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威海教学设计

哈工大威海教学设计

2
有关教材分析
本教材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初步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
本教材在总体布局上,突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新教材把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不仅在绪论中着重地加以论述,而且把它作为一条主线贯通到全书各章之中。新教材深入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论述了公共生活及其道德规范要求,有重点地阐述了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强调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法律素养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关于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思想。
2、参考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黄蓉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版
《思想道德修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钱焕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版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在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帮助大学生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以本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5
•第四讲: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思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
•第五讲: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年学生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坚定的爱国者,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4
•第三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讨论教学,组织学生发言
思考: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态度和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履行对祖国、对社会的崇高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突出对学生实际行为的引导,做到知行统一。
2采取专题教育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形成了稳定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身教与言教结合,积极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4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5逐步展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形式与内容
哈工大(威海)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授课对象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0级本科生
总学时

1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专著,并写读书笔记;
2、要求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研报告;
3、结合每次课的实际讲授的内容布置思考题。
4、结合视频资料分小组进行专题讨论。
5
成绩获得方法
该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社会实践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平时的考勤、作业、课堂发言、讨论等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社会实践占20%,由参加实践活动和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组成;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重在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解、运用基本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折合70分入册。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思考: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理想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
3
•第二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和社会实践
思考: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6
内容体系
顺序
教学内容
讲授方法
课后作业
教学目的
1
•绪论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思考:
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促使其认识到其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过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2
•第一讲: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此外,本教材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起来,既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又入情入理地分析回答大学生在成才、立志、恋爱、交友、就业、做人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文风简洁明快,时代感强,因此受到了一线教师和大学生的欢迎。
1、使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部统编教材,罗国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
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
思考: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了解公共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秩序的模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