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墙柱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6、墙体洞口钢筋补强
专业开洞如在连梁部位和墙体上时,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或本工程所选用图集的要求进行补强,且所附加钢筋面积不应小于所断的水平筋及竖筋的面积。地下室墙后浇带根据《结构总说明》
参加单位及人员
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签字)
技术交底
中图示的要求进行附加钢筋的邦扎。
7、墙体保护层安装
地下室外墙外面保护层为50mm、柱保护层为30mm且大于最大受力钢筋的直径、地下室外墙内面和水池背水面墙体保护层为25mm、剪力墙内墙保护层为25mm且大于最大受力钢筋的直径,室内水池内墙内侧为30mm,室外水池墙与水、土接触为30mm,且与污水接触为35mm。柱和地下室外墙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保护层内配置Φ4@150(双向)防裂钢筋。
参加单位及人员
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签字)时,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级别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7.3一般项目
1、钢筋连接
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搭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的10%,且不小于3件;对于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小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本工程墙体保护层采用成品硬塑料卡,墙体和暗柱保护层硬塑料卡子间距为800×800mm呈梅花形布置。不同的部位采用保护层和钢筋直径不同的成品塑料保护层,安装完毕,检查人员根据部位的不同逐部位检查,完全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8、电盒预留预埋
各种机电预埋管和线盒在埋设时为了防止位置偏移,在预埋线盒时用4根附加钢筋箍起来,再与主筋绑扎牢固。限位筋紧贴线盒,与主筋用粗铁丝绑扎,不允许点焊主筋。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参加单位及人员
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签字)
技术交底
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的10%,且不小于3件;对于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小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的10%,且不小于3件;对于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小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2、钢筋安装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尺量检查
网眼尺寸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长
±10
尺量检查
宽、高
±5
受力钢筋
间距
±10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
其最大值
排距
±5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梁
±5
板、墙
±3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5、保护层设置
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根据设计要求为30mm且大于柱最大受力钢筋的直径。为了保证柱筋的
保护层厚度,采用在柱主筋外侧卡上塑料卡,塑料卡的厚度为柱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塑料卡保护层间距为1000mm。当柱截面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完后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6雨期施工措施
雨天为保证工人施工安全,严禁等高作业;
柱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或绑扎搭接,竖向钢筋接好后,在竖向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线。
4、绑扎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箍筋接头应沿柱竖向钢筋错开交错设置,并绑扎牢固。绑扣要向柱中心。
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柱上、下两端箍筋加密,加密区长度及箍筋的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绑扎完毕后,吊垂直调整柱子垂直度。对于焊接箍筋,采用90°弯折搭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移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水平标高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参加单位及人员
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签字)
技术交底
注: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1)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上表的规定。
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的10%,且不小于3件;对于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小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参加单位及人员
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签字)
技术交底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3、已对施工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4设计接头要求
1、墙、柱插筋
(1)外墙、内墙水平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形式。
(2)墙体竖向钢筋:16mm≤主筋直径≤25mm时采用电渣压力焊、主筋直径<16mm时采用绑扎。
2、墙体暗柱
普通砼墙柱:16mm≤主筋直径≤25mm时,采用电渣压力焊;主筋直径<16mm时采用绑扎。
2、柱钢筋
框架柱、暗柱、端柱钢筋弹柱子线→剔除砼表面的浮浆→按线检查柱钢筋位置→穿柱箍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或电渣压力焊接→画箍筋间距→按间距绑扎柱子箍筋→调整柱子垂直度
5.2施工操作要求
5.2.1墙钢筋绑扎
1、清理、调整预留搭接筋
弹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并将表面浮浆等杂物清理干净,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及出线,墙筋按1:6的坡度调整到位。绑扎时应以靠暗柱边第一根竖筋5cm作为起步筋开始依次向中间绑扎。
剪力墙柱约束加强区施工,水平钢筋间距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墙应逐点绑扎,在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扎拉筋,其拉筋间距、规格满足设计图纸要求,拉筋间距不大于600mm,成梅花形布置,拉钩应拉纵横钢筋交接处,并要绑扎牢固。拉筋两端均应折成135°弯钩。
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图集规定。
5)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2、本交底依据现行规范、施工手册、设计更改通知单;
3、相关人员应仔细阅读本交底,有问题及时提出,交底未尽事宜按相关规程操作;
2作业条件
1、砼已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允许在上面进行钢筋绑扎操作;
2、钢筋已进行复检合格,并进行报验,可以使用到工程中。
3施工准备
1、墙柱钢筋已制作完毕,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2、施工工人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5、门窗洞口连梁绑扎
暗柱钢筋绑扎完后,应在其上标明连梁的上下皮主筋标高(均要考虑保护层)。绑扎前要把连梁箍筋套入,最外侧箍筋应在暗柱内距暗柱边10Cm处绑扎。连梁绑扎时要在主筋下部架立Φ48钢管临时固定,待墙筋绑扎完方可拆除。连梁绑扎时要校正连梁两边暗柱的垂直度,只有暗柱垂直度符合要求之后,才能保证墙筋的垂直度、平整度。暗柱进行固定时,在暗柱上端两个方向用废钢筋与操作脚手架连接固定。
竖向、横向钢筋搭接位置设计未明确的,其接头错开间距满足《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设计图纸要求的相关规定。
水平钢筋一般要在墙体靠近端部搭接。在转角和门窗洞口边,均要绑扎到位、牢固。水平筋绑扎完必须拉线调整。剪力墙的水平筋在“丁”字节点及转角节点的绑扎和锚固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相关规定。水平起步筋距楼面距不大于5cm。
5.2.2柱钢筋绑扎
1、检查柱子钢筋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有位移的按1:6调整到位。当柱有变截面时,截面宽度之差与此处梁高b/a≤1/6时,柱竖筋可弯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