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穷人教学详案

穷人教学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老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正是作者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回顾《穷人》(板书)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预设:老师从你的内容介绍中得出了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主要人物是渔夫和妻子桑娜(板书);课文主要线索是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2.请同学们再读课题,预备起:13《穷人》
二、品读复杂心理,再识善良品格
1.老师:同学们自由读八至十一段,用横线画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第一处: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关注两个否定词,构成了双重否定句,起强调的作用:嗯,非这样做不可的重要性)
请一位同学来示范读。

(评:老师听到了你在关键字上的重读)第二处: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第三处:“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师:哪个词语体现了桑娜此刻矛盾、复杂的内心活动?
生:忐忑不安。

(板书)
师:由字形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指:心神不定、极为不安。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托尔斯泰不仅仅用恰当的词语表现人物内心,他还用上了我们语文学习中最常用的标点符号来体现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呢。

我们一起由读感悟吧。

师:你的朗读情景再现了当时桑娜的复杂内心,谢谢你。

2.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既然桑娜觉得非收养邻居西蒙家的孩子不可,那导致她“忐忑不安”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桑娜这一举动使原本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

(评:你这个词语用得可真准确)
师总结:渔夫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桑娜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领养两个遗孤使这个原本贫寒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

3师:同学们,尽管夫妇俩从早到晚勤劳地工作,还只能___(勉强填饱肚子)_________________
尽管领养邻居家的两个孩子会使原本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但是____(觉得非这样做不可)________
即使认定这样做丈夫一定会揍她的,她也觉得___(揍我一顿也好)_________________
4.师:啊,多么矛盾挣扎的内心世界啊。

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感受桑
娜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全班齐读)
5.师:即使可能面临着丈夫的不理解甚至是挨揍的风险,桑娜心里仍然没有放弃“非这样做不可”的念头,同学们,此刻在你的心里,浮现出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形象?
预设:不忍心看着邻居家孩子死去;或因为桑娜这个穷人身上具有善良的美好品质。

(板书:善良)
三、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
1.师:在妻子忐忑而焦急的等待中,渔夫终于回来了。

请同学们默读12—20自然段。

边读边划线,渔夫出海一天捕鱼的收获?
预设:“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还好,总算活着回来了。


3.师:你从画横线的句子能感受到渔夫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
预设:沮丧(板书)
师:沮丧之余渔夫却感叹“还好,总算活着回来了。

”能体会到渔夫怎样的生活态度?
预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面对沮丧、一无所获的丈夫,桑娜此刻内心可能更加忐忑不安。

两个人一阵沉默,请同学动动笔,揣摩桑娜此刻正在想什么?并用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PPT出示)
“是啊,是啊。

”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不断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聚焦渔夫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1.师:不仅桑娜作出收养的决定不容易,渔夫的内心也是经历过复杂斗争的,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21—27自然段,同桌之间展开合作讨论,重点关注渔夫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渔夫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预设:“严肃忧虑—叫桑娜把孩子抱过来—担心桑娜不愿意”
3.师:瞧,作家短短数语就将渔夫内心变化的过程呈现了出来。

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师:老师关注到同学们在
生:“得”感受到了渔夫坚决的态度;
“熬”体现了渔夫家里生活的艰苦、贫穷;
(体现了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师:即使出海捕鱼的工作再危险、生活中的负担再沉重,渔夫也相信“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他抱着一种乐观和坚忍的态度去帮助他人。

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我感受到了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我感受到了渔夫乐观豁达的处事态度;
4.师:桑娜和渔夫美好的品质触动着我们的心弦,现在让我们收回心绪,回到那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师:此刻,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了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而桑娜轻轻拉开了帐子,
自己五个孩子和西蒙的孩子正并排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不哭不闹,安然入睡,昏暗的煤油灯照亮了孩子熟睡的脸庞。

此刻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感受到了正是因为渔夫和桑娜的善良和勤劳,才使得孩子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五、升华中心思想,拓宽课外阅读眼界
1.师:同学们,学完了全文,我们再读课题《穷人》,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我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穷,虽然渔夫和桑娜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但是他们精神上非常富有,他们爱自己的孩子,还善良地抚养了邻居家的孩子,他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证实了他们精神上的富有。

师小结:桑娜和渔夫正是物质上的穷人,精神上的富人。

正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尽管贫穷却感到满足的人是富有的,而且是非常的富有。

”他们用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抚养孤儿的高尚品质影响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师:另一位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有一句闻名中外的心理活动描写: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短短的一句话,捕鱼老人坚强、刚毅的硬汉形象跃然纸上。

而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用同样细腻的心理活动塑造出了安娜*卡列宁娜、列文等一系列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

接下来通过几个经典的人物描写的片段,同学们来回顾或认识片段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人物的形象。

师:我们要将本单元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通过多
种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形象,更饱满。

六、回扣故事结尾,学生延伸想象
师:文章写到桑娜和渔夫收养孩子后,便戛然而止,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你希望他们有什么样的结局?托尔斯泰把创作的笔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展开想象,在课后续写《穷人》的故事。

本堂课到此结束,同学们,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