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剪力墙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

剪力墙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

剪力墙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
C 1.11 编号:
设置2至3个竖向梯子筋为宜。

梯子筋如代替墙体竖向钢筋,应大于墙体竖向钢筋一个规格,梯子筋中控制墙厚度的横档钢筋的长度比墙厚小2mm,端头用无齿锯锯平后刷防锈漆,根据不同墙厚画出梯子筋一览表。

竖向梯子筋做法
2.6 绑扎暗柱及门窗过梁钢筋
2.6.1 暗柱钢筋绑扎:绑扎暗柱钢筋时先在暗柱竖筋上根据箍筋间距划出箍筋位置线,起步筋距地30mm(在每一根墙体水平筋下面)。

将箍筋从上面套入暗柱,并按位置线顺序进行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相互错开。

暗柱钢筋绑扎应方正,箍筋应水平,弯钩平直段应相互平行。

2.6.2 门窗过梁钢筋绑扎: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划出标高线。

门窗洞口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绑扎过梁钢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过梁箍筋两端各进入暗柱一个,第一个过梁箍筋距暗柱边50mm,顶层过梁入支座全部锚固长度范围内均要加设箍筋,间距为150mm。

2.7 绑墙体水平钢筋
2.7.1 暗柱和过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可以进行墙体水平筋绑扎。

水平筋应绑在墙体竖向筋外侧,按竖向梯子筋的间距从下到上顺序进行绑扎,水平筋第一根起步筋距地应为50mm。

2.7.2 绑扎时将水平筋调整水平后,先与竖向梯子筋绑扎牢固,再与竖向立筋绑扎,注意将竖筋调整竖直。

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绑扣采用顺扣时应交错进行,确保钢筋网绑扎稳固,不发生位移。

2.7.3 绑扎时水平筋的搭接长度及错开距离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2.7.4 墙筋在端部、角部的锚固长度、锚固方向应符合要求:
2.7.4.1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端部锚固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

做成暗柱或加U形钢筋。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端部锚固
2.7.4.2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丁”字节点及转角节点的绑扎锚固
剪力墙在转角处绑扎锚固方法
2.7.4.3 剪力墙的连梁上下水平钢筋伸入墙内长度e‘不能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

2.7.4.4 剪力墙的连梁沿梁全长的箍筋构造要求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顶层连梁伸入墙体的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构造箍筋。

2.7.4.5 剪力墙洞口周围应绑扎补强钢筋,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7.4.6 剪力墙钢筋与外砖墙连接:先绑外墙,绑内墙钢筋时,先将外墙预留的φ6拉结筋理顺,然后再与内墙钢筋搭接绑牢,内墙水平筋间距及锚固按专项工程图纸施工。

2.8 设置拉钩和垫块
2.8.1 拉钩设置:双排钢筋在水平筋绑扎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间距设置拉钩,以固定双排钢筋的骨架间距。

拉钩呈梅花形设置,应卡在钢筋的十字交叉点上。

注意用扳手将拉钩弯钩角度调整到1350,并应注意拉钩设置后不应改变钢筋排距。

2.8.2 设置垫块:在墙体水平筋外侧应绑上塑料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垫块间距1m左右,梅花形布置。

注意钢筋保护层垫块不要绑在钢筋十字交叉点上。

2.8.3 双F卡:可采用双F卡代替拉钩和保护层垫块,还能起到支撑的作用。

支撑可
用φ10~φ14钢筋制作,支撑如顶模板,要按墙厚减2mm,用无齿锯锯平并刷防锈漆,间距1m左右,梅花形布置。

保护层用双F卡
2.9 设置墙体钢筋上口水平梯子筋
对绑扎完成的钢筋板墙进行调整,并在上口距混凝土面150mm处设置水平梯子筋,以控制竖向筋的位置和固定伸出筋的间距,水平梯子筋应与竖筋固定牢靠。

同时在模板上口加扁铁与水平梯子筋一起控制墙体竖向钢筋的位置。

2.10 墙体钢筋验收
对墙体钢筋进行自检。

对不到位处进行修整,并将墙角内杂物清理干净,报请工长和质检员验收。

三、质量标准
3.1 主控项目
3.1.1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1.2 纵向钢筋的接头位置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应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及相应机械连接标准的规定抽取钢筋接头试件作力学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1.3钢筋的锚固长度、锚固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弯钩朝向正确。

3.2 一般项目
3.2.1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3.2.2 钢筋网片和骨架绑扎缺口、松口数量不超过绑扣数量的5%,且不应集中。

3.2.3 钢筋的接头宜设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

箍筋加密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

3.2.4 钢筋及预埋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3.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