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对企业组织结构的
启示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军改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启示
湖南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罗昔军
回顾2015年,中国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军改”。
如何理解这次军改,对企业管理有什么启迪
这次军改,最大的看点莫过于“战区”与“军种”的重组。
军改的本质,就是一次军队组织结构的调整,其精髓是12个字:“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企业和军队一样,都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的组织。
军队强调战斗力,是为了打赢战争。
企业强调执行力,则是为了实现最大赢利。
组织结构的设计,就是确保领导指挥的有效性、保证战斗力和执行力。
对于企业而言,项目和产品就是我们的“战区”,它承担了公司的盈利职责。
项目经理/产品经理通过项目/产品的有效管理,组织策划,调度资源(即“战”),为公司创造效益。
销售、研发、生产和售后等职能部门,则是我们的“军种”,它掌握着公司的各种资源。
职能部门经理们通过持续的团队、技能、规范、生产工具等的日常管理(即“建”),来进行能力建设、素质提升。
“战区”和“军种”、“战”和“建”,就形成了组织结构的核心要素。
通过职责划分方式,形成了最常见的3种组织结构:项目型、职能型和矩阵型,对于它们的详细描述及优缺点,这里就不再赘述。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解放军历史上组织结构的变迁,就能知道:历史并不仅仅是巧合,它和企业一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
1、创业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打天下。
它由军委和五大野战军组成,这是典型的两级项目型组织机构,每个野战军,都是独立的、全能型的,随时都能拉出去打一仗。
这种组织机构,“战”“建”一体,以“战”为主,在开疆辟土时,可以灵活机动的调动军队。
企业或者部门在初创时期,吃饱比吃好更重要,开拓市场、站稳脚跟是首要任务,此时,大多企业都采用这种结构。
由项目经理掌握全部资源,部门间沟通协调非常少,项目经理随时调度资源,快速应变,满足市场需求。
2、发展阶段
军改以前,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世界的主要潮流是和平。
解放军是一个三级职能型组织机构:军委、四总部和四军种:海军、空军、二炮和七大军区(实际是陆军)。
总部和军种,都是只负责某个方面职能的机构。
这种组织机构,“战”“建”一体,以“建”为主,在和平时期实现军队的正规化和持续提升军事能力。
企业在经过创业阶段的开拓,解决了温饱,迈向小康。
这个阶段,产品还比较单一,但已经占据了一定市场,拥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
这时,可以采用这种组织结构,销售、研发、生产、售后各司其职,着力提升产品的核心技术、服务的质量和企业管理的规范性。
3、强盛阶段
随着国家不断强大,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军改以后就形成了两级矩阵型组织结构:军委、五战区和五军种。
在这种结构,军种负责建军、战区负责作战,“建”“战”分工、两者并重。
企业在经过持续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扩张,产品开始多样化,需要面对全国、甚至全球的竞争时,可以采用这种结构,将产品管理和生产建设分开,分别设置产品经理和职能经理,既要不断开拓市场,也要持续提升能力。
超大型企业,还会把客户管理等再分开,形成三维、甚至多维的矩阵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