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学习目的:
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
的审美情趣。
学习探究:
1、什么是临?什么是摹?
2、临和摹各有什么优点?怎样练习效果最好?知道“空临”吗?
3、“名家的书法都值得认真欣赏,值得欣赏的都拿来临摹。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4、颜体书法的特点:点画丰厚饱满,刚健雄厚,长撇、长捺、长竖之笔皆挺拔俊朗。
结字宽裕、外紧内松,上疏下密,具有豪迈之气。
结构阔大端正,整体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
严肃穆,有人称赞它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楷书作品主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行书《侄祭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用比较式鉴赏法:欣赏《兰亭序》和《祭侄稿》
1、祭侄稿欣赏
作品背景:《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
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
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书法创作,抒情是第一难事。
《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
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都开历史之先河,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体现出大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无以伦比的艺术家的魄力和胸怀。
作品中所含蕴的情感力度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的心,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
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2、作品评价: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
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体书对后世
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
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
3、兰亭序作品欣赏: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许多位名流隐士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溪头,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列坐宴饮。
席间,有人提议,每人都作一首诗,做不出的罚酒。
王羲之酒兴很高,虽然他做了诗,却乐意陪吃罚酒,吃了个酒酣耳热,以“不负春光”。
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得当
日所作的41首诗汇成册,以资纪念。
王羲之酒意正浓,在众人的呼声中因这个建议而兴奋起来。
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
迹。
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
书法史上的一绝。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
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
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学习实践练习:临帖颜体书写练习
课堂总结
从今天的书法学习中你悟出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拓展学习:
“五环节练习法”即读、摹、临、校、写,其中最重视“读”和“摹”这两个环节
1、读帖,就是细致地观察和透彻地分析帖中字的特点和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是具有练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地一环,只有分析透了,才能掌握好这个字的要领,才能在几环的训练时有的放矢。
这一环,我谓之须分析入骨。
如“力”字,要分析出:①横与横的比例和倾斜度;②折处顿笔和出钩前的笔;③撇的角度和力度,等。
2、摹帖,钢笔字采用透明纸蒙在字帖上摹,毛笔字采用双钩填墨。
这一环与第一环紧密结合,把“读”时分析的书写要领在“摹”中细细地品味,感悟。
3、临帖,在小楷本上照着字帖写前面“摹”过地字,毛笔字采用单线扩墨。
4、校字,临几遍后与原帖细细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然后再摹、再临。
5、脱帖写,这时,学生已掌握了一个或几个字的书写要领,可结合完成作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