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看资料)
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看资料)
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教育科 学“十一五”规划学科研究基地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 题1项。
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现为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小教培养工作委员会常 务委员;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省教 育科学基础教育学科规划课题评审、咨询、鉴定专家; 省高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省普通高等学校省 级精品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负责人。
已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有多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省、市一等奖。被杭州市 教委聘为市百名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被浙江教育学院聘为兼职教授;被浙 江省教育厅聘为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成员。
张齐华
他,1976年6月出生,小学数 学特级教师,本科学历。南 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科室主 任,有“数学王子”之称。
会秘书长等职。
他,1958年5月生。1976年任民办小学教师,1997年恢 复高考,进入中等师范学校学习,1980年中师毕业留 在附小工作,1990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数学专业本科 文凭,1995年获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1997年调入 师范学校工作,2002年评为副教授,2007年评为教授。
在《数学教育学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报》、《当代教育论坛》等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 文20余篇。出版专著1本,主编教材2本,参与编写高 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中小学校长培训教材、小 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指导书以 及教辅读物30多本。
➢ 关于张齐华的报道:
学习改变人生,发展成就未来!走近张齐华,追寻他成长历 程,我们不难发现他有着阅读的喜好。从教育学到心理学, 从教育哲学到教育文化学,从普通教育理论到学科教育理论, 所能见到的,他都会想办法买来,择善而读。如今,他已藏 书颇丰,记下的读书笔记更是难以计数。
“一个数学教师的阅读,如果仅仅局限在数学教育范畴,那 么他的发展必然有限。只有广泛涉猎,博采众学,方能海阔 天空。”就这样,他开始越过数学和教育,尝试关注历史、 文学、美学、哲学等,真正开始了他的“杂读时代”。
➢ 关于黄爱华的报道:
黄老师一直把学习作为他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他与书 共眠: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 读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 童发展韵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 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 最佳建构过程。他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专著,读中外 教育史,读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阅读札记。他与师 为友:向专家请教、汲取、借鉴,频繁的接触,名师 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执著深深影响着他;与同行同事 研讨和交流,他的教学上少走了许多弯路,课堂上多 了许多火花。
原因之一:都是新课程“惹”的祸!
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弱化了“双 基”。
(现在有学者提“四基”,即: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重视了生活联系现实意义,淡化了数学味。 强调了探究式学习,弱化了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学课越来越偏离“数学”。
原因之二:也怪我们有时不“专业” 我的课堂我做主! 做主需要“底蕴”!
全面把握数学学科知识
知道知识的核心思想 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知道知识的教育价值
核心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本质是研究关系 数量关系; 图形关系; 随机关系。
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最为基础的内容是研究数及其运算。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的本质是多与少,相应 的,数的本质是大与小。形成了数学的基本关系。 自然数集合是有序的符号集合。 自然数的核心有两个:
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
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
渴求。
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 《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 《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 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数学教例与教法》 等。
刘可钦
她,1961年生,小学数学特级 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第三届全国“十杰”教师。现 任中关村四小校长,同时兼任 海淀中心学区副校长、国家义 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 心成员,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 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 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 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 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
都等于0,即商c不唯一。 由以上讨论可知,除数不能为零。
➢学生的回答对吗?
自然数
偶数:0、2、4、6、…… 奇数:1、3、5、7、……
师:仔细观察,偶数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数个数是偶数的2倍,也是奇数的2倍。 师:你考虑问题全面,好眼力。
➢我们能回答学生的问题吗?
问题:0.9……与1比较,哪个大? 解答: 0.9……=1
2005年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小 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 获一等奖。四十余篇教育教 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先后被评为南通市骨干教师、 市十佳青年教师、市十佳教 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南京 市优秀青年教师。《人民教 育》、《小学青年教师》等 刊物对他的教学艺术作过专
题报道。曾30余次应邀到北 京、上海、广东、湖南、浙 江等地上示范课和讲学,深
1985年从教,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应邀 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场学术研讨会上上观 摩课、示范课并做专题讲座。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15册约100多万 字,编写教学论著和教学参考用书120多万字。在全国十 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
1. 具有大小关系的符号集合{0,1,…,9}; 2.“位数”准则。
数量关系
从自然数(正整数)集合出发 为了减法运算的封闭产生了整数集合; 为了除法运算的封闭产生了有理数集合; 为了代数运算的封闭产生了无理数(代数数)集合; 为了极限运算的封闭产生了无理数集合。
算律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有0元素、有单位1,有逆元。
受专家和教师们的好评。
吴 正 宪
她,1954年出生,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 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 特级教师。多年来,她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 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 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 教师的好评。
教学案例之二:探究式教学
老师问:“3 × 4 是多少?”
学生甲:“等于7。” 老师说:“不对,比答案 小了。”
学生乙:“等于34”,老师说:“不对,比答案 大得多了。”
于是老师左手伸出一个指头,右手伸出两个指头。 众学生:“答案是12!”
老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数学真理!”
现象
数学课堂:生活化、情境化 学生思维:卡通化、浅表化
数学专业知识
科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学科数学的完备知识 数学史的必要知识
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
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几何学、代数学、统 计与概率等学科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对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能够理解。 对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能够把握,尤其是与小学数 学关联密切的内容,如
小学负数与初中负数的异同, 小学方程与初中方程的关联。
所以不符合等式的传递性!
观点
唯有提升专业化水平, 才能适应新课改需要。 小学数学教师要走专业成长之路!
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
案
例
黄爱华
他,1966年生,江苏金湖 人,广东省特级教师、全
国优秀教师、深圳市“十
大杰出青年”、深圳市
“鹏城青年功勋奖章”获
得者。现任深圳市福田区
教育局教研中心副主任。
他想法找来许多名师、大家的教学实录和光盘认真观摩、钻 研、学习。揣摩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其间的意味,并进 而内化为一种自己的认识和策略。
(一)善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 经历了逐步发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专业情意;专业知 识;专业能力。
数学的基础是概念与符号; 统计的基础是数据。
理解统计,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 据的收集、整理和判断的过程。
来龙去脉
分数 1/4;小数 0.25。1/4=0.25。 分数:3000年历史,
部分/整体、比例、无量纲; 有理数:300年历史,
是数量的抽象。
教育价值
几何的教育价值: 几何直观(空间观念) + 演绎推理。
三、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 途径
要做到“四会”
会学——善于学习 会做——勇于实践 会思——勤于反思 会写——乐于研究
善于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保证 勇于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勤于反思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乐于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一)善于学习
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
一般教育科学基本理论 数学教育基本理论
一般文化科学知识
一般文化科学知识
文史哲的基础知识 理化生地的必要知识 音体美的基本常识
(一)善于学习
怎么学——书中自有黄金屋! ➢专著。读一点数学方法论、数学教育哲学、 数学科学发展史等方面的书籍。 ➢报刊杂志。
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
➢我们知道哪个答案对吗?
案例:30÷8=60÷( ) 生1:填16。 生2:填18,因为30÷8=3……6
60÷18=3……6
等式的传递性和商不变性质都是数学的重要性质! 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为什么出现矛盾?
30÷8=3.75是全商,是一个具体的数量,离开 具体的除法环境仍然有意义。
30÷8= 3……6是半商,是组合体,本身不是 一个数,离开具体除法算式,意义则不明确。
满足这六条,就构成算术体系。
图形关系
小学学习图形是为了培养学生关于图形的直觉和 直观。为了知道图形的特征就需要对图形分类 (给出标准),这就形成了图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