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一、选择题(10个/10’)1.教育传播媒体:是传递以教育教学为目的的,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媒体只有应用于教学活动才能发展成教育传播媒体。
P182.教育传播环境: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教育传播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内容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
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各种天然物、人工物等,对教育传播行为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都是教育传播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良好的教育传播环境能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产生促进作用。
P193.学习者特征:(1)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①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
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②初始能力: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
包括:a.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
b.目标技能分析,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工作就是目标技能分析。
c.学习态度分析,如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都是学习态度分析的内容。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具有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P374.经验之塔: P205.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详见P46、366.教学设计前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以及学习者特征分析。
P39【学习内容分析就是对学生从初始能力(教学之前具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所需要学习的所有从属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各项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
其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学习特征分析1、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学生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叫学生的初始能力,对教学过程叫教学起点。
二者内涵相同,指向不同。
初始能力分析包括:对先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
2、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确定方法:一般性了解;预测。
3、学生的一般特征:获得学生一般特征的方法—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查阅文献。
4、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对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它们是:感觉的通道、心理的和社会的特性、学生的认知方式、大脑丰球功能和学生的人格因素。
】7.声音处理软件: P1228.视频处理软件: P1329.演示型课件: P157 16910.多媒体教室: P9311.程序教学系统: P8812.网络教学平台: P200二、填空题(18个空/18’)1.AECT1994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P22.AECT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P43.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设计家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大类。
【(1)言语信息:指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一些具体的事实,并且能够在需要是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
例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等。
(2)智力技能: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言语信息与知道“什么”有关,而智力技能与知道“怎样”有关。
智力技能可以分为辨别技能、形式概念、使用规则、解决问题四小类,这四类依次形成递进的层级关系。
(3)认知策略:是学生内部组织起来,供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
(4)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表现在身体运动的迅速、精确、力量或连贯等方面,如乐器演奏、绘图、实验操作、打球、唱歌等等。
(5)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的有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
特定对象包括事物、人和活动。
】4.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
详见 P405.学习目标ABCD 编写法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提出,A ——对象(Audience ):教学对象 B ——行为(Behavior ):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C ——条件(Condition ):上述行为发生的条件 D ——标准(Degree ):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6.儿童认知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P377.教学评价分类 P498.教学方法 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示范模仿法。
P459.教学组织形式 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常见的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
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2.集体教学的萌芽教师考试常考的六种: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贝尔-兰卡斯特制(导生制) 二、近现代的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2.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 3.道尔顿制 4.设计教学法 5.文纳特卡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
个别教学制:主要是古代社会班级授课制:集体教学形式。
兴起过程:十七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工业革命后,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形式。
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的背景为:19世纪初的英国,资本家为了更多地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只给工人以最初的教育,即由教师教年龄大或者是领会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这些学生被称为导生,再由这些导生去教年幼或者学习差的学生。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贝尔和教师兰卡斯特创制。
分组教学制: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1)外部分组,不按年龄,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
有两种形式,即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2)内部分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190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设计教学法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10学习者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偏好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方式。
归类为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冲动型思维与反省型思维、内倾与外倾等。
11.教育技术发展历史P5-712.图形图形是指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
【位图----图像】P11113.动画按其制作方式以及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种。
P139三、名词解释(4分/五道)1.媒体来源于拉丁语“Medius”,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
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
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二是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报刊、挂图、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的播放处理设备等。
P672.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作为承载教育信息的工具,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教学媒体具有表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参与性、可控性五个基本特性。
P673.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P464.信息论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
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系统信息的一门科学。
信息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信息论,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如何传递、变换和反馈的理论。
P225.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
是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P236.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用相对评价可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便于比较个体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是其优点;不足之处是,基准会随群体的不同而变化,评价标准不能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因而不能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