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测量数据处理.ppt

教育测量数据处理.ppt



·特征参数-集中量:


平均数X:
测 量
中数:一组大小排列的数据中位置居中的数。
数 据
奇数个数:

偶数个数:最中间两数的平均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第 六
第二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特征参数-差异量:


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测 量
方差(分散)Sx2: -P112
数 据 处 理
标准差(标准偏差)Sx: -P113
1.建立虚无假设H0: μ 1=μ 2 ,即先假定两个总体平

均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量 数
2.计算统计量t值:
据 3.自由度df= n-1或df=n1+n2-2,在0.01级或

0.05级水平查t值表,找出规定的t理论值;
理 4.比较计算得到的t值和理论t值,推断发生的概率;
5.结合以上分析和具体情况,作出结论。
量 数
则 误差 E=X-T

相对误差= E/T
处 理
最大相对误差= E/X
3.误差来源
测量本身
实施过程
被试
第 六
第一节 基本概念-教育测试

·教育测试


测试是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
测 量
指对学习者的学习信息进行有组织、有系
数 统地收集,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作出确
据 处
切判断和适当决定的科学手段和工具。
·测试理论


测 量
1.经典的测试理论:基于统计


处 2.项目反应理论:基于参数

第 六
第一节
基本概念-经典测试理论(CTT)

·经典测试理论基本假设
教 育
1.心理特质是可测的
测 2.CTT的误差模型
量 数
测试得分X与真分T之间是线性关系

即 X=T+E
处 理
(1)若平行测试的次数足够多,则误差平均
第六章 教育测量数据处理
第 六
章 教学目标

育 测

理解基本概念
量 数

掌握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方法
据 掌握测量数据的统计检验方法

理 掌握测试数据的结构分析方法
掌握测量的质量分析方法
了解项目反映理论
第 六
参考书目

教 育

“教育测量”相关

量 数
• 《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
单峰、对称 两头底、中间高 钟形曲线
第 六
第二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章 ·X-S平面特征数据分析模型
教 育 测 量 数 据 处 理
第 六
第二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测试数据转换


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
测 量
百分排位:=(累积频度/被试人数)*100

Z分数: Z=(X-X)/S
据 处
T分数: T=10Z+50
差异系数:
CV=
标准差Sx 平均数X
CV<9%,基本无分化
CV>20%,分化严重
第 六
第二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特征参数-频数分布


次数分布表
标准差较小、 分数分布高
测 量
次数分布曲线:
窄、集中在 平均数两侧
标准差较大、 分数分布低

峰的数量:

据 处
峰的高低:高峰态,低峰态

峰的对称性:正态分布、偏态分布

测试的目的是实现个人、集团
的技能、知识、能力、适应性的测定。
第 六
第一节 基本概念-教育测试

·测试分类

育 1.器具测试与纸笔测试:

量 2.客观测试与非客观测试:

据 3.综合测试与分析测试:

理 4.标准测试与非标准测试:
5.集团基准测试与达到基准测试:
第 六
第一节 基本概念-教育测试

第 六
第三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检验




是先对总体的分布规律作出某种假说,然
量 数
后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通过统计运算,根
据 据运算结果,对假说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决策。


第 六
第三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检验

基本原理:


概率论中的“小概率事件实际上的不可能性”原理。
测 量

一般方法:

如果现要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数(μ 1和μ 2)
据 有没有差异,其步骤为:
处 理
1.建立虚无假设,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用H0: μ 1=μ 2 表示;
2.通过统计运算,确定假设H0成立的概率P;
3.根据P 的大小,判断假设H0是否成立。

六 章
第三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检验
教 Z检验-大样本(样本容量大于30)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育 测 量 数 据
第 六
第三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检验

教 χ 2检验-计数资料的差异检验

比较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率( 构成比)以及

两个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 ,
量 1.建立虚无假设H0: f0=fe ;
数 2.计算统计量χ 2 值:

1.建立虚无假设H0: μ 1=μ 2 ,即先假定两
个平均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计算统计量Z值:
3.依据计算所得Z值、Z值与差异显著性关系表作出

判断。
理 4.结合以上分析和具体情况,作出结论。
第 六
第三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检验

教 育
t检验-小样本(样本容量小于30)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GEEB分数: =100Z+50
TOEFL分数:=70Z+500
离差智商: =15Z+100
多级评定值:
第 六
第二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相关量: 两组数据间的关系

育 测
协方差(共分散)Sxy -P113

数 据
相关系数 rxy
-P114


相关强度:强(>0.8)、中等(0.4~0.79)、弱(0.2 ~ 0.39)、极弱(<0.2) 相关方向:>0 正相关 <0 负相关 确定系数:=r2*100%
活动直接相关的事物的属性。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第 六
第一节 基本概念-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数据类别

育 1.名义尺度
测 量
2.序数尺度
数 3.距离尺度
P17-18
据 处
4.比例尺度

第 六
第一节 基本概念-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的误差
教 育
1.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测 2.设,观察分数X,真分数T,
值趋于“0”,即ε (X)=T 或 ε (E)=0立
(3)各平行测试上的误差相互独立
第 六
第一节 基本概念-统计描述方法



数据检查


数据分类
数 据
数据排序
处 理
特征参数计算
数据统计表
数据图示法
第 六
第二节 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杨晓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处 理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谢幼如,李克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李克东 北京师大出版社)
第 六
第一节 基本概念-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


物理测量:对物质现象的测量
测 量
心理测量:对精神现象的测量

据 处
教育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
理 (标准),用数值来描述与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