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主题课程 发展核心素养

综合主题课程 发展核心素养

在综合主题课程中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摘要】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指出:“做有灵魂的教育,就是要给孩子指明生命发展的方向,帮助孩子寻找生命的意义。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贴近生命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生命的成长,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

学校的核心素养教育就更应该排除一切功利追求,切实以育人为最终目的。

作为义务教育的中学阶段,学生面对的升学压力较大,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更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发展,不可否认的缺失了其它能力的培养。

面对现状我们的教育该做些什么?我们学校该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为此我校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现实生活情景时,运用所学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为了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现综合课程育人目标,我校成立了以校委会、家长代表、老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围绕“立体育人”的目标,从学校文化及办学理念出发,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规划出学校独具特色的综合主题课程《魅力葫芦》。

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通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在培养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核心素养方面的成效已经日益显现,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6年我校被评为郑州市首批美育示范校;2017年我校被评为郑州市创客教育试点校;2018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主题课程;文化理解与传承;创新;沟通合作;生命教育;
【正文】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我校《魅力葫芦》综合主题课程是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自主开发的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

课程设计理念:扎根文化、艺术传承、学科融合、推陈出新、启迪人生、全员参与的课程理念,使孩子们在参与实践中综合素养得到发展。

开发原则:民族性、实践性、趣味性、艺术性、创造性、递进性、系统性。

该课程能够融合国家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紧跟时代步伐,更为主动、灵活、有效的培养广大师生的核心素养。

下面就我校在《魅力葫芦》综合主题课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研究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扎根文化沃土,源源不断的滋养和发展学生文化理解和传承素养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和灵魂。

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漂移。


我校“合文化”:倡导与天合、与己合、与人合、与世合、与史合,合出“一口人”,中国人,世界人,现代人,未来人。

学校以培养“包容、和谐、有创造力、追求真善美的青少年”为育人目标。

葫芦外形圆润、单纯、简洁、明快,蕴含包容精神,象征着和谐美满。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葫芦具有“福禄”的寓意吉祥,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且与文学、艺术、民俗、神话
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
密切。

又因葫芦与我校“合文
化”的“合”字颇有几分神似,被确定为学校吉祥物,成为学校校徽的主图案。

课程实施中学生对葫芦和学校文化充满好奇心,争先恐后的找到葫芦和“合文化”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练习项目以葫芦为载体,延伸到形式多样的葫芦艺术与创客文化,更是吸引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取得了丰富的有形成果。

其作品不乏诗文图画、名言警句、百家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如:葫芦烙画、葫芦彩绘、葫芦雕刻等。

典型案例:一次课程结束后,裴少迪一直迟迟不肯离开。

郑老师发现情况不对,问道:“裴少迪,你还有事么?”。

她低着头小声说:“我想拿走一个空白小葫芦”,紧接着解释道“我爷爷生病住院了,我想在葫芦上画个寿桃,再写上愿爷爷早日康复,健康长寿!”。

郑老师在感动的同时想到我们课程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掌握知识和技术,更是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做全人教育。

于是,郑老师答应了裴少迪的请求。

几天后她拿着精心完成的作品给郑老师看,请他帮忙修饰一下。

看着最终完成的作品说:“今天一放学我就把它送给爷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