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
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几乎跟电影本身同时诞生的美国西部片,为电影历史贡献过最伟大的一些场面和最经典的一些人物形象。
一百多年来,它鼓舞了美国几代人的精神,每个国家都有大量观众为那些由对峙和传奇组成的电影而兴奋。
也许你会说发生在西部片中的那些事件和人物更像神话而不是现实,但谁会在乎呢?
一百多年过去了,大量的西部片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人们会一直记得这些著名西部片的名字:《大篷车》、《铁骑》、《关山飞渡》、《龙城风云》、《红河》、《荒野大镖客》、《搜索者》、《日落黄沙》、《苍白骑士》、《与狼共舞》、《未被饶恕》……
这种影片类型的题材一般比较简单:善良的美国白人移民到西部,
受到当地印第安人的威胁,英雄的牛仔或警长除暴安良,驱除了罪恶,维持了治安。
在人物设计上,西部片一般都善恶分明,或者是道德和正义的化身,或者就是罪恶的代表。
在自然景观方面,西部片特征明显:陡峭的山谷、大片的沙漠、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原;西部偏僻又安静的小镇、简陋的驿站、不起眼的酒馆、木头做的小屋、不大的警察所,这些都是西部片中最典型的自然和社会景观。
西部片诞生以来,经历了数次的大起大落,现在又一次进入了萎缩状态,很少有新的西部片问世。
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西部片中那些壮观的场景,那些英雄的身影,那些感人的时刻。
我们坚信,作为一个承载了那么多荣誉的片种,西部片必将再度崛起,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新德国电影"运动原来叫做"青年德国电影"运动。
这个运动发起于1962年春的奥勃毫森电影节,当时有26位"德国青年电影工作者联名发表了《奥勃毫森宣言》,宣称"旧电影已经灭亡。
我们寄希望于新电影"。
他们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电影语言。
"他们还宣告:"我们现在制作一种新的德国故事片,这种新影片需要自由。
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克服电影的商业性。
我们要违背一些观众的爱好,创造一种以形式到思想上都是新的电影"。
这番宣言被认为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正式纲领性文件,它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
新德国电影运动如同其他文艺运动一样,有其产生的社会的根源。
50年代的西德电影,可以说是经济繁荣,艺术上停滞的时期;
进入60年代却陷入了全国的危机,观众人数从50年代后期8亿以上的高峰,每年以10%的幅度跌落下来,影片产量和影院数目也随之下降。
到1966年,联邦德国仅产生了60部影片,还不及65年的一半。
究其原因,除了电视的冲击外,更主要的在于影片艺术质量低劣,1961年竟然无法从当年摄制的影片中评选出一部值得授于"最佳影片"或"最佳导演"的影片。
许多影评理论家撰文抨击联邦德国是没有电影的国家。
面对这种严峻局面,1962年西德的一批青年电影工作者拥亚历山大、克鲁格为首,在上述电影节中发表了《豪勃豪森宣言》,公然向旧电影开战,力求西德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尽快突破创新,从而振兴民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