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

第一章1、简述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就字面含义可以解释为遥远的感知,它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2、与传统对地观测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一、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二、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三、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四、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3、简述遥感卫星地面站,其生产运行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主要任务(遥感平台的构成)生产运行系统包括:接收站,数据处理中心和光学处理中心各自任务:接收站:主要负责完成跟踪卫星,传送接受卫星数据任务。

数据处理中心:做一系列的辐射校正及几何校正处理,消除畸变,恢复图像。

光学处理中心:光学处理中心配有黑白与彩色胶片和相片冲洗设备,光学彩色合成设备,放大与复制设备以及各种质量控制与检测设备,可以生产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比例尺的图像产品。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1、根据工作平台的不同,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2、根据电磁波的工作波段不同,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3、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4、根据遥感资料的获取方式,可分为成像遥感和飞成像遥感5、根据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可分为高光谱遥感和常规遥感6、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环境遥感,城市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军事遥感等。

第二章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振动的传播。

也称为电磁辐射。

黑体辐射:研究实际物体吸收和发射辐射能量的性能时的一种理想化的比较标准。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地物反射曲线的形态很不相同,表明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不同。

除了因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下反射率也不同。

一般说来,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在真空中传递时速度就是光速。

电磁波的传播也是能量的传播,电磁波的能量与其传播的频率成正比。

电磁波入射到平面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漫反射,折射现象。

大气散射类型:一、瑞利散射二、米氏散射三、无选择性散射1、电磁波波谱区间主要分为哪几段?其中遥感探测利用最多的是什么波段?并绘制几个主要地物的光谱特征曲线从高到低或波长从短到长排列可以划分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遥感利用最多的:可见光,红外,微波曲线图:略2、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地物的光谱特点吗?植被:植被的光谱特征规律性非常明显,其反射光谱曲线主要可分为三段。

由于叶绿素的影响,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在近红外波段因为植被叶子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叶内细胞壁和胞间层的多重反射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在中红外波段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大增加,反射率大大下降,形成几个低谷。

岩石:其曲线形态与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有关系土壤: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均降低。

土壤的种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

水体: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

第三章1、在遥感影像生成过程中,真彩色片和假彩色片有什么不同?真彩色片:由自然景物反射来的彩色光分别通过红、绿、蓝三个滤光片成为单光色,分别使曝光,产生黑白负片。

由负片在产生黑白透明正片,影像上的灰度变化分别反映了景物的红、绿、蓝光谱辐射强弱变化。

假彩色片:只是滤光片更换成绿、红、近红外滤光片,投射出的分光辐射经过光学处理形成四幅黑白负片。

负片上灰度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波段辐射的强弱变化,光强处密度低,透过率高,发白;光弱处密度高,透过率低,发黑。

第四章传感器的分辨率有哪几种,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分辨率?一、空间分辨率为了能够详细区分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二、光谱分辨率当某一特定波长范围值,波长范围值越宽,光谱分辨率越低时。

三、时间分辨率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或者需要通过预测发现地物运动的规律以及进行自然历史变迁和动力学分析1、传感器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

2、何谓高光谱遥感?在紫外到中红外波段范围内,划分成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波段来进行探测的遥感系统。

与多波段遥感相比,其光谱分辨率较高。

第六章1、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有哪些?常用的产品有哪几类?卫星遥感数据源有哪些?地球资源卫星:IKONOS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地球观测卫星主要产品:IKONOS卫星:IKONOS卫星影像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CCT磁带,胶片,像片。

地球观测卫星:高级陆地成像仪,LEISA大气校正仪,高光谱成像仪。

数据源:Landset数据,spot数据3、简述TM数据?TM1:蓝通道,TM2:绿通道,TM3:红通道,TM4近红外短波通道,TM5:近红外中波通道,TM6近红外通道,TM7:近红外长波通道第八章坐标变换的两种方案:直接法,间接法。

领域法增强:平滑,边缘增强图像运算:图像运算是通过对图像多波段代数运算及逻辑运算达到增强目的。

什么叫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是植物生长状态以及植被空间分布密度的最佳指示因子,与植被分布密度呈线性相关。

1、遥感图像几何畸变概念和畸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概念:图像中的几何图形与该物体在选定投影中几何图形的差异,或与地面实况的差异。

原因:传感器成像几何形态影像,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畸变,地球自转的影响,2、几何校正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象元灰度值采样?有几种方法,各有何优劣?数字图像几何校正过程中,由于校正前后图像的分辨率可能变化,像元点位置相对变化等原因,不能简单的用原图像像元灰度值代替输出图像像元灰度值。

方法: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双三次卷积法优劣:最邻近法优点是简单、省时,但精度较差,图斑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

双线性内插法:优点是精度和最邻近法相比要高,但是费时双三次卷积法:有点精度高,但是三者中最费时的。

3、几何校正时对GCP有何要求?一、多项式纠正法的精度与地面控制点的精度、分布、数量及纠正范围有关。

二、GCP应尽可能在整幅图像内均分布,否则会在GCP密集区几何纠正精度较高,而在GCP分布稀疏区将出现较大的拟合误差。

4、什么叫多波段假彩色合成?合成图像的色彩不同于原景物色彩的图像合成技术。

根据加色法或减色法,将多波段单色影像合成为假彩色影像的一种彩色增强技术。

5、常用非线性增强方法有哪几种?对数增强,指数增强。

6、K-L和K-T的主要作用是什么?K-L:多光谱数据各波段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应用K-L变换可以达到去除相关性、突出地物特征、压缩数据目的。

同时,由于K-L变换后信息载荷量随主分量顺序迅速减少,“噪声”信息更加突出、利用这一特点,在动态监测中,许多变化信息可以通过主分量里被当做“噪声”的信息提取出来。

K-T:变换后得出6个新的分量,前3个分别称为:Y1 亮度,Y2 绿度,Y3 湿度;后三个分量没发现有特定指示意义。

这样TM1,2,3,4,5,6六个波段数据经过K-T变换提取出有特定含义的三个分量,这在植被和土壤分类以及作物估产研究中都有重要作用。

7、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和常用方法是什么?(1)主要目的:①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改善图像几何精度,增强特征显示能力,改善分类精度,提供变化检测能力,替代或修补图像数据的缺陷等。

②发挥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弥补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提高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

PS:若题目为“信息融合”,则需再答上下面一条:③在仅用遥感图像难以解决问题的时候,加入非遥感数据进行补充,使更综合、更深入的分析得以进行,为进一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打下基础。

(2)常用方法:①彩色变换:指采用不同的彩色坐标系统,把不同的遥感器数据或不同性质的数据融合起来,产生彩色合成图像。

常用的彩色变换有RGB彩色合成和HIS变换。

②图像运算:两幅或多幅单波段影像完成空间配准后,通过一系列运算,可以实现图像增强,达到提取某些信息或去掉某些不需要信息的目的。

常用的图像运算方法有差值运算、比值运算和混合运算。

③图像变换:常用的图像变换方法有主成分分析、相关统计分析(又称相关系数法)、空间滤波分析、回归变量代换(RVS-Regression Variable Substitution)、小波变换等。

第九章简述遥感目视判读具体方法:1、直接判定法 2、对比分析法 3、逻辑推理法1、什么叫非监督分类,什么叫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征空间中类别特征的差别为依据的一种无先验(已知)类别标准的图像分类,是以集群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集聚统计分析的方法。

监督分类: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计算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以对各待分类影像进行的图像分类。

2、简述波谱分类原理。

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波谱曲线,不同的曲线可能意味着是不同的类别,是根据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曲线进行的图像分类。

3、简述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各有何优点和适用条件?区别:监督分类是需要学习训练的分类方法,即是需要事先为每类地物在遥感图像上采集样本数据,之后通过学习训练过程才来分类;非监督分类不需要人工采集地物样本点数据,多是通过聚类的方法来自动分类。

优点:监督分类:1、可充分利用分类地区的先验知识,预先确定分类的类别;2、可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并可通过反复检验训练样本,以提高分类精度,避免分类中的严重错误3、避免了非监督分类中对光谱集群组的重新归类。

非监督分类:1、无需对分类区有较多的了解,仅需一定的知识来解释分类出现的集群组;2、人为误差减少,需输入的初始参数较少;3、可形成范围很小但有独特光谱特征的集群,所分的类别比监督分类的类别更均质;4、独特的覆盖量小的类别均能够被识别4、用框图方式说明最大似然法分类的过程:P268第十一章1、高光谱遥感概念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紫外到中红外波段范围内,划分成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波段来进行探测的遥感系统2、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在精确农业综合应用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遥感:获取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农田土地管理、自然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的空间数据库,并对作物苗情、病虫害等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分析农田内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对采集的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定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