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边塞军旅诗鉴赏-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边塞军旅诗鉴赏-语文教案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 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反战主题。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情感归纳: • 1)抒写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建功
立业的雄心和豪情。 •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
一方面赞扬诸葛亮,一方面悲自己,诸 葛亮毕竟可以奋斗终身死而后已,而自 己年已暮年却壮志难酬,对比之中报国 无门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B 怀古伤今 •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
实的关切、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 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 由的时候。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 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 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 活、边塞风光。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 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3、时代特点 • 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2、形式标志: •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 后加“怀古”、“咏怀”等。(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3、结构特点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 其事,抒己志。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4、常见主题归纳: • A 怀古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古代诗歌--咏史怀古诗鉴赏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关于咏史怀古诗歌
• 1、概念: •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等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 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 古之幽情。
•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也是借古人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一生潦倒的悲愤。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
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
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Office PowerPoint不
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
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
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
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
pdf、图片格式等
卡盟平台 卡盟平台
• 书愤 陆游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光对。比失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落型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无前是其主调; • 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
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4、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说说下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 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
亲的主题。 •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
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5、鉴赏方法: • (1)把握意象
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 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 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
关,单于、羌笛、胡笳、琵琶。
功立业的豪情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题苜蓿峰寄家人 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表现与亲人 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连,触发点 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同病相怜
• 说说下列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型
• 蜀 相 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地点:诸葛武侯祠 古人:诸葛亮 其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情感:盛赞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叹惋其未能完成自己的事业,
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
高三语文备课组
--边塞军旅诗鉴赏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关于边塞诗
• 1、产生根源——战争。(多民族,民族冲突) • 2、历史背景——盛唐气象。(进入黄金时期)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 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 高适、岑参(世称“高岑”)、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2)语言与艺术手法: • 1、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
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 2、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实战演练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 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 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 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 样的情感? • 风吹一夜满关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 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 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 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 境,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