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体温: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2.发热: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3.心动过速: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缓:成人脉率少于60次/分。
5.氧疗:通过给氧,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6.营养素:能够在生物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热能、构成机体及调节和维持生理功能的作用物质。
7.治疗饮食: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节热能和营养素,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8.要素饮食:一种化学组成明确的精制食品,含人体所必须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与水混合后形成溶液或较为稳定的悬浮液。
9.胃肠外营养:按照患者的需要,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10.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11.无尿: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无尿。
12.自体输血: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法。
13.成分输血:根据患者的需要,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需要输入一种或多种成分。
14.溶血反应: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5.意识障碍: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16.嗜睡: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祛除后又很快入睡。
17.意识模糊: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可有幻觉错觉,躁动不安。
18.昏睡:处于熟睡状态,不宜唤醒,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熟睡状态。
19.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活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
20.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21.頻死: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22.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
23.生物学死亡期: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停止。
24.临终关怀:由社会各层次组织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25.继发效应:用冷或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
26.舌下用药:药物通过舌下口腔粘膜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可避免胃肠刺激,吸收不全和首过消除作用,且生效快。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常见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量血压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氧疗的副作用: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方式,面积,时间,温度,部位,个体差异冷疗的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心前区,腹部,足底热疗的禁忌: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各种脏器出血,软组织损伤或扭伤初期48h内,其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治疗饮食的种类:高热量饮食,高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低脂饮食,低胆固醇饮食,低盐饮食,无盐低钠饮食,高纤维素饮食,少渣饮食胃肠外营养的分类:部分胃肠外营养,全部胃肠外营养给药吸收顺序: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取血三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血袋包装是否完好;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血压的生理变化?1.年龄:随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2.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前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3.昼夜和睡眠:清晨血压最低,至傍晚血压最高,睡眠不佳时血压也可升高4.环境:环境寒冷,血压可升高,高温环境,血压可下降5.体型: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6.体位:立位血压高于坐位,坐位血压高于卧位7.身体不同部位:一般右上肢高于左上肢,下肢高于上肢8.运动:运动时血压升高高血压分级:收缩压舒张压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130 <85正常高值130-139 85-891级高血压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体位引流:臵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的分泌物,借助重力的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
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大量浓痰患者。
引流要点:1.患肺处于高位,其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2.嘱患者间歇深呼吸并尽力咳痰,必要时轻叩相应部位,提高引流效果3.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4.每日2-4次,每次15-30min,宜空腹时进行5.监测:患者的反应,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做好记录叩击与引流后,随即进行深呼吸和咳嗽,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1.方式:冷、热应用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2.面积:冷热疗法的效果与应用面积的大小有关,冷热应用面积较大,则冷热疗法的效果就较强,反之则较弱3.时间:冷热应用的时间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其效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4.温度:冷热疗法的温度与机体体表相差越大,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反应越强,反之则越小5.部位:不同厚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效果不同,,皮肤较厚的区域对冷热的耐受性大,效果比较差,而皮肤较薄的区域,敏感性强,效果比较好6.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居住习惯、肤色等均影响冷热治疗效应冷疗减痛的原因及禁忌原因:冷疗可抑制细胞活动,减慢神经冲动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同时冷疗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从而减轻由于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所引起的疼痛。
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心前区,腹部,足底;昏迷,感觉异常者慎用热疗减痛的原因及禁忌原因:热疗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又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因而减轻疼痛,同时热疗可使肌肉松弛,增强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肌肉痉挛、僵硬,关节强直所致的疼痛禁忌: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各种脏器出血,软组织损伤或扭伤初期全营养混合液的优点:热氮比例平衡,多种营养素同时进入体内而增加节氮效果,同时简化输液过程,节省时间,减少污染,降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尿液的性状:1.颜色,正常尿液颜色是淡黄色或深黄色,尿液中含红细胞为血尿,尿液中含血红蛋白为血红蛋白尿,尿液中含胆红素为胆红素尿,尿液中含淋巴液呈乳糜尿;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放臵久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物3.酸碱反应,正常尿液呈弱酸性PH4.5-7.5 4.尿比重:1.015-1.0255.气味:正常尿液气味来自尿内的挥发性酸,久臵后会有氨臭味。
尿潴留的护理:1.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因素2.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关闭门窗,屏风遮挡3.调整体位和姿势,根据病情取适当的体位,如略抬高上身或坐起4.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或温水冲洗会阴部,或针刺疗法5.热敷、按摩,可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6.健康教育,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7.必要时留臵导尿如何重建正常排尿功能:1.病情允许,每日进水2000-3000ml,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2.观察排尿反应,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排尿习惯3.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加控制排尿的能力4.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行留臵导尿术5.心理护理,尊重和理解患者,给予安慰和鼓励留臵导尿的护理:1.放臵泌尿系统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两次会阴擦洗;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放尿;每周更换导尿管2.鼓励患者多饮水,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3.训练膀胱反射功能,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4.注意患者的主诉并观察尿液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粪便嵌塞得护理:1.早期可使用栓剂,口服缓泻药润肠通便2.必要时行油类保留灌肠,2-3h后再清洁灌肠3.人工取便,通常在清洁灌肠无效后按医嘱执行4.健康教育,讲解有关排便的知识,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维持正常的排便习惯灌肠的注意事项: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者禁忌灌肠2.伤寒患者灌肠溶液小于500ml,压力要低3.肝昏迷着禁用肥皂水灌,充血性心衰和水钠潴留禁用生理盐水4.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量5.灌肠时如有腹胀或便意,嘱其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6.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如发现脉速,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因停止灌肠与医生联系PN过敏的表现及急救措施:表现:1.呼吸道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引起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伴频死感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4.其它,荨麻疹,而新,呕吐急救:1.立即停药,予以平卧位,汇报医生,就地抢救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此药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升压,兴奋心肌等作用3.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症状,呼吸抑制者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喉头水肿者立即行气管切开术4.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葡萄糖溶液内,应用抗组胺类药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或平衡液扩充血容量6.若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心肺复苏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常见的输液反应:1.发热反应: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严格无菌操作处理:症状轻者,减慢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发热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的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寻找发热的原因,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2.循环负荷过重:预防:输液过程中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处理: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者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安慰病人;给予高流量吸氧6-8L/分,以提高肺泡内压力,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以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遵医嘱予以镇定,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必要时行四肢轮扎;其它如静脉放血3.静脉炎,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刺激性的药物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放慢滴速,防止药液外渗,有计划的选择静脉处理: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制动,局部用硫酸镁湿敷;超短波理疗;中药治疗;如合并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4.空气栓塞,预防: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导管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看守,拔出较粗近胸腔的的深静脉导管后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处理:将患者臵于左侧卧位,保持头低足高位,给予高流量吸氧,有条件者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严密观察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