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六年级写字课教学计划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钢笔字和毛笔字练习,学生已经能熟练地用钢笔写字,而且“一尺、一寸、一拳”的三个一要求大多数都能做到,但也有少数学生,在写字姿势,字体端正,纸面整洁方面还欠功夫。

学生写毛笔字能大体了解笔画的书写要领,能描红,能仿影,能临摹,但临摹时字的间架结构安排不够紧凑,本学期写字课,要继续培养学生写钢笔字的能力,并在写字姿势,字体端正,纸面整洁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在原来用毛笔临帖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用毛笔临摹的能力。

写字课的教学目标: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六年级写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习用毛笔临摹,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书法艺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钢笔写字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

难点: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措施:1.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2.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并练习有一定的速度。

3.要重视钢笔字的教学,切实加强书写的指导,保证写字的正常进行。

4.对写字好的学生加以鼓励,对爱好书法的同学或有书法特长的学生要加以耐心指导。

六年级写字课教学教案第一课书写的格式(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掌握竖式书写的几种形式,能进行规的临写。

教学重点:临写好竖式的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1.书写的形式有哪几种?2.在作业本上用你知道的形式写诗。

二、新授:1.自学:自己阅读书写的格式(1)中的教材容,说说竖式的要求有哪些?2.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在古代中国,人们的书写一般以竖式为主。

这种书写格式以竖为行,由上往下书写,并自右向左的顺序逐行排列,大多不使用标点符号。

舒适书写或有行有列或有行无列等不同的形式。

三、学生观察宋词片段和杜甫诗,说说它们在书写上的区别。

四、练习临写: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2.生品评。

五、作业:用竖式形式书写两首诗。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学生能进行规的临写。

教学重点:临写好竖式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1.书写的竖式有哪几种形式?2.在作业本上用竖式临写一首诗。

二、新授:1.自由阅读词语和句子。

2.仔细观察词语和句子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4.生品评。

5.老师评价。

三、欣赏。

四、作业:临写两首古诗。

第二课书写的格式(2)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掌握横式书写的几种形式,能进行规的临写。

教学重点:临写好横式的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1.书写的竖式有哪几种形式?2.在作业本上用竖式临写一首诗。

二、新授:1.自学:自己阅读书写的格式(2)中的教材容,说说横式的要求有哪些?2.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现在的书刊印刷和日常书写,多疑横式为主。

文字的排列从左到右,以横为行,以竖为列。

书写时,标题一般要居中,占一行,作者的另起一行居中或稍靠右,正文每自然段开头空两格,使用标点符号。

横式书写一般有有行有列、有行无列等几种形式。

A 有行有列:字字上下左右对齐,均匀分布,字距和行距基本相等。

B 有行无列:横向成行,竖向不成行。

这种书写形式一般字距小于行距,行与行之间分割清晰,每行的字与字之间比较紧凑,前后气息贯通,脉络分明。

三、学生观察《匆匆》选段和轼的词,说说它们在书写上的区别。

四、练习临写: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2.生品评。

五、作业:用两种形式书写两首诗。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学生能进行规的临写,并了解初唐楷书四大家的一些常识。

教学重点:临写好横式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1.书写的横式有哪几种形式?2.在作业本上用横式临写一首诗。

二、新授:1.自由阅读词语和句子。

2.仔细观察词语和句子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4.生品评。

三、欣赏:1.阅读书法文化常识(1),了解初唐楷书四大家的有关知识。

2.说说初唐楷书四大家书法的不同特点。

3.欣赏初唐楷书四大家的书法作品。

(碑文)4.说说了解了初唐四大家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四、作业:临写两首古诗。

第三课标点符号的书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2.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使用正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应用。

教学过程导语:在读书和作文中,重视标点符号有助于进一步读懂文章容和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标点符号在书写时有一定的格式和位置,这是每一个使用汉语的人都应该掌握的。

一、在横行书写的文稿中,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右下角。

这七种符号通常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因为这些符号表示语气的停顿,应该紧跟在一句话的末尾。

如果一行的最后的一个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这个标点就必须点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

二、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它们的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的开头。

三、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

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

这四种符号的位置都写在行次中间。

第二课时临写,掌握标点符号的书写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常规用法,了解标点符号的非常规用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修辞作用。

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为一个突破口,提高学生多视角分析鉴赏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标点相关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标点的重视。

二、学生自主学习文中“易误标点的辨析”部分弄清常用标点符号(问号、顿号、冒号等)的正确用法。

三、老师强调在作文中学生易用错的标点。

1.引号:引号与句号的位置:2.问号:问号的使用与否不能以是否有疑问词为标准,应该看句子是否提出问题。

3.省略号省略号占两格,其后一般都不加标点,如其后有特殊感情的问号或叹号则需保留,如果省略的是一段文字或诗行,则用十二个原点,占一行的位置。

四、学生处理课后积累与运用中的相关练习,再次巩固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老师选取易错的题目讲解。

五、老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以前的作文,订正自己用错的标点符号。

第四课应用文的书写(1)第一课时书信和信封教学目标:1.认识书信的作用,掌握书信的一般格式,学写书信集。

2.欣赏书信例,观察书写运笔方面的特点,临写书信。

3.学习信封的写法并临写。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书信作为一种亲朋好友之间传递信息和增进友谊的方式,现在虽然已不常用,但作为一种应用文,我们小学生应该掌握它的写法,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书信的写法。

二、介绍书信的写法(一)书信的构成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要素。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

2.正文的开头空两格。

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要说的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3.祝福语要规、得体。

“祝”“此致”等语,或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后不加标点;“敬礼”“健康”等语,在另起一行顶格写。

4.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5.写信的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二)出示书信例,让学生边观察变巩固书信的格式。

三、欣赏写字书上的书信例,临写书信。

(一)信是写给别人看的,书写要规,不可敷衍潦草,以免对方因误解误读而产生麻烦。

(二)欣赏例,观察文中汉字的运笔及结构。

(三)临写书信。

四、学写信封(一)出示例,了解信封的写法。

(二)临写信封。

第二课时日记教学目标:1.掌握日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并能按照正确的日记的格式,学写日记。

2.临写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3.欣赏文庙匾额,掌握书法文化常识。

教学过程:一、以榜样,激兴趣展示上届学生留下来的优秀日记。

介绍小作者勤观察,勤动笔,长期坚持写日记的故事,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二、复习巩固日记的写法(一)将写字书翻到十九页,阅读日记例,了解日记的一般格式。

(二)学生讨论日记的一般格式,并交流。

(三)教师强调日记的格式日记首行写时间、天气等,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日记形式自由,一般不用题目。

三、观察欣赏日记例,临写日记(一)阅读日记例,观察日记格式,欣赏字体。

(二)临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文庙匾额匾额,洋洋大观,遗存丰富,容庞杂,其中不乏名人大家之作。

民族英雄林则徐1842年秋被贬从赴途经时,在与地方名流酬唱应和时,为会馆书写了“浩气凌霄”一块赞匾,笔力遒劲,正气浩然,爱国之情溢于笔端。

1941年,于右任先生来题写了“会馆”门匾,于体大草,龙飞凤舞,大气磅礴。

1992年,朴初先生在逗留期间,为文庙藏经阁题写了“顶礼文宗”匾额,超然洒脱,挺然大度,更显得弥足珍贵。

同年,视察时所题的“银”匾额,更激励着人民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前进步伐。

当代匾额保存最完美、聚集最多者,当数文庙桂籍殿殿前廊檐下的46块匾额,其文辞之优美,书法之俊逸,雕刻之精良,保存之完整,堪称西北之最。

这批从清康熙年间到民国末年的匾额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实属一种历史的偶然。

桂籍殿的匾额书法风格各异,落款题名五花八门,官职尊卑不同,是研究地方官制、乡宦、学制、名门望族难得的资料。

匾额中现存最早的是大殿正门题为“万世文宗”的一块,为清康熙五十七年无名氏所作,笔势雄健朴拙,遒劲挺拔。

清代掌管籍禄的学政又称文宗,喻为“万世文宗”,与“万世师表”的孔子并驾齐驱,可见世人对文教帝师的尊崇。

匾额中最为珍贵的当属“聚精扬纪”和“书城不夜”两块,现已被列为中华名匾。

前一块是清嘉庆十一年按察使、前分守甘凉兵备道大懿题写,书法俊逸浑厚,笔力遒劲,有磅礴之气势。

另一块“书城不夜”作于清嘉庆十三年,书法俊逸流畅,惜无书家名讳。

历来文风极盛,此匾即是颂扬“灯火辉煌不夜天,书声朗朗甲陇原”的盛况。

此外,值得一提的匾中,还有清嘉庆进士、诗书画三绝的名家美如于道光元年书写的“云汉天章”,笔力雄奇,潇洒朴拙,为书法佳品;有清道光十年书法名家永年书写的“贵相太常”苍劲挺拔,浑圆秀丽,为名家之作;有清道光十九年两江总督牛鉴书写的“天下文明”,朴拙俊秀,笔力雄健,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距今最近的匾额为1932年“学款委员会”敬献的“为斯文宰”,堪称文庙匾额中的上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