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_课件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二、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新课导入 洪灾、旱灾、蝗灾并称为中国三大自然灾害。翻开一卷 卷史书,上面所记载的一则则“蝗灾”令人触目惊心。在公 元 1000 年之前,我国有资料记载的蝗灾就不下 20 起。 在 1900 年之后,我国也多次发生蝗灾。根据资料记载, 1944 年,河北、河南、山西三省 129 个县发生蝗灾,受灾面 积 5 900 万亩。最后一次我国发生的大蝗灾是在 1985 年。这 年全国发生夏秋蝗面积共计 514 万亩。天津北大港水库脱水, 秋蝗灾发生,将天津境内 10 余万亩芦苇吃光,周围几百亩玉 米被吃成光秆。
【解析】 第(1)题,表中所列地区都位于环太平洋地 区,在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内。第(2)题,环太平洋沿岸 自然灾害带正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地带,与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吻合,多火山、地震灾害。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 又位于海陆交接处,受海洋影响大,多台风、风暴潮等灾 害。
【答案】 (1)环太平洋沿岸 (2)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地带,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 带吻合,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位于海陆交接处,多海 啸、风暴潮等水文灾害和台风等气象灾害。
1.风暴潮就是海啸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风暴潮和海啸在灾害景观和灾情上虽 有相同之处,但它们的成因却不同。风暴潮和海啸都是海岸 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瞬间形成滔天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 摧毁堤防,涌入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风暴潮的诱 因是强烈大风,而海啸则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 坡、塌陷等活动激发的海洋巨浪。
[图表应用] 北纬20°~50°之间环球自然灾害带内山地地质灾害严 重的原因是( ) A.多高山积雪冰川 B.植被稀疏,地面以荒漠为主 C.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 D.水旱灾害频繁 【解析】 北纬20°~50°之间环球自然灾害带内地势 起伏较大,板块活动剧烈,导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严重。 【答案】 C
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一、生物灾害
1.虫害 (1)概念:指 害虫 造成的灾害。
(2)常见害虫
农作物害虫: 蝗虫 、黏虫、水稻螟虫、
棉铃虫 等,其中 蝗虫 的危害最大
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 天牛 等
2.鼠害 (1)类型:野栖鼠和 家栖鼠 。 (2)危害 ①影响农业生产:危害植物的根系 ,造成农作物 减产 、 森林和 草场 破坏。 ②危及人类:传播 疾病 ,危害人体健康。
板块交界处 →多火山、 地震→多海 啸;热带、 副热带海域 →台风→风 暴潮
人口集中、 经济发达 地区
灾害带 位置
北纬 20° N~ (20°~ 50° N的 50°) 一条环球 环球灾 自然灾害 害带 带
形成原因
主要自然灾
害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 理背景
地泥质水干风灾震旱石灾、沙害、、流害台等滑低等,风气地洪、象坡温、、不边害热风地地地同缘近带→势形地气热海高复质→风候带洋差杂灾暴水带、大害潮旱→→的副,;灾 台 山
【答案】 (1)B (2)C
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问题导思】 1.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害虫是哪一种? 【提示】 蝗虫。 2.导致虫害和鼠害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适宜的气候,天敌减少等。 3.为什么环太平洋灾害带上的灾害损失严重? 【提示】 带内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人口集 中,经济发达。
2.有关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80%~90%的海啸发生在大西洋 B.海啸发生时迅速以水平的形式传播出来 C.海啸到达岸边形成巨大的“水墙”,破坏力巨大 D.印度洋沿岩国家不受海啸危害 【解析】 海啸发生时,海水迅速以波动形式传播出 来,到达岸边形成巨大的“水墙”。世界上80%~90%的海 啸发生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也时常受到海啸的危害。 【答案】 C
位于中低 纬度地带, 人口稠密, 经济密度 大
农作物虫害的原因分析 农作物虫害的成因主要是由气象、农作物及虫害天敌三 个方面因素决定的。 气作用于害虫本身,还作用于其他环境因素(如天敌), 从而有利于或抑制虫害增殖,它是决定虫害能否爆发成灾的 重要因素。例如,洪涝以后的水位降落和干旱,会出现大量 适于蝗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容易引发蝗虫灾害;湿 度大,有利于黏虫的生存繁殖;低温是蚜虫成灾的重要因素。
(1)上述地区地震集中发生在________自然灾害带。 (2)该自然灾害带集中了全球75%的火山、80%以上的地 震、2/3的台风和海啸以及风暴潮等灾害。分析该自然灾害 带灾害集中的主要原因。
【思路点拨】 根据地震发生的地点判断所属灾害带, 根据该灾害带所处的板块位置和海域位置分析灾害集中的原 因。
3.海啸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提示】 大部分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此外还有 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等。
1.风暴潮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热带气旋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的比较
成因类型
热带气旋 (台风) 风暴潮
温带气旋 风暴潮
特点 来势猛,速 度快,强度 大,破坏力 强
增水过程相 对平缓
分布地区
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 洋沿岸地区,中国、孟加拉 国、美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 危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
教材思考 【答案】 亚洲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最重,大洋洲自然 灾害造成的损失最轻。因为亚洲人口密度大,大洋洲人口密 度小,同样强度的自然灾害,给亚洲带来的损失更大。
1.下列有关热带气旋(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增长过程缓慢 B.主要影响高纬地区 C.主要侵袭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区 D.强度较小,破坏力不强 【解析】 台风风暴潮发生地区和台风的影响一致,来 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答案】 C
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冲击摧毁沿海 堤岸 、码头等,还伴随 风暴潮,沉损沿岸船只,使 水产养殖 受损、农作物被淹 和土地大面积 盐渍化 。
2.风暴潮 (1)定义:由强烈 大气扰动 引起海面异常 升高或降低 , 使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偏离平常 潮位 的现象。
(2)分类热温带带气气旋旋风暴风潮暴,潮又称 台风 风暴潮 (3)主要影响地区: 太平洋 、印度洋、西北 大西洋 沿 岸地区。 中国 、孟加拉国、美国是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 三个国家。 3.海啸 (1)定义:由 海底地震 、火山爆发或 水下塌陷 和滑坡 等引起的巨浪。 (2)主要影响地区: 太平洋 、印度洋沿岸国家。
压线分布图。
【 解 析】 第 (1)题 ,图 中 显 示,乙地位于低压的 东 侧,根据气流运动规律,此处吹偏东风,从海洋吹向海岸即 “向岸风”。加上该地处于海湾,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和危 害。第(2)题,风暴潮的危害主要是由大风和巨浪导致海水涌 向陆地引起的,所以修筑沿海堤坝是抵御风暴潮的重要措 施。完善预警系统只能做到“早知道”,本身没有“抵御” 作用;围海造田不能抵御风暴潮;建防护林降低登陆后的风 速,对海上风速影响较小,阻止不了海水涌向陆地。
①热带气旋 ②副热带高压 ③温带气旋 ④极地大陆 气团 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 ⑥极地高气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2)简析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 季节的不同。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蝗虫从出土到死亡,只能活两个月,但它迅速 发育,旱涝之后蝗虫最容易孳生。飞蝗过后,大地被洗劫一 空。这就是蝗灾。2012年9月,甘肃民乐县10个乡镇发生蝗 灾,危害草原面积达52万亩,严重危害面积达32.6万亩。 材料二 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 统称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 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一方面会带来新的灾害源,另一方面 又可“放大”或“缩小”灾情。由于我国沿海地区还将是我 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国的自然灾害有向沿海迁移的趋 势。
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灾害带:主要灾害有 火山 、 地震 、台风、 海啸 、风暴潮等。 2.北纬(20°~50°)环球灾害带:主要灾害有地震 、风暴 潮、热带气旋、地质灾害 、冻融灾害、雹灾、 洪灾、旱灾、 风灾、冻害等。
2.北纬环球灾害带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位于板块的交界处的地区,多火山、地 震。(2)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严重。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1)据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 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
【思路点拨】 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阅读海平面等
(1)~(2)题。
时间
地点
2013年2月9日
哥伦比亚 (1.1°N,77.4°W)
2013年2月8日
圣克鲁斯群岛 (11.0°S,166.0°E)
2013年1月5日
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域 (55.3°N,134.7°W)
2013年2月25日
日本本州岛 (36.9°N,139.4°E)
震级(里氏) 7.0 7.2 7.8 6.0
海洋灾害 【问题导思】 1.海洋灾害会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 可以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 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 2.美国墨西哥湾和我国渤海湾的风暴潮有何不同? 【提示】 墨西哥湾发生的风暴潮为热带气旋风暴潮,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渤海湾发生的风暴潮 为温带气旋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1)根据材料一,得出蝗灾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根 据 材 料 二,简 答我国自然灾害向沿海迁移的 原 因。 【解析】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 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 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答案】 (1)严重、爆发力强 (2)人类活动一方面会加剧海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将 给沿海地区带来新灾害源;另一方面密集的人口与发达的经 济又放大了灾害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