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一、选择题:1、全民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全民所有制的建立,产生了全社会劳动者对于生产资料的平等的所有关系和共同利益,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条件。
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一是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是改革小私有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1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16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
4、公有制占主体条件下的其他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223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40:——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具备[商品经济的两个基本前提(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两个重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整个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6、厂商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260:行为目标:是利益的最大化。
行为选择:7、短期的生产组织行为:262——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要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分:不变要素投入(厂房、设备)可变要素投入(劳动力和原材料)——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把数量相等的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最初产量会增加,但该生产要素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则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甚至成为负数。
——边际递减规律的存在~~制约边际产量的变化~~制约总产量的变化。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也递增。
边产转向递减—总产递增速度放慢。
边产递减为零---L28——金融,即货币资金的融通,称。
(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金融市场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资金供求主体、金融工具(使金融市场得以实现的各种具体手段,如存单、债券等)、金融中介(媒介资金供求的专门组织和个人)。
9、证券市场:指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1)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将证券首次销售给投资者的市场;(2)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买卖已发行的证券的市场(包括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场外交易市场)284——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两大类。
--债券,是债务人开给债权人的债务证书,持有人可以凭借此证书在债务期满时向发行人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
政府债券的特点:国家担保,安全可靠,流动性高,但是利率低。
企业债券:企业发行的,特点是风险高,但是其收益率高。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权益证书,是投资者投资并据以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股票可以转让,但是不能退股。
10、房地产市场:290——房地产的交换对象是房屋。
——房地产市场是指房地产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房产、地产两个市场,是二者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
——房产市场:房屋可以分为住宅、生产经营用房和非生产经营用房。
我国目前房产市场的经营对象主要是写字楼和住宅。
——地产市场:是指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和转让的市场。
——土地市场上是土地使用权的流通,而没有土地所有权的让渡,同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也是有期限的。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组织形式有六种:一是,土地一级市场。
有政府采用公开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拍卖。
二是,房地产开发市场。
是指房地产经营者为了获取可交换的房地产商品而从事的各种开发活动的总和。
主要包括资金筹措和建筑施工。
三是,房地产交易市场。
四是,商品销售市场。
有两种方式:房屋产权买卖和房屋使用权转让。
五是,房地产金融市场。
采用租赁、抵押、典当等融资性交易活动。
六是,涉外房地产市场。
有三种形式:把我方开发的工业厂房、民用设施租给或者卖给外商使用;先与外商商定投资建设项目,以项目带动房地产开发;将土地租给外商开,开发。
——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是供需结构不适,商品房价格偏高,购买力不足,经济适用房供应不足。
二是基础设施不配置,如住宅小区通邮、通煤气、有中小学、托儿所等。
三是房地产市场欺诈行为盛行,使消费者想买又不敢买。
11、竞争机制的含义及其作用。
——含义:竞争机制反映的是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作用:竞争机制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991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11——初次分配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为物质生产部门直接服务的部门——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和为物质生产部门直接服务的劳务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之后又在全社会范围内所做的分配。
——国有企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以税金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以企业留利的形式留归企业的收入,用于发展生产,兴办集体福利和对职工进行奖励;以工资、奖金的形式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城镇集体企业形成四部分收入:以税金的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纯收入;以合作事业基金的形式上缴给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本企业,由企业自行支配;以工资、奖金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形成四部分收入:以农业税(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屠宰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纯收入;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提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集体福利;以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村政权组织,用于行政管理开支;剩余部分成为承包户的收入。
——个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形成二部分收入:税金;自己收入。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私营企业形成三部分收入:税金;工资;企业主利润(一部分为管理劳动收入,一部分为剥削收入)。
--三资企业形成四部分收入:税金;工资、留给企业的利润;按注册比例分给国外投资者的资本收入。
--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基金和劳动者个人收入。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原则演变:十四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十七大,初次分配、再分配都要重公平。
1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客观物质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未消失,劳动还存在这重大差别,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这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1914、所有制性质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了个人收入分配的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生产资料柜劳动者共同所有,决定了个人收入分配采取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
31915、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全名所有制经济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主要采取工资的形式,辅以奖金和各种津贴;农业集体经济中主要采取联产承包计酬的形式。
32316、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1)按劳分配(2)按经营风险分配(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4)直接的劳动收入分配(5)按资历分配(6)按人头分配(7)来自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的个人收入分配。
32517、社会保险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用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建立专门基金,对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失业带来收入减少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基本特征: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
34118、宏观调控的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35719、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以及各经济地区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组织机构、技术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结构等。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一是要把农业放在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
三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5420、宏观经济政策体系:(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收入政策(4)产业政策36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收入和支出政策组成。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财政调节手段主要是财政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等。
财政政策可分为平衡性财政政策(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国家在运用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一是不同的正常措施会遇到不同阶层和集团的反对,甚至会引起政治动荡。
如泰国政变。
二是有些措施执行起来容易,但是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
如经济衰退期间的减税政策等。
三是任何财政政策都有一个时间差,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效的。
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从2010年4月18日“国十条”出炉,到今天房价依然没有下降)。
四是整个财政政策的实施要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如中国2004年9月21日通过的遗产税的征收问题。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的货币供应和货币组织管理政策。
它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构成。
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币值和发展经济。
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政府采用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以保障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有三种货币政策可供选择:均衡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国的收入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并实施工资增长的指导方针,使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不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避免工资增长过快或增长不足。
二是调节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
三是建立社会收入保障制度。
包括规定最低收入标准、制定社会劳动保险和救济制度。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
实施产业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有选择地在税收、财政拨款、信贷、投资等方面对不同产业给予优惠或者限制。
消费税:现行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主要包括:烟,酒及酒精,鞭炮,焰火,化妆品,成品油,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等二、名词解释:1、资源配置方式:是指为使经济运行最优和最适度的状态而对资源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地区、部门、企业之间、各种用途之间进行配置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