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成型的工艺性分析

塑料成型的工艺性分析

一、塑料成型的工艺性分析
该塑件是外壳产品,其零件图如下图所示。

本塑件的材料采用聚氯乙烯PVC,
1.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P50
塑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
根据该塑件的结构特点和得成型性能,查相关手册得到ABS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
塑件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件结构形式分型面应选在I上,如下图:
三.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批量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考虑到模具的制造费用和设备的运转费用,定为一模两腔。

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本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直排,推干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侧浇口,动模部分需要一块型芯,固定板,支撑板。

五.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1.通过测量,塑件的质量为6.5gPVC的密度为1.4g/cm3 V= 草稿本上
4、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型腔数校核合格。

式中,K—-注塑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一般取0.8
m—注射机的额定塑化量(10.5g/s)
T—成型周期取30s
3、开模行程校核
开模行程是指从模具中取出塑料所需要的最小开合距离,用H表示,它必须小于注射机移动模板的最大行程S。

所需开模行程为:六.浇注系统的设计
6.1 主流道设计
1)主流道尺寸设计
根据所选注射机,则主流道小端尺寸为
d=注射机喷嘴尺寸+1
=5
2)主流道球面半径为
SR=喷嘴球面半径+(1-2)=13mm
3)球面配合高度
h=3mm-5mm,取h=4mm
4)主流道长度,尽量小于60,由标准模架结合该模具的结构,取L=20+20=40mm
5)主流道大端直径
D=d+2Ltana=8.5mm(半锥角a为,取a= )取D=10mm
6.2 主流道衬套的形式
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性,对材料要求严格,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设计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即浇口
套,以便常用碳素工具如T8A,T10A等,热处理硬度为50HRC-55HRC,如图示
由于该模具主流道较长,定位圈和衬套设计成分体式较宜,其定位圈结构尺寸如下图
6.3 主流道衬套的固定
主流道衬套的固定形式如下图
6.4 冷料穴的设计
1)主流道冷料穴的设计
开模时应将主流道中的凝料拉出,所以冷料穴直径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采用
Z形头冷料穴,很容易将主流道凝料拉离定模,如图所示
6.5 分流道设计
1)分流道布置形式
分流道布置有多种形式,但是需要循两方面原则;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版面尺寸;另一方面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

应采用平衡时分流道。

如图:
2)分流道长度
草稿本
6.6 浇口的设计
浇口截面积通常为分流道截面积的0.07--0.09倍,浇口截面积
形状多为矩形和圆形两种,
(2)浇口结构尺寸的经验公式
6.7 浇注系统的平衡
对于该模具,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的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对应相同,各个浇口也相同,浇注是平衡的。

6.8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计算
(1)主流道与主流道冷料井凝料体积
七.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2.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成型零件所选用钢材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应该良好,机械加工性能和抛光性能也应该良好,因此构成型腔的嵌入式凹模钢材选用SMI
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草稿本
.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计算
草稿本
模架的选用
推出机构的设计
本模具采用推杆推出,推杆选用d=5
1.) 推杆推出
推杆推出是一种基本的,也是一种常用的塑件推出方式常用的推杆形式有圆形,矩形,阶梯形.
2. 冷却系统
1.)求塑件在固化时每小时释放的热量Q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练习,我对以前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对设计方法、实验验证、文献资料的查阅、各种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的运用以及文档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需要得到全面的训练与提高。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够了解的问题,感谢同学们和老师的帮忙解答,这次课程设计,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