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05年版《傲慢与偏见》对女主形象的塑造(原创)
摘要:2005版电影《傲慢与偏见》曾获得四项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该片营造一种清新田园风格,将简·奥斯汀笔下十九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和社会风貌,重新展现在大银幕上。
本文将着重从电影的视听特性出发,以两个简短片段为切入点,围绕该片影像、声音等本体特征对影片进行解读和评论,分析其对女主形象的塑造与心理活动,场景等细节的刻画,并从中探索该影片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视听特性精神内涵
一、影片简介
2005版《傲慢与偏见》改编自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片长共计2小时零8分19秒,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初英国的田园乡村,围绕乡绅贝内特女儿伊丽莎白(keira·knightley饰)与贵族公子菲茨威廉·达西(matthew·macfadyen饰)之间的爱情故事而展开,在影片中,两人经过一番傲慢与偏见针芒相对的较量,最终消解误会,冰释前嫌,并冲破世俗社会的种种封建阻碍,走到一起。
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也藉此奉为经典。
该片的拍摄可谓是“古典精美文学与现代商业大片的最佳融合体”,它以其华丽的视觉效果及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获得观众的好评如潮,同时,也是较之“1995版老气横秋的人物景物包装以及1940年版繁琐俗套的叙事风格”[1]的一种无可比拟的艺术性跨越。
该片以唯美的拍摄画面,恬静淡雅与奔放轻盈交替融合的音乐伴奏,传统的故事叙述方式,给人们以全新的视觉表现与视觉冲击效果,且在场景布局、对女主形象塑造及心理刻画等细节方面,可谓独出心裁,别具匠心。
二、从视听角度分镜头具体分析影片片段
影片的开始,即镜头①,还未见画面就能听到鸟儿清脆悦耳的啾啾鸣叫,紧接着画面变亮,随着太阳的升起,色调由冷转暖,一曲舒缓而明快的钢琴曲就在这太阳初升的清晨铺展开来,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美好的山村风光图,使得观众的心情在瞬间平静下来,并不由自主地跟随镜头的拍摄,深入到接下来的故事当中去。
而女主也就在此刻出现,即镜头②,女主在逆光中手捧书本出现,饱满、明丽、澄澈的逆光(太阳光),清晰地勾勒出女主的脸庞、发型,以及噙在嘴上的那抹微笑,把清新美丽的女主形象展现在银屏上。
随之而来以俯视角度对女主合书动作的特写,即镜头③,加上明晰的修饰光为辅助,更细心突出地描绘出了女主的优雅知性。
接下来,摄影机的一路跟拍,镜头④⑤便是对女主生活环境的一个介绍:结对而过的牛羊群,嘎嘎叫唤的鸡鸭鹅,晾晒在庭院的白色衣物,辛勤劳作的女佣??随之镜头偏离停顿下来,不再跟随女主,而是穿堂过屋,以镜头的摇移连续地对室内环境进行拍摄,有嬉戏打闹的莉迪亚和凯蒂,正在弹钢琴的简,以及杂而不乱的室内摆设,井然有序地介绍了女主的家居环境,然后镜头透过窗口,此时女主再度出现于全景中,然后镜头再转为近景,对女主进行跟拍,贝内特家族人物也以此方式依次出场,给观众留下了第一印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又余味绵长。
导演对影像、声音、光线、色彩等的处理,使得这一组镜头的拍摄,将清新美丽、优雅知性的女主形象跃然于银屏上,一开始便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舒缓祥和恬静的钢琴曲以及温暖柔和的暖色调,营造出一种温暖和谐的田园风,给人以视觉听觉美的享受,同时也是此时女主轻快明朗心情的真实写照。
而最后长镜头的拍摄,既巧妙地安排了人物的出场,又以生动、鲜明的具象与声响再现生活场景,对女主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成员进行了介绍,使接下来影片的叙事得以顺利展开。
这组镜头是在女主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之后,对女主心理活动详尽的细节刻画,她虽然不可避免地为达西先生的学识所折服,但因威克汉姆的挑拨以及之前对达西先生的门户之见,她严词拒绝了达西先生的求婚,而之后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动态则在这组镜头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女主对爱情婚姻的追求,以及男女平等地位的向往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所以决定听从姑父姑母的建议,借游览自然山河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镜头①利用不断闪烁变幻的橘红色光线以及掠过的斑驳黑影,来模拟马车行进时阳光透过树枝的间隙投射在紧闭双眼的女主脸上的主观视觉感受,随着光线与色彩的不停转换,给观众造成了一种摇摆不定的动感与眩晕感,而舒缓平静的音乐,细腻而直接地表达出女主此刻的心境,略显平静,却又怅然若失,略带迷茫,对自己前途的不可预知。
随着镜头②的切换,观众随之看到的便是一幅场景开阔,山色青翠,气势浑然天成的远景图,女主静静地伫立在悬崖边上,被风撩起的长裙,悬崖下广袤无垠的平原与澄碧如洗的天空,共同构成了一幅唯美而壮阔的画面,而此刻,钢琴曲的节奏不断加强、加快,且加入了略显悲沉的小提琴伴奏,给了观众以越加强烈的感情冲击,为表现女主此刻内心的挣扎增添了一种推波助澜的力量。
她在残酷的现实与理想间徘徊挣扎,心境跌宕无常,有若江上浮萍,最终,理想占据上风,她的独立自主与勇敢坚强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而镜头③跳跃式的切换,是对女主的一个由远景到近景的仰角拍摄,即是对女主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定坚持自我崇高形象的塑造。
女主如释重负而略带坚毅的表情,眼里泛起的希冀之光,画面此刻以身后开阔明朗的天空为背景,给观众以更强烈的希望之感,此时音乐声也逐渐趋于平缓,预示着此刻女主的心情已经归于平静。
该片段在场景选取与场景调度,色彩与音乐处理等细节方面,深刻而细腻地展现出女主此刻的心理动态与思想斗争,同时也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个独立自主、勇敢坚强追求爱与自由,追求男女地位平等”[2]的女主形象,对影片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影片主旨、揭示社会意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影片精神内涵
众所周知,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以其女性细腻敏锐的观察力,充满自信的笔
触,与不畏强权与封建世俗压迫的自由意识,在书中以浪漫委婉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五对夫妇不同的婚姻观,并藉此痛斥了在当时时代下男女不平等地位与门户之见的封建腐朽观念。
而2005年版《傲慢与偏见》影片对女主形象的塑造,虽然在电影中增加的场景或删改的情节并不完全遵从原著,但“在丰富人物形象、表现细节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原著中增加了新鲜的元素”[3],尤其是影片特别注重场景的选取与人物心理方面的细节塑造,极大程度的丰满了伊丽莎白这一经典女性形象,将其率真、聪颖而独立的自由人格展现于屏幕上,给观众发以心灵的震撼与深思。
当然,影片中还有更多精彩的经典片段,如达西向伊丽莎白表白,两人之间的经典对白与各种细节的处理刻画,以及伊丽莎白遭达西的姨母奚落,一夜辗转未眠,在原野上与达西相遇,深情对白之后两人于金光中亲密相依的画面定格等等,都非常细致而唯美地揭露出了
影片的内涵与主旨,表现出新的时代主题。
总而言之,该影片给了人们一场唯美的视听盛宴。
注释:
[1]《2005版电影<傲慢与偏见>的特点评析》·汪淇·电影文学2011年第23期 [2]《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刘辉·文学界
(理论版) [3]《<傲慢与偏见:小说到电影的华美转变》·曹晖·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参考文献:
[1]《2005版电影<傲慢与偏见>的特点评析》·汪淇·电影文学2011年第23期 [2]《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刘辉·文学界(理论版) [3]《大学影视欣赏》·姚军·上海人民出版社
[4]《论电影评论与影评写作——<电影评论写作学>第二章》·李广德·湖州师专学报 [5]《<傲慢与偏见:小说到电影的华美转变》·曹晖·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6]《电影艺术欣赏》·李标晶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