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珠海市市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珠机编〔2001〕18号关于印发《珠海市市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党委、人民政府,经济功能区,管理区,市直各有关单位:《珠海市市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业经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珠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二○○一年十一月十四日珠海市市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我市事业单位,在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政事不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社会化程度不高,财政负担较重,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自我改革意识淡薄,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协调。
因此,在我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的时候,全面展开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办发[1996]17号)、《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市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意见》(粤办发[1997]17号)、中央批准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广东省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粤办[2001]9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与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方式方法。
--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按照中央、省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使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改革协调发展。
--坚持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竞争机制。
根据政事分开、社会化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要求,改革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使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
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总体布局合理、分类管理、总量控制的运行机制。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改革的范围和主管部门(一)这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归口改革的原则进行。
1、以下单位的改革由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1)市委党史研究室;(2)市委党校;(3)市机关事务管理局;(4)市人民政府接待处;(5)市旅游局;(6)市仲裁委员会;(7)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8)市档案局(档案馆);(9)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中心。
2、以下单位的改革由主管部门负责。
(1)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
(2)广东省渔政海监检查总队珠海支队(含派出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渔港监督局(含派出机构)、市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办公室(含下属各办事处)、市气象局、市农科中心由市农业局负责。
(3)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殡葬管理处、市收容遣送站由市民政局负责。
(4)市劳动教养管理处由市司法局负责。
(5)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
(6)原建委西区办事处、市住房基金管理中心、市园林处、市环卫处、市市政处、市路灯管理处、市工程造价站、市工程安监站由市建设局负责。
(7)珠海特区报社(珠江晚报社)、市城市文化发展中心、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市出版社、市新华书店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市直事业单位由市委宣传部负责。
(8)市会计结算中心由市财政局负责。
(9)市市政基础设施土地开发管理中心(含下属分支机构)、市房地产登记交易中心(含派出机构)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10)市信息中心由市发展计划局负责。
(11)中国贸易促进会珠海分会、特区报关业务处、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口岸办所属七个办事处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负责。
(12)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由市统计局负责。
(13)市公路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市水上运输管理处由市交通局负责。
(14)市供销合作社由市经贸局负责。
(15)市体校、市体育中心由市体育局负责。
(16)市供水总公司、市公共汽车公司、市工程质检站、市建筑设计院、市规划设计院、市交通勘察设计院、市路桥处由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负责。
(17)市警察学校由市公安局负责。
(18)珠海大学筹备处(含其教学点)、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市财贸学校由市教育党工委负责。
(19)市地震局由市科学技术局负责。
3、市委、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其改革由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名单从略)。
(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由市卫生党工委、市教育党工委根据本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实施方案,送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报市机构领导小组批准实施。
(三)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跨部门、跨系统合并组建的事业单位,由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实施。
(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搞好改革工作。
1、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在直接抓好所负责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同时,要对整个改革进行全面指导。
2、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配备、中层领导职位的竞争上岗、分流人员的审批、新任领导职务人员的职数审核与资格审查等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管理。
3、市财政局要在拨款方式的改革上,密切配合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公共财政理论的原则,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三类,对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进行认真审核,按照财政经费管理改革的要求,清理调整经费渠道,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改革现行对事业单位的拨款方式,经过努力,切实减轻财政负担。
4、市纪委、监察局、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要加强对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各事业单位要按《珠海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过程中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处理意见》(附件1)执行。
5、各党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领导,要在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措施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履行主管部门的职责。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和执行行政机关职级工资制度的事业单位,其机构改革的办法原则上按照市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办法办理,即重新核定编制员额,其编制数要在原有基础上精简32%。
(二)属于政府特许收取规费,以返还规费列支或“收支两条线”的事业单位,其机构改革的办法按照市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办法办理,即重新核定编制员额,其编制数要在原有基础上精简32%。
(三)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不含(一)、(二)所列单位],要重新核定编制员额,其编制数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简25%。
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向财政差额拨款、经费自筹、企业化管理、企业转制的改革方案,报市财政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四)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在现有人数的基础上重新核定编制员额,其财政供给经费的人员编制要按20%的比例精简。
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向自收自支或企业化管理、企业转制的改革方案,报市财政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五)实行经费自筹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提出向企业化管理、企业转制的改革方案,报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审核后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批准。
(六)已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逐步改制为企业,要制定改制方案,。
报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局审核后报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批准。
四、改革的政策规定(一)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或执行行政机关职务等级工资制度的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的政策,按下列规定执行:1、退休和离岗退养。
已达到退休年龄,或丧失工作能力的,办理退休手续;截至2001年1 2月31日止,工作人员年龄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含5年)以内,且连续工龄满20年的,可办理离岗退养;截至2001年12月31日止,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连续工龄满20年的,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截至2001年12月31日止,连续工龄满30年的,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截至2001年12月31日止,男年满52周岁,女年满47周岁,且连续工龄满20年,因身体或其他特殊原因,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办理提前离岗退养手续。
办理离岗退养或提前退休手续均需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报主管部门和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事局批准。
离岗退养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离岗退养人员不再占用事业单位编制,离岗退养期间岗位津贴按退休人员的办法处理。
因丧失工作能力申请退休的,需由所在单位同意,经市人事局介绍到市人民医院医务科进行伤病鉴定,再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依法鉴定批准后,由市人事局审批。
对提前退休的,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其正常晋升工资的年限计发按以下办理:(1)男57周岁、女52周岁,工龄满20年,可给予增加相当于1个档次的职务工资额的补贴;男56周岁、女51周岁,工龄满20年,可增加相当于2个档次的职务工资额的补贴;男55周岁、女50周岁,工龄满20年,可给予增加相当于3个档次的职务工资额的补贴。
男54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工龄满20年以上退休的,均可按此办理,但提高工资最高不超过3个档次。
(2)增加级别工资补贴。
对提前3年以上5年以内退休的,可增加1个级别的级别工资补贴,提前6年至10年退休的,可增加2个级别的级别工资补贴。
(3)把提前退休的年限视为工作年限,并参照工龄工资计发工龄补贴。
(4)上述补贴从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的下月起计入退休工资基数。
2、自谋职业。
科级及科级以下人员可以辞去公职自谋职业。
对经市人事局批准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的人员,工龄5年(含5年)以上的,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3年工资收入(按国家和省市现行规定的基本工资及各项津贴、补贴等合计)的退职金,特案给予免征该项个人所得税。
辞职人员的人事档案移交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管理,减半收取管理费,属于公务员身份的,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以后被全民所有制单位录(聘)用的,工龄前后合并计算。
(二)非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的政策规定是:1、退休(退职)。
到2002年6月底止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应予办理退休手续。
因丧失工作能力申请提前退休(退职)的,由所在单位同意,市人民医院医务科进行伤病鉴定和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依法鉴定批准后,由市人事局审批。
其退休(退职)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