性无机离子和有机小分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输送特定分子和离子的运输方式。
需要消耗能量。
是物质进出活细胞的主要方式。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胞吞,细胞摄取颗粒性物质的过程胞吐,细胞将颗粒性物质排出的过程。
4、理解每一种运输方式的本质特点,并能进行辨析。
◆知识点:5、知道细胞的吸水方式;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无大液泡的细胞:主要为吸胀吸水有大液泡的细胞(成熟植物细胞):主要为渗透吸水6、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渗透吸水: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依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这是植物细胞吸水的主要形式。
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的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渗透方向:由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7、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1.质:原生质层——细胞质、细胞膜、液泡膜2.壁:细胞壁3.质壁分离的条件:a)内因:i.有大型液泡能形成原生质层ii.细胞壁的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b)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4.质壁分离复原条件a)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5.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a)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6.水分子的净移动方向取决于水势(水分子总是从水势高的一侧移动到水势低的一侧)8、初步学会洋葱鳞叶外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实验3.1)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加深历届植物细胞的渗透原理。
2.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加清水或蔗糖溶液,吸水引流法3.实验结论:浓度越大,质壁分离越明显。
第二节细胞核和细胞器◆知识点:1、理解细胞质的组成,特别是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1.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的到的结构1、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2、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3、位置:细胞膜以及细胞核之间所有的结构和物质4、组成:a)细胞质基质:透明胶状物质——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环境条件。
b)细胞器:据特定功能的席位结构5、细胞器:a)线粒体双层膜,外膜光滑,内膜成嵴有氧呼吸的场所b)叶绿体双层膜。
内外膜光滑,片层结构光合作用的场所c)液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型液泡调节细胞的内环境,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状态。
d)内质网扁平震、泡状,磨练成的网状结构粗面内质网:与蛋白质合成、运输有关滑面内质网:与脂质、糖类的代谢有关。
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网络通道”e)高尔基体扁平震、泡状。
膜连成的网络结构储存加工和转运物质;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f)溶酶体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小球体。
含水解酶可消化吞入的物质及衰老无用的细胞碎片。
细胞的“清道夫”。
g)核糖体微小颗粒,附着在内质网表面或游离于基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h)中心体两中心粒互相垂直排列而成。
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分离密切相关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1、组成的结构a)核膜双层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
b)核仁圆球形结构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c)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的两种形态。
d)核基质含蛋白质、酶、无机盐、水的透明溶液。
使细胞代谢活动的场所。
2、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4、初步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3.2)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知识点:1、理解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核酸位于病毒中心,构成它的核心,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的衣壳。
2、知道病毒的分类、生活方式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只有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才能增殖,寄生性,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均由病毒引起,人们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一、新陈代谢1.任何生物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并与周围的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才能生存下来,这个过程被称为新陈代谢。
2.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3.同化作用相互矛盾,但同时进行,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
4.新陈代谢的意义:生物体自我更新二、生物体内化学反应1.合成反应a)脱水缩合i.小分子到大分子ii.有水生成iii.酶参与反应b)还原合成2.分解反应a)水解反应i.大分子到小分子ii.有水参与iii.酶参与反应b)氧化分解反应(脱氢反应)三、酶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主要为蛋白质或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