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护护理学重点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过程。
继发效应:有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所产生的与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措施。
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驰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4h体温差在2.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要素饮食:又称元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制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易于吸收的营养成分,包括游离氨基酸、单糖,主要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
多尿:指24h尿量超过2500ml。
1、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溶液温度一般为 39-41℃,降温时为 28-32℃,中暑是为 4℃。
2、口腔护理时如为真菌感染,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如为厌氧菌感染,应用(甲硝唑)溶液。
3、“四定”:定血压计,定体位,定部位,定时间。
4、压疮按其皮肤损伤程度可分为:瘀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和溃疡期。
5、医护人员工作时的四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6、每次鼻饲时鼻饲量不应超过 200ml,时隔时间不少于2h,鼻饲液温度为38℃--40℃。
7、常用的化学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法、擦试法、喷雾法、熏蒸法。
8、臀大肌注射联线法是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为注射部位。
9、给氧时“四防”:防火,防热,防震、防油。
10、感染链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11、紫外线消毒空气时有效距离为<=2m,消毒物品表明有效距离为25-60cm。
一、热疗应用中有哪些禁忌?
答:1、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
3、软组织损伤48h内。
4、细菌性结膜炎。
5、出血性疾病。
6、感觉功能损伤、意识不清的病人慎用。
二、冷疗应用中有哪些禁忌?
答:1、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
3、对冷过敏、心脏病及体质虚弱者均应慎用冷疗。
4、冷疗的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易引起冻伤。
八、简述常见的输血反应。
答: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静脉炎。
5、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a、肺水肿,
b、出血倾向,
c、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6、空气栓塞。
7、传播疾病。
三、如何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内?
答:1、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回抽,抽出胃液既可证实胃管在胃内。
2、置听诊器于病人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同时在胃部听到气
过水声,即表示已插入胃内。
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四、煮沸消毒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答: 1、煮沸消毒前,物品必须刷洗干净,空腔导管内预先灌水。
2、玻璃类物品用纱布包裹,应在冷水或温水时放入,水沸后计时10-15min。
3、橡胶类物品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消毒时间为5min。
4、器械的轴节及容器的盖要打开,大小、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
5、如煮沸途中加入物品,则在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
6、高山地区气压低、沸点低,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海拔每增高300m,延长消毒时间
2min。
五、简述安全给药的原则。
答:1、根据医嘱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2)、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3)、检查药物的质量,以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并且没有变质。
3、及时用药,做到五个准确。
4、加强用药后的观察和记录。
六、无菌操作技术的原则有哪些?
答:1、环境清洁宽敞。
2、工作人员着装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3、物品管理有序。
4、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
5、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七、简述注射原则。
答: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6、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7、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8、注射前排尽空气。
9、注药前检查回血。
10、减轻病人疼痛的注射技术。
九、怎样判断青霉素过敏试验的结果?
答:1、阴性:大小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
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
2、阳性:可见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出现伪足、有痒感。
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等不适,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十、简述青霉素过敏性反应发生时的临床表现。
答:1、过敏性休克。
(1)、呼吸道阻塞症状,(2)、循环衰竭症状,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皮肤过敏症状。
2、血清病样反应。
3、各器官和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2)、呼吸道过敏反应,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
(一)、溶血反应。
依据:……。
原因:1、输入异型血。
2、输入变质血。
3、血中加入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pH的药物。
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道,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2、给予氧气吸入。
3、遵医嘱给药。
4、密切观察病人生病体征
与尿量变化,并作好记录。
5、必要时进行换血疗法,除去循环血中不合的红细胞及有害物质
与抗原体复合物。
(二)、急性肺水肿。
安置半坐卧位。
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2、病情允许可以让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
减轻心脏负担。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6、作好心理护理,安慰病人,以解除其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