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物流的理解

国际物流的理解

国际物流的理解
摘要: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虽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企业物流发展滞后,物流人才短缺等问题。

发展我国的物流市场,应以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第三方物流,同时大力培养物流人才,以满足物流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国际;物流管理;贸易
一、我所学的国际物流
1、含义
狭义的国际物流:也叫国际贸易物流,是为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而进行的物流活动,即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以上国家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对物资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贸易或交流活动
2、特点
国际性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根本区别,跨越国家或地区、跨越海洋和
大陆复杂性
各国物流环境(物流基础设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相关法律、物流标准化、历史文化、人文风俗)存在较大的差异
高风险性
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运输方式的多样性国际多式联运
3、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生而出现的,并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随着国际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

国际物流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国际物流的高效有序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提出新的要求。

二、王任祥教授的国际物流观点
1、特点
国际物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国的物流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除了由于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既定的物流基础设施各不相同外,各国文化历史、风俗人文以及政府管理物流的通用法律等物理环境的差异尤其突出,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

2、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

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
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

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

3、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
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都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国际物流的总目标就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接轨”;而在国际物流活动中,为实现物流合理化,必须按照国际商务交易活动的要求来开展国际物流活动。

并且,不仅要求降低物流费用,而且要考虑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提高销售竞争能
力和扩大销售效益,即提高国际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而不仅仅是提高局部效益。

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是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和转移,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的物的流通。

三、国际物流的形式
1.从国内物流的形式看国际物流的形式
(1)工厂企业通过出口部门,向进口国出口产品。

(2)商业公司等出口部门,在进口国设置分公司或其他驻外机构,进行销售活动。

(3)工厂企业与进口部门直接交易,组织物资出口。

(4)工厂企业在进口国设置驻外机构,将商品部件出口,在进口国内组装。

(5)工厂企业在进口国设立工厂,其原材料基本在进口国内解决,少部分从出口国输入。

(6)国际物流公司专业运营,即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专业化服务,使企业得以集中其核心竞争力。

2.从物资输送方式看国际物流的形式
(1)陆运物流。

陆地相邻国家,通常采取陆路运送货物的方式,运输工具主要有火车和卡车等。

(2)海运物流。

国际物流大部分的货物是通过海上运送完成的,运输工具主要是各种船舶。

(3)空运物流。

贵重和数量少的货物,为了争取时效,往往采用专门的运输机和普通客机搭乘方式完成航空运货任务。

(4)管道物流。

这是借助高压气泵的压力将管道内的货物输送到目的地的一种运输方式。

管道输送的介质已由常见的石油,天然气延伸到煤炭、铁矿石等。

(5)多式联运物流。

即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
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6)邮政物流。

即以邮购包裹的方式对数量不多的国际货物采用的输送手段。

其具体运输方式不定,但主要以航空、陆路运输为主。

参考文献:
[1]王任祥主编《国际物流》
[2]张余华主编《现代物流管理》第二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