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确认与验证

工艺确认与验证


Tips:不要忘记一些附属设备的验证
1. 与产品直接接触部件 2. 关键备品备件
▪ 冲头冲模 ▪ 筛网 ▪ 金属探测器 ▪ 加料器
工艺验证当下常见原则
▪ 进行连续数批产品的生产,充分反映各工艺参数的稳定性, ▪ 长久以来3批的概念是经常被认可的 ▪ 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来决定批次数,例如依赖于工艺能力指标 ▪ 连续性是指期间工艺参数,设备,环境等可能影响工艺的各项影响因
固体制剂工艺主要风险
▪ 工艺失败
----工艺处方缺乏研究 -----物料变化缺乏评估 -----员工操作细节不同
▪ 从而导致
• 可制造性失败(粘冲,裂片) • 均匀度失败 (外观不均匀性,含量不均匀,溶出不一致) • 稳定性失败(溶出不达标,降解产物超标)
经典工艺流程
粉末装袋 取样检验
活性成分
称量/确认 过筛 干混 制粒 干燥
素没有变化。
▪ 要验证已确定的,符合注册要求的所有关键工艺参数 ▪ 验证≠改进生产工艺的实验。
▪ 不应验证不好的工艺。例如故意的返工设计,重新制粒设计等 ▪ 验证不应成为不好工艺的借口。
工艺验证当下常见原则
保持原辅料的“验证”状态
▪ 供应链管理:合格供应商,固定的运输储存状况 ▪ 理解原辅料对于成品质量关键指标的影响因素 ▪ 理解原辅料质量关键指标的波动性 ▪ 控制真正重要的参数
▪ 单剂量取样器
▪ 普通粉末取样器
新型检测手段
▪ UPLC ▪ NIR
▪ Raman
案例: 一个新的基于统计学基础判定含量均匀度工艺可靠性
的方法
E2810 Bergum 判定方法 在一定 置信水平下,说明未来有多少可能性通过预设 的判定标准
其它
▪ 偏差调查:理论上工艺验证为证明工艺是可靠的,但是有时候工
▪ 验证主报告需要提供该公司是否持续符合验证状态的结论
验证主计划
▪ 对于产品设备多样化或者项目复杂时,一个结构化的验证主计划是非常
重要的

项目验证主计划
工艺设备验 证计划
厂房设施验 证计划
计算机系统 验证计划
工艺验证计 划
人员培训计 划
压片机验证 计划
纯化水验证 方案

持续工艺确认阶段
▪ 质量管理体系
▪ 变更控制体系 ▪ 工艺持续监控体系
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
终混
▪ 工艺目的:加入其他辅料使颗粒具备更好的可压性,并获得主药均匀
分布的颗粒
▪ 质量指标:主药含量均匀度,颗粒流动性 ▪ 工艺参数:混合时间,混合速度,加料顺序 ▪ 检查方法:物理检查,化学检查
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
压片
▪ 工艺目的:获得符合设定标准的片剂 ▪ 质量指标:外观,片重,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间,溶出,含量,含
技术转移
商业生产
产品退市
验证与确认
验证主计划
▪ 确认与验证活动都应当是事先计划的活动,而非滞后的利用数据来证明 ▪ 一个清晰的验证主计划有利于澄清原则,责任,文件要求等等。 ▪ 有时候验证主计划相当于验证管理指南 ▪ 通常一个年度验证主计划中的验证活动包括
▪ 已知需要进行的再验证活动,例如无菌再验证 ▪ 已知将要发生的新的项目或者重大变更
T2、M7
在混合结束后,用取样器按如图3所示的11个位置各取1份样品,混合机顶部 的取样位置应在离粉末表面约5厘米的地方。取样量应为1-3 倍片重
样品
▪ 取样数量确定,能够具有代表性 ▪ 取样器的选择 ▪ 样品储藏,转运 ▪ 样品转运 ▪ 测试样品的制备(称量,溶解)
注意取样失误的调查
取样器选择
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主要集中在
大部分依然属于传统阶段
▪ 引入新产品,新工艺 ▪ 工艺或其它潜在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发生重大变更
工艺验证当下常见原则
工艺验证清 洁验证
检验方法
原辅料
人员培训
设施
计算机系统
厂房环境
公用介质
工艺设备
工艺验证的前提条件
1. 厂房、设施、设备、公用介质经过确认,仪器仪表在校验效期内。 2. 相应操作SOP应有生效版本,人员经过操作培训。 3. 检验仪器和检验方法经过验证。 4. 相应计算机系统得到确认。 5. 工艺流程已确定,各项工艺参数已确定 6. 物料应经批准供应商购买,并符合设定的标准要求。 7. 具备工艺验证方案,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应当明确职责。
床距离,包衣终点
▪ 检查方法:目视检查,物理检查
最重要的关键质量指标—含量均匀度
主要工序:
▪ 混合,压片
取样内容
▪ 取样位置 ▪ 频率 ▪ 取样量 ▪ 接收标准
最重要的关键质量指标—含量均匀度
取样侧面图
取样俯视图
T4
T1
T5
T3
T2
M9
M6
M8
M10
M7
B11
T4、M9
T5、M10、B11 T3、M8 T1、M6
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
流化床干燥
▪ 工艺目的:将颗粒干燥到一定水分 ▪ 质量指标:水分含量,水分均匀度 ▪ 工艺参数:进风温度,进风量,产品温度,干燥时间,干燥终点判断 ▪ 检查方法:物理检查
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
整粒
▪ 工艺目的:获得一定粒度分布的颗粒, ▪ 关键质量指标:颗粒粒度 ▪ 工艺参数:筛网目数,加料速度,整粒刀转速 ▪ 检查方法:物理检查
尽量保持原辅料质量关键指标的稳定 适用于研发,技术转移,商业生产所 有阶段
一个传统的固体制剂工艺验证
固体制剂工艺主要特点
▪ 通常对于粉末作为加工对象 ▪ 通常工艺涉及多个步骤,较为繁琐 ▪ 多数采用传统经典工艺 ▪ 通常涉及多个物料,物料之间相互影响 ▪ 通常处方,工艺依赖于经验进行设计 ▪ 有时需要超级操作工,生产过程望闻问切 很重要
安装确认
▪ 安装确认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 根据最新的工程图纸和技术要求,检查设备、管道、公用设施和仪
器的安装包括材质要求,焊接要求,斜度、走向等等
▪ 校验 (校验证书,数据) ▪ 文件归档 (设备档案) ▪ 备品备件
运行确认与性能确认
▪ 运行确认--确认运行参数正确并在设计范围内 ▪ 试验/测试应在一种或一组运行条件之下进行,包括设备运行的上下限,必
设计确认
▪ 了解新的或改造的厂房、设施、设备预定用途,以此制定用户需求标准
▪ 依赖于用户需求制定后续确认方案
▪ 供应商合作至关重要
▪ 提供设计方案 ▪ 讨论定制要求 ▪ 保持连贯性
20% 的金钱投入 80%的后续影响
▪ 书面确认设计符合要求
▪ 风险管理中的DFMEA,合理管理残余风险 ▪ 有时可以有效确定后续的验证计划
要时选择“最差条件”,
▪ 性能确认—确认设备符合预期的性能 ▪ 使用生产物料、适当的替代品或者模拟产品来进行试验/测试;应当评估测
试过程中所需的取样频率。
确认与其他体系之间关系
工艺验证
▪ 生命周期内保持验证状态
▪ 工艺验证应当包括首次验证、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变更后的验证、必要的
再验证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工艺确认,以确保工艺始终处于验证 状态。不再提回顾性验证。
▪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CPP,CQA) ▪ 企业应当有书面文件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常规生产
和工艺控制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并根据对产品和工艺知识的理解进行 更新。
▪ 同步验证 ▪ 在极个别情况下,允许进行同步验证。如因药物短缺可能增加患者健康风
险、因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极小而无法连续进行验证批次的生产。
设备保留时间)
再确认和再验证
持续保持验证状态。 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
效果。例如无菌工艺
利用质量体系收集各类数据关注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关注趋势。
年度质量回顾 工艺能力分析
与变更控制紧密相连
中国GMP确认与验证附录小结
明确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确认和验证概念 充分考虑质量管理体系要素 例如变更控制、偏差管理,风险管理 强调验证体系文件的完整性,进而强调制药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应用 引入工艺持续确认、运输确认等新的概念
量均匀度
▪ 工艺参数:预压力,终压力,压片机速度,加料形式 ▪ 检查方法:目视检查,物理检查,化学检查
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
▪ 包衣 水性非功能性包衣 ▪ 工艺目的:获得色泽均一,达到设定颜色的由水性包衣膜覆盖的药片 ▪ 质量指标:包衣片外观 ▪ 工艺参数:进风量,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喷雾速度,雾化压力,枪
▪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测试结果 ▪ 结论与签名
▪ 第三方提供的确认验证必须得到企业的审核、批准,确认方案、数据或
报告的适用性和符合性
▪ 验证报告,偏差调查
确认
▪ 通常发生在FAT/SAT之后 ▪ 包括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 清晰的用户需求标准至关重要 ▪ 更加清晰描述设计、安装、运行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需要连贯性
有能力持续生产。(传统的工艺验证)
▪ 持续工艺确认阶段:在该阶段,通过一个始终受控的正常商业化生产,
确保工艺得到持续保证。
成功的工艺验证体系
企业应该
▪ 理解变化的来源 ▪ 识别变化的存在和具体程度 ▪ 理解变化对于工艺的影响以及对于产品的影响 ▪ 通过与风险相对应的控制手段有效控制风险
将工艺验证视为理解工艺,认知工艺的一个过程
2015年5月26日颁布,201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最新世界法规动向接轨,例如ICH Q10,欧盟附录15 与制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提出多个新的理念
▪ 产品生命周期和验证与确认 ▪ 验证主计划 ▪ 设计确认 ▪ 持续工艺确认 ▪ 运输确认
产品生命周期– ICH Q10
验证与确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