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崛起勿忘道德崛起陕西考生“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这已经成为新世纪的最大新闻。
身为中国人,无不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当中国举着“经济”与“政治”的大旗昂首阔步地走在世界前列时,国内的一项调查却表明:有97%的受访民众认为,国民素质的低下与大国形象相去甚远。
为此,我们必须记住:经济崛起勿忘道德崛起!经济崛起勿忘道德崛起,我想对千千万万的商人们说。
谈及经济与商业,中国人如今可以昂首走在日本前面。
然而,不知可曾记得,二战过后,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运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半个世纪后的今日,日本人身高平均增加了九厘米。
而中国人也喝牛奶,却喝出了三聚氰胺和“大头娃娃”。
在这样的事件中,商人们怎么能昂起头颅骄傲地对外宣称自己的强大?没有了道德的约束,经济崛起怎么会有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想对商人们说:经济崛起勿忘道德崛起!经济崛起勿忘道德崛起,我想对千千万万的司机们说。
当有起来越多的人驾驶着进口小汽车行驶于大街小巷时,我们为经济发展的飞快速度而欢呼雀跃。
然而,当陈家酒驾致2死1伤,当李启铭撞死路人后趾高气扬地喊出那句“我爸是李刚”时,谁又能不汗颜?经济高速发展下的新一代,道德何以沦丧到如此地步?当人们驾驶起代表着经济高速发展的高级轿车行驶在宽阔的路面上时,请切记:经济崛起勿忘道德崛起!经济崛起勿忘道德崛起,我想对所有的中国人说。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住进了洋房,开起了洋车。
但请不要忘记在必要的时候相互扶持。
记住好人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仍不忘帮助他人;记住长江大学的那些学生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记住好干部经大中,在大地震颤的那一刻,喊出振聋发聩的那句“干部留下,让娃娃们先走”。
他们都道德的巨人,在中国立于世界之林之际,他们撑起了代表中国的一片天空:道德!让我们的道德像我们的经济一样稳步崛起。
让国民道德素质的水平与大国形象相匹配,这样,有一天,中国将作为真正的大国排在第一位!经济崛起勿忘道德崛起!【名师点评】本文属于议论性散文。
作者抓住“经济崛起与道德问题”这一矛盾展开议论,明确地告诉人们,经济崛起的同时不要忘记道德水平的提高。
这样,国民素质水平才能与经济大国形象相匹配。
文章有三个特点。
一是层次清,主体三个自然段、三个角度,从商人到司机再到全体中国人,角度清晰,议论精当;二是重事实,文章共六个自然段,前四段都从事实出发,或立论,或驳斥,议论有力,说服力强;三是有激情,作者关注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道德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并带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刻意选择了反问句、感叹句和全文近似排比的段落格式,显示出强烈的语言气势,增强了议论效果。
当然,本文还有不足,比如“经济崛起勿忘道德崛起”在文反复太多,让人产生单调感。
然而,考场上考生能够写出这样的作文已经不错了,应当给高分。
最后一座土坯房周末,我回到了“阔别”三月的家。
天下高三一般忙,周六不休息,周日休半天。
春节后,我再没回过家。
家在百里之外的深山里,回家一趟不容易。
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学校放了两天假,让学生放松一下,以待最后一搏。
同学们归心似箭,周末一放学,顿“作鸟兽散”。
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
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
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
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富丽堂皇。
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
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点,这样就有点滑稽,成了“鸡立鹤群”。
奇怪的是,父亲是挣钱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气,又有技术,但父亲就是迟迟不盖新房。
乡亲们说父亲是个守财奴,舍不得花钱。
听到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亲付之一笑,啥话也不说。
我也不理解,早几年负担重,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常看病,现在日子好过了,父亲还是按兵不动,真不知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惊喜地往家跑,顾不得“窈窕淑女”的形象,像个野小子。
三月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廋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
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
这是一座两层小楼。
外墙贴着洁白的瓷砖,崭新如洗;室内装修简洁而美观,地板光可鉴人,天花板上悬挂着华美的灯饰,雍容典雅……母亲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说:“你爸早就想盖房了,可盖房子动静大,怕影响你学习,咱上高中图啥呢?不就是图考上大学吗?……你三个月不回家,你爸就趁这个机会动工了,他不让对你说,怕你读书不安心,老想着回家帮忙。
”是啊,家里大兴土木,谁都不得安宁。
父亲口齿木讷却心细如发。
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弥漫到全身,不由得往父亲怀里钻,脑袋在那宽厚的胸口上贴了好久,像在聆听父亲的心跳。
夜晚,我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浮想联翩。
随着我家新楼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历史的陈迹。
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家是亿万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
试看今日之中国,像我家这样的农民家庭不知有多少。
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新时期以前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想着,想着,我眼前出现了幻觉——在学校举行的才艺选拔大赛上,我声情并茂地唱了两支歌后,主持人考我一个老气横秋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强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亿万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哗,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名师点评】本文属于记叙文。
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选材精当。
全文通过我家住房的变迁表现当代中国农民生活的巨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一重大主题,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二是构思精巧。
开篇写“三月没回家”,既是高三生活的真实写照,又为后文“土坯房”变成“新楼房”埋下伏笔;中间写父亲“迟迟不盖新房”,是设置悬念,后面母亲陪我参观时说的一番话是揭开谜底,照应绵密,不露痕迹;结尾揭示题旨,却又化理性思考为形象展示,用梦境和幻觉生动地展示了主题的内容,真有些“必先醉自己而后方能醉他人”的表现力量。
这种前有悬念后有揭示、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构思能力,平常作文都让人赞叹不已,更何况考场作文呢。
三是真实感人。
身为高三学生周六补课、三个月没有回家以及农村生活的细节等都写得十分真实,作文视角符合中学生生活特点、语汇特点和思考方式,作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
考场记叙文能做到这一点,实在应该得满分。
根系黄土,心生云天陕西考生变化的是中国,不变的是中国魂。
变化中亘古不变的精神,才是中华长足发展与创新的根本。
如果被变化纷扰了双眼,如果在物质丰盈中忘却了感恩,如果崛起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果新时代的继承者淡漠了责任……如果一切只是一时的辉煌,那请让我们深刻反思,因为我们不能让如果发生。
在变化中给经济降温。
温总理在中美论坛上清晰地表达了谦虚式的发展。
他意识到悠悠文明给予丰厚文化财富的同时,民族固有的历史残留问题和性格劣势也因时间而难以根除。
人们总在富足的地方悯悟贫困,总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泽被他人的福德在经济气体膨胀中淡去。
贫富分化,悬殊之中酝酿着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作为普通国人的我们,再也不能只做财富的追逐者,我们要以自己的担当挑起建设时代精神的大梁,内修则外活,己行则足人,用黄土地上的福德泽被他人,在心灵深处追求,在时代中写就大大的“人”字。
经济在人性中终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变化回归本土文明。
中华文明根基弥深,京剧大师“菊坛传响”正是唤醒年轻人沉睡文化基因的方法。
当京剧这种民族精华以一种纯粹的方式呈现艺术追求时,来自民族文化的魅力便足以撼动人心。
我们看到“中国达人秀”中的刘伟,失去双臂却用双脚弹奏出动人的乐章,来自民族文化的精神传承是每一代人不息的力量源泉,我们以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坚守道义,自强不息。
“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韩愈用这句话告诉所有的后人,坚守自我理想,是实现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
当中国的航天人以自强不息的态度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我们的时代为奋进者喝彩,因为心生信仰,力量感动人心。
在变化中前进,在变化坚守。
以中华文明为发展的向心力,让中国在黄土之上心生云天,担负起民族崛起的时代大梁,像李娜一样,实现突破,成就自我。
根系黄土,心生云天。
华夏之根在我心中生长,顽强不移,亦不生旁枝。
【名师点评】本文属于议论性散文。
全文的观点是“变化的是中国,不变的是中国魂”。
有两分观点:一是变化中给经济降温,要以自己的担当精神挑起时代大梁,让经济在人性中获得长足发展;二是在变化中回归本土文明,来自民族文化的精神传承构成新一代人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行文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文章是典型的凤头、猪肚、豹尾结构,开头简明,入题快捷,结尾简短有力,给人启发,中间两段是文章的重点,观点明确,内容详实,重点突出。
二是注重事实,说服力强。
文中举例、引用,谈古论今,视野开阔,不仅显示了考生较为丰厚的读书学习功底和历史文化积淀,也大大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和说服力量。
本文不失不一篇考场佳作,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失分警示为中华之真正崛起而奋斗陕西考生百年之前的中国,背负着沉重的黄土色包裹,衣衫褴褛地在历史中踽踽独行着。
那时,美国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餐厅;英国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中曾提及当时有依照中国房屋式样建造的狗窝。
那时,在列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孱弱卑怯的小角色。
而今天,在新世纪的今天,那个人微言轻、无足轻重的中国已在各种嘲讽、诽谤、怀疑、轻视的言论中登上了国际的舞台,真真正正地开始了与国际的交流。
当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当儿童入学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几千年的农业税被免除,当载人飞船升空耀华之威,当“嫦娥一号”奔月圆我之梦时,中国,已经在厚重的黄土中找到了一条腾飞之路,中国已不在不计其数的血泪悲剧中觅得一条崛起之途。
在这翻天覆地之变化、震撼人心之革新面前,无论何人,都会高呼:中华正在崛起!然而,崛起的背后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崛起的唯一标志就是那不断跳跃增长的GDP吗?不是!崛起,更多地意味着中华民众头脑中的清醒自省,精神上的挺拔健全。
崛起,更全面的,是在经济腾飞之际,不让“三聚氰胺”“瘦肉精”之类的化学试剂毒害了社会基本的良知;崛起,更深刻的,是在生活水平勇攀新高之时,不让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的欺诈事件淹没了岌岌可危的道德责任意识与依赖感;崛起,是让我们身居高楼广厦之中,心也不至于流离失所,无所依傍。
中华之真正崛起,需要我们唤醒久已忘却的责任意识。
金钱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操控者、阴谋家。
我们毫无理由在金钱的支配下干着卑鄙龌龊的勾当,干着让我们的子孙为之汗颜的交易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