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检验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适用范围: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应验证,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组分变更、原检验方法进行修订时,检验方法应进行再验证。
责任者:化验室、研究开发实验室
内容:
1.验证项目药品检验方法包括化学检验、生物测定和仪器分析三种。
验证项目应包括:
鉴别试验;
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
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降解产物、防腐剂等)测定;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溶出度释放度检查中溶出量的测试方法。
2.一般步骤
2.1方案的起草及审批
通常由研究开发实验室提出,检验实验室会签,根据产品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和操作步骤,并经有关领导审批方可实施。
2.2仪器的确认验证过程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均应校验,对于新的大型
精密仪器应进行确认,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可靠。
大型精密仪器应制定确认方案,经安装确认、运行确认符合要求,有关领导批准确认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2.3适用性试验适用性试验内容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选择性试验、检测限等。
2.3.1准确度试验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测量值与真值愈接近,测量值的误差愈小,测量就愈准确。
在准确度试验中可用对照试验、回收试验和空白试验三种方法。
准确度通常用回收率表示。
原料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一般用已知含量的对照品或标准品作样品,以所用的方法对它进行定量测定,从分析结果与标准样品或纯净物的含量差值就可知道误差。
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一般用已知含量的原料和处方中相应的辅料按比例模拟配制成制剂进行测定。
杂质定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一般用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应能明确证明单一杂质或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百分比。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如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各测定3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2.3.2精密度测定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某一成份进行多次测定,所测得值彼此符合的程度,所以也称重现性,测定值彼此愈接近,测量值的偏差愈小,测量就愈精密。
精密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2.3.3线性范围试验在检验过程中取样量或样品浓度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测定的结果也应随取样量或样品浓度成正比的变化,这样的检验方法才能达到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
取样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测得含量的结果也成正比的变化,这样的取样范围称之为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的测试通常精密配制一系列供试样品(至少5份)进行测定,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2.3.4选择性试验选择性系指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在,其它成分(如杂质、分解产物、辅料等)存在下能排除其影响,因此选择性也称专属性。
在鉴别试验中应能与可能存在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
不含被测成分的样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均应呈负反应
杂质检查中用色谱法或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标明各组分位置,色谱法中分离度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中用色谱法测定时,为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杂质分解产物或辅料的干扰,可在试样中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杂质能否得到分离,辅料有否干扰。
2.3.5检测限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常用的方法有目视法和信噪比法。
目视法:用已知浓度或已知量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如颜色变化、产生浊度等。
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2.4验证评价及批准适用性试验结束,应将试验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对检验方法作出正确评价,试验中的偏差应有适当解释,写出检验操作规程,最后经领导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