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声学专题

中考物理声学专题

专题一声现象一、中考分值:一般为2分二、中考考查的目标1、认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认识声音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3、能用简易器材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

4、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特征。

5、经历“发声体在振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的图像”的实验过程。

6、经历“音调高低”的实验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7、通过体验,感知噪声与乐音的区别。

8、会利用声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9、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三、命题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采分点分布1.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方式。

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的快慢。

3.声音的三要素。

4.响度和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5.人耳听见的频率范围。

6.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及作用。

7.乐音和噪声。

8.减小噪声的途径。

五、知识储备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①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③ 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3.难点:①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③ 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知识点二:声源1.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 理解:① 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② 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知识点三:声音的传播1.定义: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②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③真空不能传声 3.难点: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

类似的,声从声源发出后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知识点四:声速和回声 1.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 理解: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②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转化法:借助其他工具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转化放大为易于直接观察的现象的方法。

我们根据两个对象(水波和声波)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都是一种波动),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2s=vt二: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一:音调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也可以说声音的粗细是不同的。

例如: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粗壮,女高音歌唱家声音尖细;狮子的吼声粗壮,羔羊的叫声尖细。

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实验证明: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20000Hz。

4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理解: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3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面鼓,我们听到声音的大小会不同1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响度也叫音量)。

2。

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那些因素有关①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实验证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②与声源到人耳过程中的分散程度有关,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③与声源到人耳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调是指声音的尖细,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如,小孩的窃窃私语声,音调高,但响度小;而大人的厉声斥吓声,音调低,但响度大。

三: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难点:音色是由发声体本生决定的,发声体不同,音色便不同。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难点: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1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

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2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3.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消声(从声源处);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四: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 回声定位2 声纳测距,探测鱼群难点: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

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这一点不同于“X光”二:声与能量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重点: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六、易错点1、“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但由于受人的听觉、声音的响度等因素影响,有些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人们听不到;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振动发声;(2)有介质传播声音;(3)声波能够引起人耳鼓膜振动.重要提醒:人的听觉还受到声音的频率的限制,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范围内的声波.3、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定义决定因素举例说明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声音“粗”的音调低,声音“细”的音调高;如女声比男声音调高响度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大音量的大小;如“震耳欲聋”响度大,“轻声细语”响度小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本身演奏相同的曲子,也能辨别是小提琴的声音还是二胡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七、中考例题解析【例题1】.(2014•哈尔滨)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分析:A、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而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C、噪声强度显示仪可监测噪声,但不能消除噪声;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A说法错误;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B说法正确;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消除噪声,C说法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传播速度应为零,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与信息,都属于基础知识.【例题2】.(2012•哈尔滨).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人耳朵的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介质判断、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来判断.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故A正确;B、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B错误;C、距离越远,人感知的声音就越小,故C错误;D、通常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是回答正确的关键.【例题3】.(2015•哈尔滨)哈夏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台下观众处的.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答: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琴声通过空气传到台下观众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声现象最重要的规律,需要熟练掌握.【例题4】.(2015•哈尔滨)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__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