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复习
《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复习
既有解甲归田离别的惆怅; 也有回归的喜悦;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继续报国的信念)。
主题:
这首诗抒写诗人辞官回 乡的复杂心情,反映出诗人 不畏挫折、不甘沉沦仍为社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 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想一想,生活中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 句诗?为什么?
1、面对困境时。因为诗中蕴含哲理:不放弃 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诗描写了山 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象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对偶 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 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淳朴的民 风民俗的赞美以及对农家生活的热 爱之情。
2、《己亥杂诗》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游山西村》写丰收的年景和村民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 《游山西村》中与王安石《江上》中的“青山萦绕疑 无路,忽现千帆隐映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己亥杂诗》老英雄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 转业后却深藏功与名,默默地工作生活,这种 落__红__不__是__无__情_,物__,__化__作__春__泥__更__护__花_.的奉献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6、陆游笔下箫__鼓__追__随__春__社__近_ ,,_衣__冠__简__朴__古__风__存_ 描摹了 热闹淳朴的乡俗。 7、《游山西村》中用山__重__水__复__疑__无__路_,,_柳__暗__花__明__又__一__村
“落红”: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诗人:对新生命的赞美、对理想信
念的执着追求、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 精神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抒情叙事
离别之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议论
报国之志
复杂的情感
学了这首诗,你是否理解诗 人复杂的心情?
游山西村 纪游抒情诗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游山西村》的“游”是什么意思?题目怎么理解? “游”游玩。在山西村游玩
2、全诗紧扣哪个字展开叙述?诗人在山西村有什么见闻?
游
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 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己亥杂诗
浩荡:指水势汹涌 壮阔 这里是广大 无限。
龚自珍
吟鞭:诗人的马鞭。 即:到。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京都,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 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 下一代的作用。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 文字学和史地学。他的诗文揭露清统治 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 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有《龚定庵 全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 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 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 一年,龚自珍已48岁,由于力主改革弊政,抵 制外国侵略,受当局排挤,对清朝统治者大失 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 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 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 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 十五首也”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 一年是己亥年。
游山西村
陆游
hún
tún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guān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zhù
kòu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疑惑无路可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村民们衣冠简朴古老的民俗仍然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 拄杖无时夜叩门 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炼字: “疑”写出诗人留恋郊野、陶醉山水的迷失情状;
“又”写出诗人突然发现绿柳成荫、山花娇艳的秀美村 庄时的惊喜心情。 山重水复 写出地形复杂,景色曲折多变; 柳暗花明:
“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浓密,“明”突出了鲜花的娇艳 美丽。这一“暗”一“明”别具一格的描绘了山西村的独 特风光,表达作者看到眼前美景的欣喜之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 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 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为独香,而 为护花。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落红”自比, 移情于物,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的表 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体现诗人积极 的人生态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 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展现出路 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表达作者赏 景的喜悦之情。
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 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 希望的新境界。
现在常被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 比喻绝处逢生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 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 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 通判,因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 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 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 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 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 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 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 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 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 己的诗歌创作里。《游山西村》即在 故乡山阴所作。
也有浓郁的田园色彩。这就是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山阴(现 浙江省绍兴市)人。一生留下 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 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 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 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风格 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有《剑 南诗稿》《放翁词》等文集传 世。
既表达了看到盛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 育着希望的启示。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我满怀惆怅的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 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1、从前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离京时是怎样的心境?
离别的忧伤
回归的喜悦
2、作者是怎样描写离愁的?
“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这里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离愁的深广。“白日斜”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 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 中的无限离愁。
走近一个人,读懂一首诗; 深入一首诗,读懂一个人。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 每一首诗都是一种情怀 陆游和龚自珍这两位爱国诗人 他们诗篇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怀呢? 陆游《游山西村》、龚自珍《己亥杂诗》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涅阳二初中 常华
学习目标:
1、诵读知诗意:理解诗歌的大意 2、品析晓诗理:理解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感悟通诗情:把握诗歌包含的作者情感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 赞赏。 “足”有充足、足够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 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首联写出丰收的年景和村民热情好客的醇厚 性格,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 的气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画面: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 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越往前走草木越显得浓密茂盛, 蜿蜒的山径也渐渐的难以辨认。正在迷惘疑惑之际,突 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 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人美、景美、风俗美
喜爱、向往
主题:
本诗以“游”字贯穿全篇, 通过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赞美 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 表达了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和向往之情。
己 亥 杂 诗
龚 自 珍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 文学家。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 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由于力主改 革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受当局排挤, 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六十年间万首诗”九千三百余首存世,是文 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周总理称他的诗在苏轼 之上,宋诗中当属第一,并称他是个有骨气的爱 国诗人。
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 民苦难,他盼望国家统一,可一生没有实现他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愿望,在临死前 还告诉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又因为他始终主战,受到权贵的排挤,在 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退隐山阴老家,所以他的诗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写诗人的愿望。 “无时”是“随时”的意思,写出诗人对 山西村的喜爱,对重游的期望,表达对闲 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村美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民风淳朴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抒写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